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改善能源要素错配对中国推进供给侧改革以及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作用。【方法】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加入能源因子的扩展C-D函数计算了能源要素错配程度,其次运用熵权—TOPSIS二元法计算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接着通过基准模型、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与能源要素错配之间线性与非线性的相关关系。【结果】结果表明:(1)全国层面上,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对当地能源要素错配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分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高度一致,其中中部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最能够改善区域能源要素错配程度,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2)在门槛约束条件下,城市蔓延和外商投资呈现显著的单一门槛特征,即在城市蔓延和外商投资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越能改善当地能源要素错配。(3)空间效应方面,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能源要素错配程度在空间上均为显著正相关。由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在改善当地能源要素错配的同时,对周围地区能源要素错配同样起到了抑制作用。【结论】在未来发展数字经济时不但要因地制宜,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科技创新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方法】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为基础,结合圈层理论,运用SBM模型、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武汉都市圈48个区县2010—2020年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圈层差异,探究科技创新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1)武汉都市圈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在时间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由中心向外围扩散趋势,各圈层平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表现为:核心圈层>紧密圈层>外围圈层。(2)科技创新能显著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存在中介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和结构效应来提高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3)圈层异质性通过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影响要素集聚和配置,科技创新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三大圈层表现出异质性:在核心圈层,科技创新通过集聚效应和结构效应提高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在紧密圈层,科技创新通过集聚效应提高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在外围圈层,科技创新抑制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结论】科技创新能促进大都市圈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但城市异质性会影响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影响要素集聚和配置来影响城...  相似文献   

3.
【目的】“双碳”战略与数字经济的历史交汇期,依托数字化力量推动环境治理成为重要的研究焦点,探讨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的影响及其机制意义凸显。【方法】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探讨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的直接影响,并通过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分别探究了以产业结构升级、能源利用效率、生产工艺创新、环境规制为约束变量,全国以及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的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的非线性效应。【结果】(1)在全国以及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存在正向的直接影响,且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的分布特点。(2)数字技术在全国层面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产业结构升级高于门槛值、能源利用效率高于第二门槛值、生产工艺创新在第一门槛值和第二门槛值之间、环境规制高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的推动作用更强。(3)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进行门槛效应检验,3个地区均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效应。其中,除了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高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表现为负向的非线性影响;各门槛变量高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和两步GMM回归方法,从回弹效应视角分析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消费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并将回弹效应分解为能源价格效应、城市化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产权结构效应。研究发现:广义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狭义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正U型关系。技术进步虽然会通过促进能源低碳化减少能源消费,但也会通过加速城市化扩张和加剧市场竞争增加能源需求,产生回弹效应。相比之下,能源价格由于受到政府宏观调控,对回弹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的内在关系,本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结合1990—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显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经济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门槛值时,虽然技术进步仍会促进能源的消耗,但其推动作用会逐步减弱,且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郭沛  王光远 《资源科学》2023,(11):2117-2129
【目的】数字经济是实现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着力点,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融合和不断发展,赋予中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新的动力机制,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实现”双碳“气候承诺的关键窗口期,研究数字经济发展的减污降碳协同作用是实现绿色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命题。【方法】本文基于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等方法,从多维度检验数字经济的减污降碳协同作用及其中介机制。【结果】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采用工具变量法、剔除直辖市等方法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2)选取“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外生政策冲击,以多期DID模型评估数字经济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机制分析发现,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公众环境监督可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4)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数字经济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更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中影响不显著,这主要与区域之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有关。【结论】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新型基础设...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的内在关系,本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结合1990—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显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经济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门槛值时,虽然技术进步仍会促进能源的消耗,但其推动作用会逐步减弱,且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和两步GMM回归方法,从回弹效应视角分析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消费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并将回弹效应分解为能源价格效应、城市化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产权结构效应。研究发现,广义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狭义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正U型关系。技术进步虽然会通过促进能源低碳化减少能源消费,但也会通过加速城市化扩张和加剧市场竞争增加能源需求,产生回弹效应。相比之下,能源价格由于受到政府宏观调控,对回弹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绿色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考虑非意向产出情况下,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的全局DEA—SBM模型、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测算全要素绿色能源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指数,并运用全面FGLS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全要素绿色能源效率差异显著,绿色技术进步与全国及三大地区全要素绿色能源效率均有正向影响,且都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最后,从提高绿色技术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是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研究不同技术对碳排放的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基于中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从经济发展和环境规制两个角度研究广义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能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异质性技术进步均对碳排放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广义技术进步和资本技术体现式进步对碳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有显著促进作用;当环境规制值较高时,广义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能源技术进步均对碳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上述研究结果,为相关部门找到控制碳排放的政策着力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强度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引入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能耗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文章运用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价格的提高并未能有效的降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没有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显著的降低了能源强度,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也使得能源强度有了显著降低。同时技术进步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对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曹婧博  康琛宇 《资源科学》2023,(11):2234-2247
