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趣性提问这种提问一般在新课或复习的开头,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不在于要求学生立即回答。例如,我在复习“年、月、日”这部分教材内容时,为了防止学生一看标题就会产生一种“谁不晓得”的想法,我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首先提问:“一位老大爷在1984年2月底才过了18个生日。这个老大爷多少岁?”这样一问,同学们听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教学形式能最快地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之见莫过于课堂提问。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最怕教师的课堂提问仅限于两大类:一是判断性问题,要求学生作出“Yes”或“No”回答。二是叙述性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记忆,背诵做叙述性回答。因为这两类问题主要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而不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目的,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3.
陈大伟 《班主任》2013,(5):12-14
在一堂公开课上,有个男生十分喜欢表现自己,同学发言时,他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嚷着要回答。授课老师对他说:“你只有学会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了,老师才会叫你起来回答。”因为刚讨论过“让学生经历美好快乐的课堂生活”,所以有的听课老师看不下去了,认为授课老师不能这样处理,这对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夕阳 《师道》2004,(6):17
一次,笔者在参加某教学公开课时,发现上课老师神采飞扬,不时提问,而学生均举手频频。但能被老师提问到的学生不多,面不广。有部分学生被连连提问到,而大部分学生则没有那么幸运。课后,有几名学生连说没意思,笔者当即询问了几名学生,回答的是:“因为要上公开课,老师要求我们,提问时大家都要举手。能回答的举左手,不能回答的就举右手。不然的话,要被老师‘秋后算账’的。”那么举手情不情愿呢?不少学生回答说不愿意。再问其原因,回答说是不少老师平时很少或从不提问他们,举不举手都一样,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问了也白问。这一情况引起我的…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位同行朋友写了一篇章:《影响学生上课发言的原因及对策》,认真读过之后,觉得有两个问题。首先,题目是“影响学生发言的……”,中讲的却仅限于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是否积极。发言是一个大概念,回答提问只是发言之一种。仅仅分析回答提问这一种发言,不足以回应题目中提出的发言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教育界提及最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怎样才是主动学习?不用老师、家长督促地看书写作业就是主动学习吗?积极提问、回答就是积极参与吗?我认为,诸如此类只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表面形式,真要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教师就一定要深度地挖掘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是按照“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固定模式进行的。不能否认,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提问这一途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可以相互交流和反馈,但这样就会出现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即使补充发言的学生很多,甚至全班,也只是让学生循着老师提出问题的思路去思考,这样只能培养学生会听的能力,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兴趣,使学生能乐学呢?首先,应重视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进行认真评价,多加鼓励。教师应对学生回答中那怕有一点儿成绩都能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大胆积极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力量,培养他们听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发言、想发言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乐学”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尝试一下初步成功的喜悦,用喜悦之情去帮助学生树立、恢复学习的自信心,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在课堂上为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多为学生创设展示优点和特长的教育平台。在提问方面,作为执教者应注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是提问的一个技巧,也是培养学生回答问题自信的一种方法。通过这个平台,唤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乐趣。其次,积极增进课堂中师生之间的融洽配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创造性及其充分发挥的催化剂,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可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障碍。如果课堂上教师如果一味地讲,只唱独角戏,不给学生留发言的机会,或是让学生发言,回答错了就大加挖苦、讽刺或只让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这样...  相似文献   

9.
一天上午,我到初二(4)班上政治课,一个学生在课堂发言时问我:“熊老师,您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管志诚一类的贪污腐化分子,而资本主义国家却很少听到有呢?”我听后并没有急于回答这个学生的提问,而是反问她: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幼教工作多年,在许多城市的幼儿园听计算课时,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提问“二加三等于多少”,如果幼儿直接回答“等于五”,老师会郑重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结果,孩子们机械地重复说“二加三等于五”。我认为,幼儿计算课应以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学生注意主动观察周围的生活的意识,我决定用学生身边的常见事物来激起学生的观察欲望。我设计并且实施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课堂伊始,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校园里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应该简单地回答:“绿色的、椭圆形的”。随后,我提出我的看法,让学生听到了我的看法后带着没有注意观察周围生活的懊悔去观察校园里的树叶。我认为,这样的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的导入。而且我认为学生是应该能够感兴趣发言的。但令人遗憾的事情发生了:没有人发言。在一段漫长时间的等…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开头是一节课的基础,是能否激起学生认真听课、获得知识的关键,一个好的课堂开头不但可以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而且能使学生有余味三日之感。 对于数学课,学生往往认为内容抽象枯燥,加上刚一上课学生的情绪不能马上稳定,如果老师平平而起,很难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不能及时进入角色。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开头,牵引学生的思维。 讲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对勾股定理  相似文献   

