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文学创作领域成就辉煌、笔耕不辍的实践者,苏轼创作经验丰富.脍炙人口的作品比比皆是。作为创作实践的成功者.苏轼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章创作理论:“词义兼美”、“文以适用”、“文道并重”、“文能达是”、“文理自然”、“博学能文”……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2.
对《怀疑与学问》的“怀疑”江苏/杨以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教材的编选提出这样的要求:“课文要文质兼美”、“语文文字要合乎规范,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典范性。”《怀疑与学问》一文,可谓“文质兼美”,但就“语言文字要合乎规范”而言,...  相似文献   

3.
一个词兼属不同的词类,这是古今汉语都有的,比较起来,古汉语的兼类词更为常见。古汉语里“使”的使用频率很高,它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词类、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语法功能,是一个典型的兼类词。下面首先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为例,谈谈“使”的读音、词性和词义。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作为高中教材选文,不符合高中生的认识规律和兴趣;不具有“文”和“质”兼美的特点,而明显表现出成人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草船借箭》一文中心句辨析熊兆锐汪滨海《草船借箭》一文故事情节惊险动人,叙述语言准确,结构严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篇。但我们发现不少同志认定该文的中心句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并强调重点词是“神机妙算”。我们认为此句作为...  相似文献   

6.
贾西章 《河北教育》2005,(12):34-35
优秀的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文字的集合体,多数为文学作品,“即使是普通文,它既有被选人精读教材资格,多少总带点文学的意味”一语文教材被誉为“语言的图画”,“生活的教科书”,它远远超过了学生直接经验的生活圈,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从中可以鸟瞰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文景观,也能远眺人类未来生活的各种人事物象。  相似文献   

7.
《小镇的早晨》是一篇质兼美的写景散。课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章词如珠、语如诗、景如画、情亦真,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为此。我以“美”为核心,以“画”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素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证明:“天地”成语积淀了汉族人天和地对待的观念,它借天地来进行事物、状态的指称和描述,并依托天地抒情,甚至“支配”天地言志;在词义上,“天地”成语有同义强化、近义相辅、反义相成几种类型,是对待思维的具体化形式;“天地”成语的抑扬美、节奏美、整齐美、和谐美,是声韵对待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散文”、“对史”是《广雅疏证》用以说明同义词之间的异同关系的训诂术语。《广雅疏证》中“散文”共用了26次,“对文”共用了29次,涉及的同义词共31组。全面而系统地剖析了所有这些同义词之间的词义关系和差异状况,条分缕析地进行具体说解,将会深入理解“散文”、“对文”这对训诂术语的性质和用法,并对进一步了解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有关同义词“有同有异”的词义观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觅文言津梁,写趣味作文。文质兼美、言简意赅的文言文是汉语的“根”。诵读养气,巧思会意,创造精神能使我们的写作表达锦上添花、如虎添翼。知人论世,品“言”赏“文”,在阅读中学会思考;炼字炼句,博闻广识,汲取写作经验,扩大写作优势;文从字顺,言为心声,生成写作内容,优化写作表达。  相似文献   

11.
现行古汉语辞书多将古文献中表“率领”义的“以”字释为介词,但据古字形所示词义、与动词相同的用法和分布、动词异文、训诂学家以动词相释及与动词同义连文的语言事实,则充分说明了它应归属动词而非介词。  相似文献   

12.
“文质兼美”是建国以来一贯坚持的选文标准,含义却长期处于“摇摆”之中.“文质兼美”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的选文标准,“合理虚构”是“文质兼美”的实践形态.在现实中,理想标准与实践形态之间出现偏离或矛盾成为必然,这种必然主要体现在:“文质兼美”的中立性与“合理虚构”的去中立性之间的矛盾,“文质兼美”的统一性与“合理虚构”的“骑墙性”之间的矛盾.不存在唯“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观,也不存在超“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观.“文质兼美”本身就是一种理想标准,永远走在完善“合理虚构”之路上.  相似文献   

13.
钟松莲 《江西教育》2023,(22):62-63
<正>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灿若繁星、文质兼美的古诗词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不仅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更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笔者针对古诗词教学过于关注结构和词义的剖析讲解问题,提出了“五步”教学法,旨在变教为导,引发探究,品读感悟,通过灵活的点拨、适时的评价与激励,使原本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的古诗词变得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4.
“喜”还是“悲”?四川江津二中包文平高中语文第五册选有黄秋耘老师《至情言语即无声》一文。这是一篇评论明代文坛巨匠归有光《项脊轩志》(下称《项》文)的文章,的确文质兼美,堪称文学评论中的佳作。但该文第二段开头第二句所言,笔者不敢苟同。黄文评析《项》文第...  相似文献   

15.
“美”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儒家美学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否定的方法,强调审美意义上的“美”不是“善”;肯定的方法,一方面强调美与“情”有关,这种情不是生理快感,另一方面强调“美”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文”。先秦儒家美学之“美”可以界定为能传达情感或引起情感反应的“文”。  相似文献   

16.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中学语文课本》注“神以灵”为“精神永不泯灭”,看来“以”的词义没有落实。但据上文“诚既勇兮又以武”一句,《课本》注“以”为“句中助词”来看,可能认为本句的“以”也是“句中助词”。我以为照上文“又以武”是“又为武”,按下文“为鬼雄”看  相似文献   

17.
张建军 《学语文》2011,(2):68-6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丰富多样,体现教学目的,难易适度,适合教学。”其中的“文质兼美”,是语文课本选取文章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与“质”,在孔子的学说中,不仅是指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在更多的场合,它们分别是指一个人的品格修养和这些素养的外显。本文从德与文、德与言、美与善等方面,探讨了“文”与“质”的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对立互补关系,并评析了孔子“文”、“质”并重又以“质”为主的文质观。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收有著名作家峻青的《雄关赋》一文。该文从“思慕中的雄关”写到“眼前所见的雄关”写到“心中的雄关”,以巧妙的构思表现了深刻的主题。的确是一篇文质兼美、洋溢着爱国激情的抒情散文佳作。但该文存文字上存存着一些欠妥之处,指出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曾提出“文质彬彬”的命题。《论语·雍也》记载 :“子曰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孔子的这个思想 ,在文艺概论、美学等方面影响很大。历代的美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在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问题上 ,常常以“质”指内容 ,以“文”指形式 ,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即“质”与“文”的统一 ,反对“质胜文”和“文胜质”这两种偏向。有人说得更形象 :“质”好比是树 ,“文”就是树上开的花。朱湘的《采莲曲》就是一首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歌。一、质的美《采莲曲》是朱湘成熟期的作品 ,是一首既充满着典雅的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