【目的】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能够更好地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为中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因此,基于对数字经济影响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线性和非线性机理,选取115个资源型地级城市2011—2020年年度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使用熵权法测算其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1)整体上,数字经济推动了中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2)数字经济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会伴随互联网普及程度、政府科研投入水平、人才素养培育力度和企业家精神活跃度的提升而增强,呈现显著的单门槛特征。(3)数字经济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数字经济对衰退型城市和再生型城市的正向影响最显著,成熟型城市弱之,对成长型城市的影响则不显著。【结论】因此,要不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府科研投入水平、加大人才素养培育力度和弘扬企业家创业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其在数字经济引导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借助数字经济背景持续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推广及应用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棉花种植户(简称棉农)劳作效率、促进棉花提质增产与实现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方法】基于新疆684位棉农的调查数据,利用内生转换模型与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对新疆棉农的增收效应,及其在区域和收入水平方面的异质性。【结果】结果表明:①新疆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率普遍不高,近40%的棉农仍未采纳,南疆采纳率比北疆高出近5%;②获取途径感知、他人意愿感知、成本感知、技术培训感知与邻里效应均显著正向影响棉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棉花种植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棉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③采纳组棉农年龄、兼业程度与文化水平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其家庭收入,棉花种植规模、技术认知与邻里效应显著负向影响棉农家庭收入;④处理效应表明,未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棉农若采纳了该技术,其家庭收入将显著提高9.1%;若已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棉农放弃采纳该技术,其家庭收入将显著降低25.4%;且绿色防控技术的福利效应存在群组差异,南疆棉农采纳绿色防控技术所带来的增收效果明显高于北疆,高出15.49%;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对高收入水平棉农家庭收入的增收效果更强,对中收入水平棉农家庭收入的增收效果最弱。【结论】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政府应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类型棉农制定绿色防控技术匹配方案,促进棉农持续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加快构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城乡融合对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城乡融合作为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方法】本文采用中国2005—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在测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城乡融合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研究发现:①总体上,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低碳技术效率,但对前沿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进而不利于改善农业碳排放效率。上述研究结论在空间溢出视角下仍然成立。②从城乡融合发展的不同维度来看,“人的融合”能够通过改善技术效率来有效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而“地的融合”和“资本的融合”虽然对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但由于受到技术进步的负向制约,最终阻碍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总体提升。③门槛计量分析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约束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碳排放效率关系的显著门槛变量,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迈过阈值后,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结论】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兼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构建以“人”为核心,统筹“地”和“资本”融合的城乡融合体系与机制,为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为契机来实现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内部能源价格相对指数可以衡量经济系统价格承受水平上的能源价格变动。以对经济系统的调节效应为切入点,引入具有"一般均衡"属性的内部能源价格相对指数,采用OLS回归、E-G两步法协整检验和岭回归等方法,构建直接效应和综合调节效应模型。结果验证了价格相对指数通过调节能源技术效率和经济总量抑制能源消耗在理论上可行,但其对于产业结构调节的路径存在阻滞。而不同波动周期的能源价格在调节能源技术效率控制能耗方面存在显著的"对称"调节效应,能源价格下降期对技术效率改进的忽视和价格恢复期的低效与非理性使能耗陷入恶性循环。结合我国实际:当前节能需要考虑多渠道的综合调节作用,合理提升能源价格应与利用能源价格波动周期和加快技术效率提升等并行,以最终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6.
环境规制作为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其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但目前专门针对海洋领域的研究不多。本文以我国海洋经济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相关文献和理论,从直接和间接效应出发分析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其次将资源的刚性约束与环境负效应纳入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测度模型中,采用混合EBM模型和全局GML指数分解相结合的方法测算我国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再次通过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我国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对我国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存在“倒N型”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就提升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而言,恰恰是中等适度的环境规制强度对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提升是最优的。(2)环境规制对我国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存在多种间接影响路径,其中,环境规制加强了产业结构对我国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同时抑制了人力资本、科教投入对其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环境规制还抑制了沿海地区进出口及陆域工业规模对我国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负向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尤建新  陈震  张玲红  马军杰 《预测》2012,31(2):57-61
综合国内外文献,本文通过运用SML指数对我国1998~2009年省域连续性CO2排放绩效进行测算,进而对其区域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CO2排放绩效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主要是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影响因素方面,R&D人员、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CO2排放绩效呈显著的正效应,能源强度、能源结构负效应显著,R&D强度影响不显著,存在间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向进一步落实兼顾创新与绿色双重发展理念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利用201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禀赋效应、赋能效应、治理效应和社会效应4个方面,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和传导机制,同时从城市区域、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角度分析其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280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其主要通过制造业要素密集转型升级和制造业污染密集转型升级间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东部地区、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城市,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由此建议政府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财税、金融、保险、法律等配套制度保障力度,同时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并且“因城施策”,推动区域制造业产业实现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9.
钱娟 《科学学研究》2019,37(3):436-449
本文通过构建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和包含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超越函数模型,实证考察中国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企业不同来源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1991~2015年中国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和能源要素,偏向资本和能源使用、劳动节约型;要素替代弹性,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表现为能源节约偏向型;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主要通过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指数效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自主创新R&D的经济增长效应最高,技术改进的经济增长效应为负;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有偏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效应明显大于中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20.
杨越  成力为 《科研管理》2019,40(4):125-134
完善的金融系统通过规模扩张,结构调整以及效率提升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提供有力支持,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国省域数据,利用非期望方向性距离函数、协整检验、门限回归等方法,探讨全视角下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和阶段性特征,为把握各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和制定阶段性的金融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金融发展通过技术改进和资源配置两个渠道影响能源效率;由于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同,金融发展对能源技术效率和能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地区性差异;由于生存性生产、隐性累积效应和资源配置内在激励等问题的存在,金融发展对能源技术以及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金融发展对能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受产业结构大环境影响更为敏感,银行信贷与资本市场的扩张在促进能源效率方面存在阶段性替代效应,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调整能够更好的提升能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