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自建立之初,中国海疆就受到海盗和倭寇的严重侵扰和威胁,山东的海疆形势尤为严峻,因此明廷采取措施加强海防,将卫所制度用于海防,并积极加强海防建设。卫所的设置,在山东沿海地区构筑了一道较为严密的海岸防御线。作为卫所制不可缺少的海防设施,烽火台在山东沿海地区的御倭和抗倭活动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这些海防烽火台的基本构造情况、燃烟放火制度、日常管理及其发挥的实际作用等方面着手,能更加全面的对这些海防烽火台进行探究。而有幸留存至今的海防烽火台遗迹,为探究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佐证,同时,这些遗迹对研究明代山东半岛海防布置情况也有重大的意义,需要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借职制度是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初始目的在于填补武官袭替过程中所出现的武职空缺 ,最终是为了保障武官世袭的延续。借职发生的条件在明代前期与中、后期有很大的变化。从大量的明代档案“武职选簿”中有关借职的实例看 ,借职制度与其实际执行的情况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保定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涞源县的飞狐古道和蒲阴陉自古更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道.涞源县地区的军事防御是在明朝北部边疆防线不断南移、内缩的整体形势下,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前后不同的发展特点——由嘉靖年间的"守在关隘与堡城"到隆庆、万历年间的"守在边墙与互市".涞源县明长城在明代后期发挥着防卫京师的重要作用,并历经嘉隆万三朝经营,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系统的军事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我国海防建设史上的重要时期。永乐年间迫于倭患加剧,明廷掣调两浙沿海守军及舰船,立沈家门水寨镇戍东南海道。在明初的浙、闽、粤三省诸水寨中,沈家门水寨设立时间最早,防守范围最大,舰队实力最强。戍守水寨的也并非且耕且守的地方卫所旗军,而是集中用于特定战役方向的处于临战状态的海上作战兵团。这种聚重兵于一处的布防态势,反映了沈家门水寨在明代海防战略体系以及中国海防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土木之变”后,河套地区的战略地位开始在明朝北部边防中显现出来。成化年间,明朝内部不断有人提出“搜套”计划,并先后三次调集数万大军进行“搜套”,但由于明朝最高统治集团对此认识不清,用人不当,以及保守的消极防御策略,致使“搜套”行动没有取得积极成果,由此反映出明代中叶以后政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6.
明代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卫所,云南的卫所设置始于1382年,洪武十八年(1385年),正式设金齿卫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嘉靖元年(1522年)设永昌卫;永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是设置金齿卫指挥使司(包括后来的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卫)的主要原因,其设置对明代当地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吉甫谥号之争实际上并不是谥号用字的分歧,其本质乃是唐廷淮西政策之争:张仲方反对李吉甫得谥“敬宪”,主要理由是唐廷在淮西之役中陷入僵持且前景黯淡,身为宰辅的李吉甫因主张开战应负主要责任,其实质是对淮西之役以至削藩政策的不满,即认可吴元济仿河朔藩镇自立,唐廷中部分官员也持此种观点,这与削藩之论格格不入;唐宪宗贬黜张仲方而特赐李吉甫“忠懿”之谥,则传递出宪宗对淮西之役的肯定,并预示了削藩政策在日后宪宗朝的贯彻。  相似文献   

8.
建造于隆庆至万历年间的涞源县明长城对于保卫明代北直隶、拱卫都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涞源县明长城的作用首先凸显在其军事功能上。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包含防御结构与空间布局、侦察预警、军事管理体制、兵役制度、后勤保障与武器装备供应以及增援策应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明长城整体军事防御体系的空间建置和时间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明代的政治经济及民族关系调整。  相似文献   

9.
成化年间,蒙古族已将河套作为其永久的根据地。对此,明廷内部出现了两种主张:一为“搜套”,一为修长城。从当时明朝的整个形势来看,修长城要比“搜套”容易实行,但从长远看,却是一种治标而非治本的的措施。经过从王锐到余子俊的不懈努力,明朝终于在河套地区修筑起一道有形的防御工事,它在以后的防御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奉天之难是德宗朝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变乱。这场变乱不是带有偶然性的突发事件,而是唐廷与京西北藩镇长久以来矛盾与冲突的产物。奉天之难造成唐京西北地区的军力空虚,引发贞元年间严重的边疆危机,产生了宦官掌军的消极影响。但是唐德宗通过平息奉天之难,基本解决了京西北藩镇对唐廷的军事威胁,为神策军的壮大创造了条件,进而实现了唐廷军事权威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置济宁左卫,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调临清,改称临清卫,其军事屯田和屯田军仍坐落(驻防)于济宁州境内。王贵屯是济宁左卫(临清卫)在济宁州境内的军屯之一,是唯一用驻屯军官姓名命名的军屯;现分四村,隶于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  相似文献   

