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尧 《传媒》2023,(1):64-66
<正>随着算法、大数据、传感器、无人机、写作机器人、AI等智媒技术在传媒行业的深度应用,媒体智能化趋势越发明显,传媒行业逐步迈入了智媒体(AI Media)时代。从21世纪初传媒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虚拟主持人,到今天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变革推动“AI合成主播”走向荧屏,AI合成主播在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综艺节目中的出镜率不断提升,科技与现实的交融为大众带来了便利和惊喜。面对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传统主持人在智媒时代的价值与意义也将被重新审视。如今,大众对AI合成主播不再陌生,智媒时代对主持人素养能力的要求也陡然提升,倒逼主持人加速成长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9年6月6日,5G正式商用,基于5G技术,数字建设迈入全新阶段,为媒体融合注活赋能,智媒体再度深化,智媒时代或将全面开启。2016年,网络直播破电视主播主导格局,"主播"不再专属,短视频助推出"现象级"作品,重刷"主播"认知。2018年,AI主播陆续上岗,再度冲刷电视主播,解构电视主播形象。在智媒时代下,电视主播或将重构,如何在这"万山圈子里"成功突围,还须直面挑战,积极应对,以"四力"砺自身、以"四度"塑新闻、把关内容、强化传播、弘播新时代价值正能量,力扬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智媒时代,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介智能化推动传媒业态与媒介形态发生嬗变,要求传媒人才要拥抱智媒,满足时代所提出的新需求和新要求。本文通过对智媒时代的技术特质与未来态势的探讨与分析,提出了传媒人才培养要深化“智媒”认知,增强“智媒”能力,强化“智媒”思维,形成传媒人才培养新范式,以规范和引领传媒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媒体大脑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型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成果,并催生出具有首创价值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合成主播)。从最初的虚拟主持人到今天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为新闻播报领域进行科技赋能,实现了新闻播报的信息有效传播与互动性接收的双效推进。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播报创新,要通过以MGC促进传受关系的智能进化,以智媒融合提升新闻深度生产,以智慧传播推动媒体深度报道,从而实现智媒的深度融合与生长。  相似文献   

5.
智媒时代主流媒体移动平台呈现新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转型需要创新型移动端人才,本文在分析培养背景和人才特点的基础上,以成都郫都区融媒体中心与四川传媒学院融合媒体学院产教融合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思路和培养路径三方面进行移动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期协同培养适应智媒时代移动平台需求的新闻人才,助力媒体转型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宋海英 《传媒》2022,(1):82-84
伴随着5G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渐成熟,媒体工作开始向智能化转变,智媒时代降临。智媒时代,传媒行业在进行重构的同时,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人才培养方案落后、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低的多重困境。在智媒时代的背景下,只有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师资力量、教材教学、培养方案、实习实践等多个方面不断优化创新,做好传媒人才培养与智能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培养时代和社会发展实际所需的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7.
孙姣娇  郝雯婧 《传媒》2021,(14):88-90
随着新媒体急剧崛起与智媒时代的到来,传媒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变局,媒介形态的革新与聚变对传媒人才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并持续影响着传媒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向、规格、能力等.智媒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应深化和拓展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提高智媒内容运营能力,提升内容价值的判断能力,注重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将网络主播区分为娱乐型主播、电商型主播与知识型主播的基础上,讨论了网络主播的失范行为类型,并分析了影响网络主播失范行为的多维因素,进而提出应从政策约束、媒体监督、平台规制、行业自律、用户参与治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网络主播失范行为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斌 《传媒》2021,(22):62-64
随着直播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络主播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短视频和直播内容通过IP流量吸引了大量人气,已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网络主播的角色定位、能力素质备受关注.新技术、内容运营和思维能力是网络主播需要具备的硬核要素.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各大高校尤其是播音主持教育如何创新培养网络主播人才并提升其能力素养,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潘娣 《今传媒》2016,(6):47-4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与网络直播平台的不断发展,网络主播数量实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呈现出一种热度化的景象。但在其异常火爆的背后,存在由于直播平台社会责任感低、网络主播专业素养的缺失、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与受众娱乐取向的相互影响等原因导致直播内容低俗化的问题。要使网络主播行业健康发展下去,让网络主播不再成为新形势下的贬义词,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刘江霞  朱莹 《编辑学报》2021,33(6):620-624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媒时代的开启。智媒时代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征:海量性与即时性、智能性与互动性、多样性与开放性。智媒时代的来临,科技期刊编辑面临科技期刊数字化平台重构、编辑出版工作内容重构、信息终端系统及期刊呈现形式重构等挑战。科技期刊编辑必须重塑专业学术素养、新技术应用素养、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以及科技伦理素养等核心素养,以全面提升自身应对智媒体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科技期刊编辑还需向智能思维、质疑思维、数据思维和开放性思维转换,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应对挑战,从而真正地实现编辑与智媒体的协同发展。智媒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只有主动创新,强化把关人角色,树立大局意识,深耕出版优势领域,才能迎接智媒时代的挑战,在科技期刊内容生产和分发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主播人才培养的策略,并分析其对传媒行业的影响。通过分析主播个人技能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跨领域知识和道德素养等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播人才培养需从全方位考虑,将个人能力提升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并注重跨领域知识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下,众多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在互联网技术参与下迅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新闻事业再次进入到新时代,给电视新闻主播带来诸多机遇。此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诸多新兴媒体平台与行业,其新型工作方式对电视新闻主播而言更是—种巨大的挑战。在此情况下,电视新闻主播只有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水平,以更为专业、高效、客观、真实的态度对待电视报道与主播工作,落实自身责任,才能提升在新媒体时代下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有效完成自身任务,提升自身水平。就当前而言,电视新闻主播在报道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因此,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播报工作已成为诸多电视新闻主播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更新、更具选择性,"主播"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这些传统媒体,而是更多地出现在网络的各类即时聊天视频软件和游戏平台上。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很多网络主播,即"网红"不断涌现于网络,获得受众的追捧,甚至有盖过传统主播的势头,"网红"的迅速走红与热捧给传统媒体主持人也带来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5.
