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哪怕是极为粗略地检索一下深圳媒体的发生史,亦不难发现《深圳青年》占据着一个突出的位置。从80年代末,延至90年代中后期,她不仅作为“量刊”行销海内外,而且作为“质刊”,成功地向成千上万读者输出了“青春深圳的雄性意象”。一如“天地有大美不能言”,城市常常有自己的情结或块垒,欲言说抒发而没有一张恰当的嘴巴。媒体是否能够感知到城市的这一隐痛,是否能够获选而成为城市的发声器官,不无神秘之处。一旦媒体开始表达,她同时也开始了塑造。城市经由媒体的言说获得了自己的形貌。“表达”与“赋形”乃是一个相互成  相似文献   

2.
一突发性事件对新闻记者是最富有挑战和刺激的,因为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8月5日下午1点25分,深圳清水河安贸危险品仓库发生大爆炸,用中央领导同志的话说:“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爆炸事故。”深圳城市建设速度, 被西方誉为“一夜城市”,这里又是中国改革开放处在最高层次之一的特区。当天晚上,全世界几大传媒及时报道了这次重大爆炸事件,但猜测“未经证实”的消息诸多。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如何“快速、准确、真实”地将这次世人瞩目的特大事故告诉读者?我是驻深圳的记者,深知报道这次突发性事件的分量。尽管如此,面对这场突发性事件,我先后共见报新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某知名图书销售网站发布了一份“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一线城市全部没有上榜,排第一的竟是浙江二线城市宁波。北、上、广商业化过浓,不少人无心读书,倒也罢了,深圳竟也不在“最爱阅读”之列。深圳是众所周知的“图书馆之城”,2013年10月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一时间,对这个阅读调查排行榜表达抗议的深圳人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4.
一座图书馆与一座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图书馆是与深圳这座城市一起长大的。 曾几何时,深圳是一座几乎不为国人所知的小渔村,一座被国人称为“文化沙漠”的地方。而今天,小渔村已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地方,深圳图书馆也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相似文献   

5.
深圳图书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发展机遇,编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衔接性和可行性的“十四五”规划,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标杆,与深圳“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定位相匹配的新一代智慧型城市中心图书馆。文章简述深圳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十四五”规划编制目的、背景研究和工作机制,愿景、理念与总体目标;分析深圳图书馆中心馆与深圳第二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之城”的两大关系定位。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贫民区意在最低的居住自由 “有贫民区的城市,并不就会比其他城市矮一头,相反却是尊重农民工等城市贫民的自由,给予城市贫民福利。”知名学者秦晖日前在深圳发表演讲,建议深圳在关外开辟一块土地专用,率先兴建贫民区。  相似文献   

7.
一座因设计而生,以创意为魂的城市,因为长期以来致力于自主创新、力推原创设计而得到国际的认可和尊重。深圳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第16个成员,并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消息于2008年12月7日公布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深圳报业集团旗下报刊也于第二天即12月8日推出盛大的专题报道。其中深圳商报策划实施的“亲历申都”专题报道新颖而富有创意,  相似文献   

8.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6,(11):31-33
今年8月初,“效益深圳”指数首次发布,标志着深圳正式告别“唯GDP论”,也标志着深圳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即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转变。8月21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通讯《“深圳速度”放慢的背后》,肯定深圳市不以GDP论英雄而以“效益”续写辉煌的做法。8月2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也将目光投向了深圳的转型。这份权威杂志在题为《深圳的诞生与再度辉煌》的报道中直言:深圳今天面对的转型问题,整个中国经济也将会遇到。深圳的转型或许“将再次给整个中国提供答案”,“可能对全球都有影响”。面对“效益深圳”…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2日至9日,《深圳特区报》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发表了8篇编辑部文章,统称“新年八论”。它们的标题是《紧紧咬住“国际化”》、《悠悠万事人为本》、《力筑政治文明城》、《“深圳文化”不是梦》、《产业升级觅新机》、《建立共生经济圈》、《志存高远气自豪》、《千里之行始足下》。这组文章是《深圳特区报》为宣传深圳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城市这一重要题材而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撰写的重要评论。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为什么又是外来人口?迫于人口承载压力,继北京市提出提高外来人口的准入门槛思路后,深圳也开始对外来人口施行控制政策。深圳的思路是“以证管人”结合“以房管人”,控制暂住人口,提高暂住人口子女教育门槛。如何保持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的互惠性,是提高城市的社会整合性,提高社会发展潜能的一个条件。但外来人口只给城市做贡献,却享受不到应得的权益。为什么不能将按照对城市的贡献大小来分配利益,而总要外来人口做出牺牲?  相似文献   

