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霞 《科教文汇》2007,(8Z):84-184
阿·伊宁的小说《纪念日》对人性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小说故事虽然简单,蕴涵的思想却很丰富。小说体现了叔本华的“权力意志”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对人性中的“恶”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2.
王素芳 《科教文汇》2007,(4S):184-184
余华早期作品着眼与对“人性恶”的揭示,无不充满了压抑与晦暗。他对非人性的描写,得力于他对经验的怀疑和想象力的作用。后期的温情让人感受到了善的一面,给人希望与温暖。然而,无论是“善”、是“恶”,人性永远摆脱不了本能与欲望,“人性”也永远是以自我为标准去衡量万物的,人是以自身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使着做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3.
“人性”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频繁使用,引起了部分学者关于法律是否应当提倡人性化的思考。人性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仅是我们做事行事的基础,也是进行法律制度设计的前提。人性善恶兼有的本质使人们注意到了其在法律领域中的价值。从“人性善”出发设计法律,才能保障人的正当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从“人性恶”出发设计法律,才能限制权力,防止权力腐败损害人民的权利。本文针对当代中国法律主要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强调“性恶”的重要作用。只有既考虑到人有善的一面,又认识到人性中恶的一面,由此出发,才能真正实现法律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4.
阿·伊宁的小说《纪念日》对人性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小说故事虽然简单,蕴涵的思想却很丰富。小说体现了叔本华的"权力意志"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对人性中的"恶"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5.
阿·伊宁的小说<纪念日>对人性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小说故事虽然简单,蕴涵的思想却很丰富.小说体现了叔本华的"权力意志"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对人性中的"恶"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6.
柳晓萌 《科教文汇》2009,(14):250-250
人性是新时期文学众多受关注的话题之一。里程的《穿旗袍的姨妈》通过一个叫“骆驼”的小男孩的视角窥探“大革命”时代的人性问题。本文通过细读小说,揭示了那个动荡年代掩盖的人性——人内心的物质和欲望;透过儿童的视角讽刺成人内心的虚伪。  相似文献   

7.
张鑫娜 《百科知识》2021,(12):11-12
当人类深陷于灾难之中,隐藏在人心深处的恶便如同决堤洪水一般倾泄而出,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人性之恶远比灾难本身更可怕.但是,当我们读完迟子建的小说《白雪乌鸦》,我们也会发现,灾难中除了人性之恶横行之外,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善念,便宛如暗夜里的一盏明灯,也能在末日景象中带给人们一丝温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人性在管理学中的应用以及对生活实例中的人性的分析,揭示出人性的根源是“私”。正如作者所言,这里的“私”是一个中性词,可以随着环境和心态的变化表现为善或恶,表现为复杂多变的性格。  相似文献   

9.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建构和管理政策选择的理论前提。“和合人”是立足中国传统和合思想、反思西方管理人性观和因应时代变迁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性假设。和合人性假设是“经济人”与“社会人”、“工具人”与“目的人”、“理性人”与“情感人”、“经济人”与“道德人”、“现实人”与“理想人”的和合化生。和合人性假设为当代管理理论的融合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为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建构奠定人性基础,为中西方管理文化的会通确立思想前提,在当代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堪叹酒色财气,尘寰彼此长迷”。这是南宋一位文人在“西江月”中对世人发出的警告。“酒色财气”被人称为“四恶”,而“酒色财气赌毒”更被现代人称之为“六恶”。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恶呢?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非常容易让人成瘾。你可知在几大恶中的首恶会是什么吗?是心瘾,也即心魔。  相似文献   

11.
管理中人性思想的演变与精神管理的导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世纪末以来,管理中先后出现了“理性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复杂人”等人性假设理论。这些理论属于简单概括性的,没有认识到人性深层次的原因,因此管理始终未能走出困境。本文对上述几种人性理论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提出了对人性认识的新观点,并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出了精神管理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1,(12):66-69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问题在中西方都争论了两千多年。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先有告子等对于人性“无善无不善”学说,后有孟子批判告子而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稍后又有苟子的“’性恶”说,与性善的观念恰恰相反,由此思想界争辩不休。  相似文献   

13.
师莹 《科教文汇》2008,(19):247-247
用关联理论分析文学语篇,其关联性一方面指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交流,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认知环境不断趋同。另一方面也指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其折射出的主旨主题。本文主要从小说《好人难寻》中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分析小说所建构的无效交际,并指出失败的根源在于话语交际者的社会背景和社会角色缺乏关联性。对于“以恶抱恶”的思想,笔者也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刘冬阳 《科教文汇》2014,(32):72-73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以“美国梦”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底层人群为了摆脱自己落后的生活状况,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打拼,但是最终不得不向虚幻的梦想屈服的故事。这部小说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弊端,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美国梦”的虚幻和缥缈,让我们看到这种梦想的无法实现性,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使个人命运发生了极为迅速的转折。了解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形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以“美国梦”为核心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性的改变。本文将围绕着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对其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王茜 《今日科苑》2010,(2):147-148
陕西女作家叶广芩的长篇小说《青木川》讲述了发生在距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西约百公里的陕甘川交界地带,一个“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惊”的老镇青木川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古镇、老街、栈道、土匪的小说。小说不仅写足了曲折动人的爱与恨、生与死、正义与邪恶、浮华与没落的“土匪”戏,更蕴涵着深层的人生哲理及人性呼唤,同时,在描写历史变迁中反映出现代人思想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激励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本文分别介绍了“经济人”和x理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Y理论以及“复杂人”理论,分析了企业文化激励与这些人性思想及人性管理理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纪楠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S):137-137,141
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论争的焦点。即使是中国古代的哲人,他们对人性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如有人认为人性善,有人认为人性恶,还有人认为善恶混合……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孟子是主张人性善论的代表人物,试从以下几方面论说孟子的性善论。  相似文献   

18.
经济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如何看待人、解释人的本性,决定了管理者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机构、人事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方式。本文全面回顾管理心理学历史上出现过的四种人性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并探讨在此人性假设下的人性行为观与管理的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人性,促进管理,发挥人在组织中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余华早期作品着眼与对"人性恶"的揭示,无不充满了压抑与晦暗.他对非人性的描写,得力于他对经验的怀疑和想象力的作用.后期的温情让人感受到了善的一面,给人希望与温暖.然而,无论是"善"、是"恶",人性永远摆脱不了本能与欲望,"人性"也永远是以自我为标准去衡量万物的,人是以自身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使着做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改变人才结构,图书馆在选才环节上要确立才能观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诸葛亮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古人招贤纳士都抓住了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人的“主体性”,人是事业的“核心”,因此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人性,尊重人性,充分认识到对人的投入就是对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