12.
战略上的心理战是一种积极防御的心理战模式。通过对外开放中的“东学西渐”、多极化趋势中的“合纵连横”和新军事变革中的“因时造势”,展开对敌心理战,能够更好地遏制战争、赢得战争。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是一个天然的屏障,一直是古代政治、军事斗争复杂,战乱频繁的古战场,为历代统治者屯兵防御的战略要地,汉得河西后,建立四郡置两关,即武威,洒泉、张掖、敦煌四郡;置阳关、玉门关,因此,河西的古地名较多。同时,为了防止北方匈奴侵袭,在走廊北边筑了一条与走廊相平行的长城。立郡之初,即筑了令居塞,从今甘肃永登县修到洒泉。之后,又从洒泉修到玉门之间,敦煌与盐泽间的边塞,在居延,还修筑了遮虏障(即长城)。因此,在河西走廊境内,保存有汉长城(嘉峪关以西),明长城(嘉峪关以东),现仍有:“北长城”、“东长城”“西长城”、“长城村”、  相似文献   

14.
龙涌霖 《江汉学术》2023,(3):93-101
早期道家“终而复始”的循环模式并非一种简单的历史循环论,实际上它源于对周人“慎始而敬终”勤政方式的反思,延续了周人功利成败上的政治追求。以“终始为一”分析老子与黄老道家的天道循环模式,可得出其三个特征及相关诉求:一是周期性,它探求政治进程的预见之道;二是节制性,它寻求政治投入的节约之道;三是长久性,它追求政治发展的安全之道。由春秋进入战国,这种循环模式先后被运用于洞察权力博弈、统治手段、制度体系等不同政治领域,相应得出无为、刑德、形名等政治主张,由此回应了早期中国由“封建天下”走向“专制帝国”的历程中所面临的各项政治难题。  相似文献   

15.
蔡镇楚《唐诗文化学》称:“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文作为古代文化的艺术纪录,其中军事题材历久弥新。一部中国古代军事史是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史。历代军事题材诗歌有“军旅诗”“边塞诗”“戎马诗”“征战诗”等。研究军事题材诗歌的传播和教学素材,方可更深刻、完整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真正推动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从文学的源头《诗经》开始,与军事相关题材的诗歌,则一路引领汉唐之间的文学情感线索。无论是对英雄崇拜,还是对个人生命的慨叹,抑或是对政治社会的反映、对征人情绪的宣泄,都围绕着军事这样一个主题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出发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在理解众多汉唐诗歌材料的时候,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建立一个融知识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发展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明代二百七十余年,封王建藩之制与明王朝相始终,对整个明代的政治、经济、军事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深入研究它的发展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是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洪武初年,朱元璋“定诸王封建之制。”明太祖建国伊始,即作出封王建藩的决策,并加以实施,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与巩固皇权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国内政治生活相对稳定,但是基层士卒制造的小规模变乱却异常频繁。其原因颇为复杂,有士卒自身问题,也有国家政策和军事制度等原因。北宋基层士卒之频繁变乱,严重削弱了王朝国力和军力,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对当时的国家与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庄文中同志说:“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渗透熏陶、潜移默化、激发情感。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晓之以理,可以动之以情,可以炼之以态,可以习之以行,可以兼而有之,取滴水穿石之法,收石破天惊之效。”(《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材体系》《语文教学之友》1991年第10期)要想不动声色地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德育渗透、还必须按语文教学常规按部就班地进行。作为语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的提出是这个时代的伟大事件,它不仅是对一直以来中国全体国民梦想的一个总结,而且高屋建瓴地为当代青年对于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是全体中国人最大的“中国梦”,它包括了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科学文化方面、军事方面等诸多的内容,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体系。社会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统一思想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中国梦”的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正是这些年轻人担负着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使命,他们便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本文对“中国梦”的概念、含义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且对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分析了首次中法基隆之役的历史背景,战前法军的骚扰活动,中法双方的军事得失和影响,指出:法国本想通过夺取基隆,强迫清政府赔款和承认其占领越南合法化,这一目的没有达到,而是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