11.
李静 《中国广播》2009,(9):51-53
深圳广电集团“赴美培训考察学习团”一行10人,经过在美学习的21天,完成了一次“重构与重建”,并带动深圳广播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上发生深刻变化。广播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已经浮出水面,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深圳电视台的《法治纵横》栏目是1995年11月在广东省将深圳确定为依法治市试点市的大背景下推出的,迄今已播出350多期,经过7年多的“洗礼”和磨练,逐渐成熟并成为全国同类栏目中的知名品牌,节目在全国近20个省市电视台交流播出,1997-2002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电视法制栏目类一等奖,短片类一、二等奖和中广学会城市电视社教节目评比栏目类二等奖。是深圳电视台少数“存活期”超过7年的栏目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镜中我”理论和“互动认知”理论为研究框架,根据在深圳所做的移民城市归属感调查数据,研究深圳本地人、户籍移民和非户籍移民三个群体对城市归属的认知状况,通过分析不同群体媒体接触与使用情况,探索大众传播对深圳移民建立城市归属感的影响。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了解大众传播在移民文化整合、构建和谐的移民社会中如何发挥作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读了读者任梦与深圳图书馆“双向奔赴”的报道[1],感触很深,这是近两年继“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2]、郑州图书馆“书香伴眠”[3]之后又一个有影响的新闻故事。新闻特别用了“双向奔赴”这一新词,意味深长。故事讲的是读者任梦要离开深圳了,疫情期间不知道如何还书,图书馆给予了她帮助。情节很简单,但在这一过程中牵出来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1图书是人与人的连接物深圳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与所有的现代化都市一样,  相似文献   

15.
新闻榜     
深圳市长于幼军已经在深圳工作三年了,经历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风波,在当地SARS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际调任湖南省常务副省长。深圳市政府表示,这是国家对他的重用,因为他是由一个城市调到一个省担任领导。  相似文献   

16.
深圳是我国最早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行的城市,在探索政府 与企业、政府与国有资产之间的管理模式方面,深圳市以 “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参照国际惯例,并结合中国的国情,闯出了一条新路。1994年初以来,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开始突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经济工作中的中心,新公司法的实施,人们渴望了解深圳的新经验。于是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学习者,前来深圳学习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新的管理模式。其规模类似深圳建市初期的参观浪潮,但这浪潮的意义远远胜过当时的“开眼界”式的参观、旅游,它使参观者深思:在中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国有资产应如何摆正关系、位置?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年初,我开始担任深圳特区报“民生面对面”工作室主任。“民生面对面”是深圳特区报一个全新的栏目,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由主持人与一位部门或单位的“一把手”就有关民生话题面对面访谈,第二天相关内容在深圳特区报显著版位报道。  相似文献   

18.
2000年3月22日上午9点30 分,广东省深圳特区和东莞市的相邻地段──牛湖村和天堂围村,连接两村的道路被挖断,原来日均车流量万余辆的交通要道,骤然中断。 《南方日报》于3月24日在头版发表了署名卢嵘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不满收费竟挖断公路》。这是事件发生后,最早披露此事的媒体。 紧接着,3月 25日《深圳特区报》在当日头版也登载了署名李伟文的报道,题目是《挖断道路是何道理?》(以下简称“L文”),这是当事一方深圳的首次表态。“L文”在指责东莞一方的同时,为深圳方设牛湖收费站引起东莞天堂围村村民不满…  相似文献   

19.
深圳摩的司机群体袭警事件,起因是这个城市的“禁摩”。这让人联想起两年前的11月,广州市颁布的“禁电(动自行车)令”—20万辆电动自行车不能上路,近4000名从业人员的劳动机会被剥夺。  相似文献   

20.
方刚 《传媒》2015,(5):27-28
2015年1月22日,广州微信“城市服务”上线,原还以为微信只能聊聊天、刷刷朋友圈,现在挂号预约、机动车年审、港澳签注,甚至路况实拍、招考查询等16项便民服务功能,都能在微信上一键搞定了. 《广州日报》用《微信新功能逆天》为标题,介绍了微信城市服务的有关内容,广州的市民们纷纷使用手机,打开微信进行了体验,很多市民都赞叹幸福来得太快,似乎还没有太多准备.深圳、佛山也紧随其后,成为微信“城市服务”的城市之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政府亲睐、市民追捧“城市服务”呢?不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微信“城市服务”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