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为了从实践的角度证明“归零点”的存在,我按1996年8月的《中国钓鱼》杂志上陈龙玉钓友介绍的方法,分别对手头的一支名昶4号和白雪公主2号漂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名昶4号漂的“归零点”出现在第9、lO、11目,而白雪公主2号漂出现在第l目。  相似文献   

2.
任敏 《中国钓鱼》2001,(7):34-34
寻找“归零点”的实验方法:是指双钩不加钓饵,在浮漂下面的渔线上加减铅皮,调整配比的重量,令漂尾的顶端与水面平齐;然后等量地依次减去相应的配重,浮漂就能等量地上升,浮出水面,其中必能找出一个点,漂尾上升的数量值比其他点的数量值都大,这个点就是该浮漂的“归零  相似文献   

3.
有不少人在探讨钓组灵敏度的时候,指出台漂漂尖有一位置的应特别灵敏,他们将这一位置称之为“灵敏点”、‘“敏感点”、”’灵敏线”、‘“归零线”……等等。这些说法有没有科学道理?这些线、点真的存在吗?垂钓中,如果留意观察,常见平静的水面上有蚊、蜢停落,有的甚至个体较大。这些小昆虫之所以不会沉入水中,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由于肢体构造特殊,它们较好地利用了这种张力。在测试台漂沉浮时,加在漂体上的重力与浮漂沉入水产生的浮力平衡,一般情况下,如再在漂体上增减很少一点重力,就会引起漂尖沉浮反应。在水面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钓鱼》1995年1~3期连载了我写的《台钓浅说》一文。文中校漂方法我称为垂直归零钓,是根据悬坠底钓术的特点和我在北京、贵州、湖北等地混养塘、自然湖泊河流中的3年垂钓实践而总结出的一种实用校漂法,它超出了台钓中调四钓二的范畴,是为那些没有条件去标准精养塘钓鲫又喜爱台钓的爱好者们归纳的。因篇幅关系未能详细论述垂直归零钓,不少钓友向我提出质疑:“你这方法和调二钓一没什么区别。”广州林汉明先生(《中国钓鱼》1995年9期10页)也认为这种说  相似文献   

5.
随着竞技钓的迅速推广和普及,调漂已成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探讨、研究、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实际垂钓中的调漂,显得尤为突出。 “垂直归零”的调漂方法是:双钩半水挂饵,根据所钓鱼种不同,确定鱼饵大小和浮漂的号数,用加减铅皮的办法使浮漂下沉与水平齐,使钓组的重力与浮漂的浮力相等,然后即开始垂钓。一般采用钓两饵的方法。称这种方法为“垂直归零”  相似文献   

6.
“台钓”在钓鲫中,钓组的灵敏度倍受钓友的关注。选用钓组后的调试中,笔者对漂的本身进行了分析,发现先校出它本身的“灵敏点”后,再结合调目垂钓,其效果甚为理想。 校漂的“灵敏点”:将选用的孔雀翎漂,加上铅皮调至平水后,减下铅皮,使漂目全部露出水面。这时将减下的铅皮按同等重量分成与漂目数量相等的小块。先加上一小块时看漂在水中下降的只有一目,再加上一小块应该又下降一目,依次慢慢加上去就出现了同重量的一小块铅皮,使漂下降的不是一目,而是一目半至  相似文献   

7.
与钓友交谈,不少人都说:台钓好是好,就是调漂难。《中国钓鱼》陆续介绍了多种台钓调漂做法,有的比较复杂,有的不太准确,钓友们应用起来难以得心应手,直接影响着台漂的灵敏度。如果明白了台钓调漂的力学原理,正确理解了台钓调漂平衡公式P=G Z S 1/2f,台钓调漂并非难事。 《中国钓鱼》1995年第四期中,屈济道钓友曾在《台漂的“数学问题”》一文里对台钓漂尖做过精密计算:“……该组合已类似精密的测量仪器微量天平了,具有千分之一克的感量水平……每目浮力在3.9毫克左右……”屈钓友的计算是正确的。其实,台漂  相似文献   

8.
曹奇 《中国钓鱼》2001,(6):29-29
“归零”或“归零点”应该是绝对的平衡,是整个钓组重量减去水对整个钓组浮力等于零的平衡。在调整铅皮重量实现归零后,整个钓组可以悬浮在任何深浅的水层,没有外力作用既不上升,也不下降。这时,如果示标  相似文献   

