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评估作战双方的军事实力时,除了关注武器装备、兵员数量、后勤保障、指挥能力等因素之外,还需要关注人的意志,尤其是个体和国家的战斗意志。具体到当前的俄乌冲突,我们发现双方均将社交媒体作为战时宣传的重要平台,但表现出不一样的结果——俄罗斯的战斗意志在内外话语博弈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削弱,而乌克兰则通过一系列凝聚共识的媒体策略使其战斗意志得到明显提升。这也是近两个月以来,具有明显军事优势的俄罗斯没有像许多人所预料的那样迅速横扫乌克兰全境,反而深陷泥潭、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爆发的历次大规模战争,宣传都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参战各方都会借助各种手段进行战争宣传。媒介技术的演进既推动了宣传技巧和内容的革新,也改写了战争自身呈现和被感知的方式。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通过电视报道展现实时画面来影响公众。2022年的俄乌冲突则再一次刷新图像和叙事的构造,将互联网用户深层次地卷入战争,书写了社交媒体时代战争宣传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中情绪表达的手段,数字情绪应然而生。数字情绪指的是互联网媒介环境中利用不同形态的符号以再现和模仿人的情绪的一种数字化情感表达。在社交媒体时代,无论是私域的社交语境,还是公域的社会参与语境,数字情绪已经不可避免地浸入人们交流的多个场景。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数字情绪的形态、特征、运作机制以及传播与应用,指出数字情绪作为人的情绪在社交媒体中的延伸,为人们的社交和公共参与提供了补偿作用,同时也限制了人类意义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数字情绪的蔓延正在消解人独立的情感价值,在技术空间中挑战着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俄乌冲突是当下重大的国际热点事件,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全民参与、全程直播的新型社交网络事件。通过考察,我们发现社交网络关于该事件的传播存在明显的伦理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新媒体技术引发的信息深度造假,媒介话语权争夺引发的信息传播偏向,媒介伦理缺失引发的虚假信息泛滥。由此,我们呼吁重视新媒体技术伦理,建立技术善治规范;关注媒介话语权平等,建立包容开放的国际话语体系;加强社交平台媒介伦理教育,建立平台主体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俄乌冲突爆发后,社交媒体成为推动对双方有利叙事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Twitter平台上俄乌冲突的相关讨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社交机器人干预舆论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首先,标签成为社交机器人行动中的重要工具,一方面通过推动标签活动来制造舆论影响力,另一方面会通过标签劫持来扭转舆论局势;其次,通过大量部署意见领袖型社交机器人来引导舆论,并通过打造新账号来建立意见领袖优势;第三,分属于不同阵营的社交机器人存在明显的叙事差异。本文认为在社交机器人的干预下,网络舆论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舆论,应反思民众如何从社交媒体获取真实信息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3年5月美联社修订了新的《美联社工作人员社交媒体使用守则》,这一举措引起了国内外传媒人士的密切关注,作为传统媒体的风向标,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传统媒体的神经,研究美联社工作人员社交媒体使用规范对我国传统媒体使用社交媒体以及实现数字化转型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为个体的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提供便利的同时,其产生的新型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网络治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几类典型伦理问题的基础上,从技术异化、社会心态等层面探讨了个体在社交媒体传播中出现伦理问题的机理.治理社交媒体伦理问题需要根植于中国传统伦理并创造性地转换和发展,并摆脱单一运动式治理逻辑,以底线伦理共识为基础培育绿色伦理,促进社交媒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2022年突然爆发的俄乌冲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冲突双方将各自掌握的主流媒体作为此轮“混合战争”中的武器。俄罗斯及欧美大国开辟了以舆论操纵、话语斗争和网络攻防为主体的第五维战场,系统性地展现了如何运用媒介在全球舆论场进行信息操控与认知塑造的战略行动。美西方大国利用媒介施加依附性权力、生产性权力和资源性权力,将媒介武器化并进行精准打击。其重点围绕控制信息流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大媒介话语优势、操纵平台规则、炮制虚假信息、阻止黑客侵入、直接发动网络攻击等。在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俄乌冲突的媒介武器化趋势为如何应对西方舆论压制、进行舆论反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强 《传媒》2015,(10):74-75
以网络为平台的社交媒体不断涌现,网络新闻也凭借着社交媒体的及时性和互动性得到了迅速发展,就目前社交媒体发展的情况来看,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在介绍社交媒体的基础上,探讨网络时代下的社交媒体与新闻传播的关系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为日后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更好地促进社交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徐振云 《出版科学》2016,24(3):110-112
分析社交媒体的涵义与类型和社交媒体传播形态的3大特征,研究叙事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总结社交媒体中数字叙事的基本特征,即创作内容以叙事者本人为中心、创作者合作化、叙事文本多元化、叙事效果追求互动性与沉浸感,以期在此基础上探寻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数字叙事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前景与隐忧。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发展不但助推时尚风潮更替迅速,亦推动时尚传播出现反“滴流”现象.时尚传播由上而下改为由下而上,时尚传播的路径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入网络与社交媒体时代,这一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不过大型全媒体集团等机构的出现再次改变这一趋势,其“机构化”特征与社交媒体的“圈层化”“碎片化”特征相互冲突又必将长期并行并存,这一发...  相似文献   

12.