4月18日起,新浪、百度、搜狐等20家网络直播平台正式实施主播实名认证,同时承诺不为18岁以下主播提供注册通道.在此之前,文化部将斗鱼、YY等19家网络直播平台列入查处名单.(中国新闻网,4月18日) 主播实名制、加强内容的审核,网络直播平台迈出了自我净化的第一步.不过,主播实名也不是万能神药,对于一些人来说,实名也无所谓,她们更在意的是金钱.毋庸讳言,目前的网络直播最吸睛、最捞金的部分,就是“激进表演”.这也造成网络直播的内容陷入低俗化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智媒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转型进行研究,文章阐述了智媒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新特点,并且详细分析了智媒时代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的发展环境,进而提出智媒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转型思路,通过研究为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在智媒时代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小甜  慈祥 《视听》2023,(5):138-141
智媒时代,万物皆媒。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传播注入新的活力,信息传播的媒介手段、媒介渠道、媒介形态多方面融合,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平台成为宣传主流价值的主阵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主流价值信息传播体系应运而生。在此时代条件下,主流媒体应立足于发展新阶段,聚焦新一轮技术浪潮的变革,发挥自身优势,依托智媒时代智能性、全媒性、融媒性等信息传播特点,把握媒体智能化建设发展,为主流价值传播带来重要机遇,探索出新型主流价值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强  王海燕 《青年记者》2017,(26):96-97
随着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的兴起,网络主播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逐渐为人们所认知、认可.低门槛、高收入、迅速走红的可能,引得不少人趋之若鹜,争相加入网络主播队伍,越来越多网络主播开始占领大小屏幕,其中不乏粉丝上百万、收入直逼一线演艺明星的网红主播.部分金字塔尖的主播,不但享有众多粉丝拥戴,甚至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以致许多平台为了吸引网民不惜重金挖人,独家签约网红主播.网络主播的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吕鹏  葛孝 《国际新闻界》2023,(8):155-176
作为一类独特的网络主播群体,底层网络主播的走红及其陨落昭示着底层人民的数字生存逻辑和数字命运走向。本文以媒介生命史为研究方法,以MC天佑的媒介生命历程作为个案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底层网络主播如何通过短视频/直播进行数字劳动。面对底层网络主播“雷同”的媒介生命历程,本文认为主播们在数字劳动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和职业的双重生产,并生成了使主播们在各个平台上进行声名流动的媒介身份。当网络主播无法处理自我认同中的媒介自我身份带来的冲突时,“自我的悲剧”便使网络主播的媒介生命走向陨落;这种被动的“陨落”是治理的必然走向及结果。文章通过对底层网络主播的数字劳动及身份认同的分析,以及治理结果的呈现,强调平台的可供性可以作为文化多元空间内的治理落点,需要用双向思维的连续性连通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从而在善治的思维中探索中国的数字治理路径。一种协商式的治理方式将给予底层网络主播更大的生存空间,也会使其文化生产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的商业销售模式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有效渠道。在后疫情时代,网络直播带货对经济的全面提升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全民直播带货的热潮之下,带货主播的行为和话语成为判断网络直播带货的参考指标。带货主播的话语表达形态成为连接主播、受众和商品的桥梁,但有些主播的不规范用语和行为让行业乱象出现。如何构建高效的主播话语形态,推进直播带货规范有序发展?文章从情感、经济和社交三个维度分析带货主播的话语形态构建,通过真实感、陪伴感与参与感三个维度挖掘主播话语形态的内核,并对主播直播话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最终给予主播话语形态构建的建议,也给观众正确认识网络直播带货、树立正确消费观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