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人们谈论研究性学习有两种所指 ,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 ;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方式而提出来的 ,通常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熟悉的生活中 ,选择并确定课题到实践中去调查取证 ,考察走访 ,收集信息 ,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门课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2.
1 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 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理念,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通常人们谈认论的研究性学习有两种:一种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另一种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主要强调的是后一种,它是针对“接受性学习”或“训练性学习”而提出来的学习方式。一般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  相似文献   

3.
刘杰 《云南教育》2004,(20):24-27
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一语客观上形成了两层含义,一指课程设置,一指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以下简称《解读》)强调,“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指出所谓“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是指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界正在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在课程目标上,就是帮助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整体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的完整性,二是生活的完整性。其中人的完整性是成为“整体的人”的核心与关键,它是指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由于以往我们的教育过分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因此,目前我们的着力点应放在协调智力发展与人格进步这一层面上,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型课程的目标和特色 开展研究型课程学习是课程教材改革试验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课程。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发现、探究和初步的创造能力。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南选题.自主研究和自南创造”,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罗荣 《课外阅读》2010,(7):110-110,113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响亮地提出:课程学习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师要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力、时间和空间,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经过自觉、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与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它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其核心是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潜能,主动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哪些策略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认识活动中,二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所以本次课程改革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相似文献   

8.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评价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数学新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总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正在进行着一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思想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场课程改革,围绕“学生发展”,鲜明地提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目标,它不仅关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而且关注教学过程——要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法改革是整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段有与课程改革思想精神一致的教学法作依托,课程内吝再新教材再变,也难以实现改革目标。正因为如此,教学法的改革才显得那么重要。以系统传授学科知识(教授模式)为特征的教学过程,只能使学生陷于“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它严重地妨害了学生的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不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摒弃该教学模式,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成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而探究性学生实验,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经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梁洁  陈莹 《教学与管理》2007,(7):130-131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灵魂,这也是为什么把本次课程改革称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学生的生存危机,完善学生的生存状态,让学生过健康、快乐而有质量的学习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改革倡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这种理念和价值的追求并不是一种漫无边际、虚无缥缈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2.
秦春庭 《成才之路》2010,(15):I0015-I0015
学习与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独自式”的课堂教学已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现在的课堂应是一个“对话式”的课堂,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应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发展一种“对话”关系。在教学中进行知识、情感的相互碰撞与启发。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3.
必须改革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在“课程评价”一节中明确提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段关于评价的纲领性的话 ,着重说明了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本身就是教育手段 ,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这个目的 ,它应承担的具体任务是 :不仅要关注现有成绩 ,而且要发现学生各种潜能 ,了解发展需要 ,帮助树立信心。文句中用“而…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负担过重,这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长期以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身居高位的领导到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作了许多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的“多”、“繁”、“长”、“重”现象(“多”,指加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太多;“繁”,指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太繁杂;“长”指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太长;“重”是指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太重)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太重这种内在负担,对学生的危害最大,也最不容易解决。我…  相似文献   

15.
曾庆曙 《农村教育》2007,(1):114-115
从学习方式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人们谈论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指向: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使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而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也就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便有利于学生从事“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课题研究中.探索出小学数学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现行的数学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问题的不断生成、探究、解决为教学过程主线;以学生利用学具等教学媒体,独立进行操作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等主体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体验性、建构性学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参与式语文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课上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导、学、做、评、展”五个基本操作步骤人手:“导”指教师设计导学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指教师进行任务分工,促使学生合作探究;“做”指教师创设情景,带领学生参与学习;“评”指师生互动与评价,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展”指设计拓展训练,教会学生活学活用。整个教学过程,以调动学生参与为主线,所有教学环节的编排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服务,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共同富裕的教育表达。如何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基于“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开展学生学习品质与学习质量的相关问题研究,推进学习评价变革与实践,以评价提升课程质量、课堂质量、学习质量。一、“学生为本·课程立意”评价的整体架构1.学生为本:以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南湖区的学习评价改革以学生全面、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2001年7月,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在《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的全新课程理念,按照《新标准》的要求,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一、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要素 有效教学包括三个最基本的元素:教师、学生和课程资源(或称教学资源、教学内容)。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课程并不是指狭义的课本,而是围绕学生展开有效学习的所有支撑性资源,即教师所用、学生可学的教学“资源”和“内容”。三者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