李霞  陈耕 《传媒》2020,(2):49-52
轻松娱乐的短视频平台抖音,正在逐步介入科技传播的领域,这不仅为抖音增加了新的内容类型,也让科普借助短视频进行科技传播成为可能。以用户为中心的科普信息化为科普内容与普通公众间更广泛、深入的连接创造了机会,为科技传播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传播生态。本文以抖音为例,关注社交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深入探析信息传播技术在科普中的应用,从而在未来发展中建立更加成熟的互联网+科普的服务形态。  相似文献   

13.
姚靖 《传媒》2017,(18)
传播活动从产生之初,就具有社会性和人际性的双重特性.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人类传播活动的社会性不断增强,而人际性却不断弱化,甚至被社会性所遮蔽.直到互联网时代及其以后的媒介产生,为恢复传播的人际性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力图阐释以社交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是如何恢复被大众传播所遮蔽的人际性的.同时,文章也指出这种人际性的恢复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以发展和应用,人们通过社交媒体这一自由的交流平台相互沟通,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本论文根据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交媒体与档案的相互关系,深入分析了在当今档案社会化发展趋势下,需要运用社交媒体的发展加强档案建设,提出了促进社交媒体与档案社会化资源建设方面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卢冉 《新闻世界》2013,(5):323-324
在网络社会,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和社会舆论的营造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拥有大量社交媒体资源的美国政府利用这种优势探寻新的政治信息传播模式,并将之作为其内政管理和网络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社交媒体在美国政治传播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并显示出其未来在国家事务和外交事务管理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社交媒体是这一两年媒体领域最热的概念,Facebook在不但9年的时间里就积累了近10亿用户。它的用户是全球分布的,无疑,Facebook已成为当之无愧的“跨国媒体平台”。我们知道,通过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是基于特定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受众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传播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宣传主体的宣传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网络社交软件应运而生,无论是微博社交媒体,还是微信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均快速增加.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谣言成本,而且还为谣言传播提供了速度和范围支持,谣言的传播机制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社交媒体谣言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对社交媒体谣言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庄倩 《传媒》2023,(24):48-51
社交媒体作为日本政府数字战略布局中的关键环节,成为解决日本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从生存环境、发展理念、传播实践三方面来看,日本政府通过改善网络环境提高了企业及民众的社交媒体参与度;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上网低龄化,以包容、实用和安全作为社交媒体的发展理念;为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广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政治宣传、防灾救灾、舆情监测工作。日本政府面对技术冲击时的自我革新以及其社交媒体的传播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出版品牌日益成为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出版企业对社会公众的现实影响力,在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以及获取行业资源的优势地位。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出版品牌塑造与传播在内容提供、受众构成和传播过程等方面分别表现出从提供产品到营造体验、从产品客户到网络用户、从"一个大喇叭"到"人人麦克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移动终端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微视频传播活动日益兴盛。目前,国内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主要有以下两种运营模式:微视频应用商、第三方社交平台和用户等多方交互合作运营模式,微视频应用商基于平台优势采取的差异化竞争运营模式。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具备如下优势:参与式社交传播触动受众的兴奋点,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高度契合,消费者即生产者,"口碑+内容"的组合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