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迄今为止,“实事求是”辩证逻辑内容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本质关系,客观上要求从辩证逻辑方面对该哲学内容加以全面、深入地探究。辩证逻辑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哲学思想具有全新的内涵:“实事”是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并受其决定、派生的意识形式,即概念;“求”是在概念的发展中对其进行批判、继承、扬弃,探索概念、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的稳定联系;“是”是概念、思维的内部联系,即概念、思维的规律性;“实事求是”既是概念发展规律,又是思维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对高等教育效率、高等教育公平和如何处理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三个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的概念需要在明确高等教育的定位的基础上,借助社会哲学的价值支持进一步廓清;对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的探讨需要从高等教育中具体的问题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证研究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代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价问题是哲学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剖析代价的内涵及其本体基础入手,分析了代价何以可能的根据;同时又从人类创造价值的现实实践活动出发对代价的合理性标准进行了多维度考察,进而提出了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实现社会最大发展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4.
价值是经济学的重要范畴,围绕价值概念,经济学家们展开过长久的论争。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看,经济价值只是作为普遍价值的哲学价值的一种具体的存在形式,因此,哲学价值对经济价值的研究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只有从哲学价值出发,才能正确把握经济价值的内涵,忽略了这一点,对经济价值的认识就有可能定位不准而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概念在讨论之初既失偏颇,其后展开的理论的正确性就得大打折扣了。 一、作为经济价值基础的哲学价值 要理解经济价值,首先要对哲学价值观作一番考察,主要涉及价值内涵、价值结构,以及必须扭住不放的有用性价值涵义。 价值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价值反映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 价值具有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这里仅提及与本文论题密切相关的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对于人和人类社会而言,价值是普遍存在的,因而存在着普遍价值,反映普遍价值的范畴,是哲学价值范畴。价值是普遍存在的,但现实存在的价值都是特殊的价值,而不是普遍  相似文献   

5.
试析教育代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价”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常用的词汇,而且是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代价问题也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解析教育代价,对于认识并理清复杂的教育现象,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代价”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人们对代价的理解却是仁智互见,没有比较一致的认识。有学者认为,代价是人们为了取得进步而承担的损失、浪费和牺牲。并且人类要为一切收获而付出代价。①在哲学视野下,代价指的是人们在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社会选择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与人的价值取向相违背的消极结…  相似文献   

6.
前老子时期“道”语词的发展及哲学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于考察老子同时代以及之前“道”这一语词及其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考察它的原始义以及后来的各个衍生义,由此把握道从日常语词发展为哲学概念的完整过程。其具体包括:(1)“道”包括道路、引导在内的原始含义;以及由此衍生出的(2)方法义;(3)社会法则义;(4)道德义;(5)自然法则义;(6)更为普遍的规律或法则义;(7)由原始而发展的言说义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老子之前或同时,关于道的语词内涵发展所已到达的进度,了解老子“道”的哲学的概念准备,了解前人为老子哲学所奠定的观念甚至是思想基础,并了解前老子之道与老子之道的内在连接。完全有理由这样说,老子的道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产生的。是前老子时代关于道的丰富理解或认识构成了老子“道”的哲学的坚实概念与思想基础。老子所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向着抽象与系统高度的辉煌一跃。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在中国呈现出这样一些基本走向:理论研究拓宽了新的领域;理论探讨从介绍性转向研究性;理论研究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方法趋于综合性。本文紧紧围绕发展观、发展的道路、发展的方式、发展的动力与阻力、发展的代价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状况展开评述,并认为,发展哲学的兴起将成为发展理论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8.
黄海娃 《高教论坛》2006,(4):134-136,195
发展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文章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特点、代价及“发展”概念的哲学基础,论述了新发展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并对传统发展观与新发展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冯洁 《高教探索》2005,3(6):83-85
文章从哲学维度对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素质全面发展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认为21世纪将是一个科技、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世纪,21世纪呼唤人才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素质全面发展是高教发展的应有之义和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论述,为21世纪高教人才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高教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出路在于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的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传统”的关键词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性中蕴涵的意义。通过比照西哲学概念框架结构的异同,强调了中国传统哲学创造性转换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即在吸收融合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反省儒释道和宋明理学的基础之上,对中国哲学的传统,进行新的阐释、发展和创造性的转化。作从以下不同的祝角讨论了中国哲学的三个显的特质:中国哲学的创化日新,生生不已;相依相待,整体和谐;事实与价值的连接,语言与超语言的贯通。作认为,这些原创性的智慧是全人类极其宝贵的思想传统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贫困生教育工作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以人为,秘的内涵入手,着重在“以人为秽的理念下,针对高校贫困生易出现的不良思想,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几点探讨。最后以感恩教育为着脚点,号召学生回报社会,做有用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 ,特别是杂文中 ,处处渗透着深刻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文章就这个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徐陶 《教育科学》2012,28(4):66-71
孔子与杜威是中西教育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对各自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位大哲在基本的哲学思想、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皆有会通之处。深入比较这两种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东西方教育哲学的相互理解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其物质变换理论、物质循环理论及“裂缝”理论等。作为一门新兴的生态经济学科,工业生态学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发展动因、方法论以及具体的工业生态经济思想,二者之间有深刻的渊源关系。基于工业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存在的不足,试图从马克思理论中发掘出其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西哲学境界的基本差异及其共同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哲学自其发端处便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基本境界。追本溯源 ,从微观上入手 ,分析表现这种差异的内核思想 ,力求在这种比较中揭示中西哲学演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及其在心理层次上和社会行为中造成的巨大辐射力 ,并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 ,试着对哲学成长的远景作出探索性的求解 ,即中西哲学都应内在地而不是外在地完成“情”与“理”的全方位融通。希望在全面审视中西哲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时获得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关于悲剧的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美学的进程。他对悲剧的定义是与他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与其悲剧理论的关系,既可看出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思想内涵,又可看出一般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特定作品与作者整体思想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教学论,其学理性和深刻性应基于形而上之"思"。以"存在"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形式这一哲学命题为基点,以缘何追问教学之"存在",教学是怎样的"存在",如何认识教学之"存在",怎样建构新形势下的教学论为线索,对当前教学论研究面临的问题、困难和发展方向作了较肤浅的论述,以为教学论者之理性思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东、西方管理思想各具特色,这与其哲学背景的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的发展也影响着管理思想的发展,从东、西方管理思想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的比较分析中考察其各自的特点及二融合发展的趋势,并借此找出对我国管理思想和实践有所启发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称为是现代哲学的一场“哥白尼式”革命。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主要体现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的发展中,它们以各自不同的轨迹开始并完成了这一转向。两大思潮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转向语言学,以意义理论为核心,强调了语言的本体论地位。这种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虽然有不科学的方面,但它为哲学研究开拓了新的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邓小平基于同样的政治理念,对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做了积极探索。由于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他们在考虑问题的立足点,视角,处理问题的方式,途径及效果上各不一样,构成了我们党关于中央与地方思想和实践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