9.
台钓浅说     
校漂,一直被认为是台钓法中的难点。许多人采用在家中校漂的方法,认为这样便于观察而且方便、快捷。其实,台钓校漂的惟一秘诀就是必须在“实战”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冬钓几注意     
贺军 《中国钓鱼》2000,(1):15-15
冬天鱼的活动量小,摄食轻,吃钩文雅,上钩后的挣扎力也小得多。可以选用软竿、细线(0.6~1号)、小钩。坠用保险丝敲扁卷在线上即可。调漂时采用“垂直归零法”,将带饵的钓组悬浮水中,浮漂尖与水面平,钓时将钩饵向下移动,水面留一目(或一粒)以便观漂。  相似文献   

11.
管察 《钓鱼》2009,(1):18-19
“台钓”出现前,我们把穿或系在钓线上,用以表达鱼儿咬钩信息的装置叫“浮子”,书面语“鱼漂”或简称“漂”、“浮”,如“七星漂”、“立漂”等80年代末期起的两岸钓鱼交流使我们见识了“台钓”,看到了另一种浮子上面是一个绘了色格目的标示杆,中间一个浮体,下面一个插脚,于是浮漂又叫做浮标浮出水面,用以提示鱼讯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管察 《钓鱼》2009,(13):16-17
“说一支浮标上有它的灵敏点,这是对钓友的不负责任。”敢于说这话的唯有化绍新。浮标是因为“台钓”才被我们认识的,此前都是系在钓线上的那个浮或漂在水面上,用于提示鱼咬钩的物件。  相似文献   

13.
柳树仁 《钓鱼》2004,(23):15-15
水的表面张力与我们钓鱼本来就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近几年在几种刊物上涉及表面张力的文章不少,有的用于解释“归零点”,有的用它来推论鱼漂有鱼讯放大作用等等,似乎水的表面张力对调漂和钓鱼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有人提出表面张力是影响鱼吞饵的三大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些文章把表面张力的作用不仅是夸大了,而且是曲解了。为了纠正这些曲解,避免以讹传讹,有必要对表面张力进行讨论,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发光棒给夜钓带来很大的方便,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台钓时。台钓对调漂的要求比较高,稍加一点重力,漂的目数就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很细的漂尾上加上发光棒,无论如何也调不出不加发光棒时的灵敏度。因此,有些钓友开始自制“反光”漂,效果不错。但反光材料(反光纸、反光漆)不是每个人都容易搞到的,因此希望能在市场上买到这种反光漂。  相似文献   

15.
“台钓法”钓组的匹配以细线(零点四至一号)细漂、漂座、太空豆、转环坠及钩融为一体。看似简单的渔具,利用它们各自的优点,科学地组成一套钓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分析认识组成的结构原理,才能在使用中临阵不乱得心应手。 台钓使用细线软而随和,出入水中阻力小。长脑线略细于主线,可降低鱼的警觉性,在意外的情况下,可保证  相似文献   

16.
《浮漂的特性曲线》(见《中国钓鱼》2002年第七期)似乎有所创造。这个曲线“一目了然地展示了浮漂的灵敏度”,特别是找到了归零点的位置,解决了长期争论的有关归零点是否存在的问题。真是这样吗?笔者不敢苟同。 该文的核心是“有效值”。文中说,“有效值是各目下沉量与目长的比值”, “如表一中的第3目的有效值为0.9,意为该目中每1毫米长的小段均摊到的下沉量为0.9毫米。打个比方来说,评估企业经济  相似文献   

17.
“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调的目数越少越迟钝”这一命题作为台钓的调漂原理已被广大钓友接受,很少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以此原理为前提推出的“调灵钓灵”、“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钝钓钝”四种组合方式(简称四组合)被一些人抬到“只有台钓高手才能掌握”的高度,给人以高深莫测之感。 《中国钓鱼》总第105期发表了王佩珩先生的《台钓调漂新说》,揭开了人们重新审视这一原理的序幕。《新说》直言不讳地指  相似文献   

18.
程宁先生《关于举办“归零点”辩论会的建议》在本刊2001年第2期第30页发表后,引起竞技垂钓和垂钓理论爱好者的很大兴趣。本刊嗣后将陆续刊登一些有代表性的文论,以谢读者:“归零点”是否真的存在?若有,其成因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既困惑又有趣。搞清它,对我们钓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我们钓鱼理论的发展,无疑都是有益的。这也许是我们不吝篇幅进行此项讨论的初衷吧。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漂钩组合上“一钩之差”的重力甚微,落地无重力,与总重力比微不足道。漂坠比重近于1,漂稳定性将很差,不会敏感地传递上鱼信号。事实并非如此。 台钓与传统钓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一切信号能精确定量显示,比传统的粗放型为优。传统漂能显示四个信号:抖动信号显示鱼吞饵  相似文献   

20.
台钓钩子的最初状态,即指正常的“调四钓二”时,钩子在水中的状态,也称“钩子的最初状态”。在许多介绍台钓的文章中一致认为是处于“一钩着底,一钩悬空”。一饵等于二目,两饵等于四目,现在漂露二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