13.
用提问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 :把教师提问转变为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这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是一个能力过手的问题 ,要做到这一步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 ,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我在教学中是分三步进行的 ,现将具体做法简介于下 :一、教师提问给学生以示范。这个阶段是让学生效仿老师如何抓住关键、点中要害 ,进行提问 ,这是一个适应阶段。例 :学习初中生物“茎的输导作用”时 ,我让学生看书 ,自己拟出提纲 ,然后由老师提…  相似文献   

14.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笔者在前一阶段听到的一节课上,老师却是始终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仔细地观察过,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看似是简单一个字的变化,却引起了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黄燕凝 《广东教育》2004,(10):41-41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刚入学时上课表现得很好,能大胆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举手的次数逐渐减少,被老师点名提问时,磕磕巴巴,回答不了问题.甚至不愿意回答问题。其实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他们或因自信心不足或因准备得不够充分.害怕回答错了而被同学嘲笑,掉面子。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也会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幽默哈哈镜     
好消息和坏消息同学们正在埋头苦学,准备下星期的考试,一个个累得头晕眼花。班长跑进教室,大声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下星期的考试被取消了!”班上顿时沸腾了,有人高兴得跳起舞来,班长好不容易才让局面平静下来,他满脸沮丧地说:“后面还有一个坏消息,下星期的考试,被……被挪到今天了。”分类“小万,你来回答,眼镜蛇属哪一类动物?”老师问。学生想了想回答:“应属近视眼类。”体重之最上物理课时,老师提问:“什么物体最重?”冬冬站起来发言:“报告,我们家外公最重!”“你外公?”老师感到奇怪。“对,我爸爸写信时,…  相似文献   

17.
十全十美的东西,世上是没有的。“缺憾”就是生活,具有永远的魅力;“缺憾”也是一种教育教学的资源,教育因“缺憾”而变得生动、精彩、丰富。遭遇几次不同的“难堪”,也可以说是“缺憾”,这些“缺憾”给我的教育教学生涯带来精彩的感悟。一、回答不了学生的提问在一次生物课上,我让学生即兴发言来提问老师。因为学生的提问超过了书本、超过了我所了解的范围,结果有几个学生的问题,我自己也不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当时,心中第一感觉就是在学生面前“丢了脸”,没了自己的“师道尊严”。但是,我转念一想:“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吗?”于…  相似文献   

18.
一、开放式提问。 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方式。如欣赏诗歌《小花伞》时,向幼儿提出“你觉得这首诗表么样”“你都听到了什么”等问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这类问题难度不大,重在提供表达机会,有利于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意识和自信心。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教师都不必立即作出明确评价,而应积极引导幼儿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9.
怎样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我常常从下面几点入手。1.审题弄清楚问题的要求,才有可能准确地回答问题。课堂上,学生之所以会答非所问,主要是还没有真正搞明白究竟“问的什么”,就急忙去作回答,因而答不到点子上。所以我提问时,常常不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本身,而先引导他们认真地审题,搞清问题属于哪种类型,提问的范围、重点是什么,等等,特别要求他们注意把握题目的关键词语。我常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辨析问题。例如,教《荔枝蜜》一课,我问学生该课“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有何好处”,开始学生并未明确问题的要求,试图以多取胜。这时,我就让他们考虑这一提问和“《荔枝蜜》如何运用借物抒情写法”这个问题有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会发现这种规律,年级越高,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发言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没以前那么高了,课堂成了老师提问,学生被迫回答的局面,课堂变得静悄悄的,老师由此成了课堂的“主角”,多数学生则成了“旁观者”。这种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相适的局而如何才能改变呢?怎么做才能让安静的课堂再度活跃起来,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带着这个问题,找做了大量的r作,如今,我的语文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学生都以发言为荣。现把我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