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各类网络红人不断涌现,成为了大众消费的商品,其中出现了李子柒、丁真这类具有影响力的乡村网红.文章以符号消费为理论背景,以李子柒和丁真的走红为案例,分析此类乡村网红建构符号的过程,从身体消费、景观消费以及情感消费三个维度分析大众对于网红所构建出的文化符号的消费,并指出大众在这场群体狂欢中存在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媒介传播中的消费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力 《青年记者》2006,(14):30-31
市场经济的渗透在媒介传播中主要表现为消费文化的日益增长。所谓消费文化,就是伴随消费活动而来的、表达某种意义或传承某种价值系统的符号系统。这种消费符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满足需求的自然性、功能性消费行为,它是一种符号体系,表达、体现或隐含了某种意义、价值或规范。这种在消费活动中呈现出来的行为和物质符号体系,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消费文化。①消费文化的核心是对消费者的引导和操纵,以便使他们淹没于通过媒体特别是电视创造的“符号”和“形象”之中。其目的是使大众生活脱离现实的“模拟”世界。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媒体使消…  相似文献   

3.
经典影片《刘三姐》在本世纪初"翻拍"成不同语境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和动漫作品。消费文化诉求下的《刘三姐》影视翻拍,以受众的符号认同为基础,整合大众文化的明星形象及流行元素,颠覆原版形象而幻化为"媚"与"美"的商品化标识。影视媒介作为一种构建民族文化形象的"仿像"符号(载体),如何运用影视艺术表现力,塑造具有符号意义的银幕形象;探讨网络技术背景下,影视媒介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亟需规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媒介景观即通过媒介呈现给大众的宏大奇观或景象。媒介景观源于法国境遇主义运动创始人居伊·德波所提出的景观社会理论,是媒介对社会符号化构建功能的直接体现。本文通过对媒介景观理论概念内涵的剖析,揭示了媒介景观是媒介化符号、商业符号及意识形态符号三种符号共同构建的结果,并对央视春晚电视媒介景观中的媒介化文化符号、商业符号及意识形态符号的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吴亮 《新闻爱好者》2011,(22):112-113
消费过程中,语言符号借助形体摹状、语音相似、语义变化等方式,形成新的符号,并且在大众传媒推波助澜的作用下迅速转化成为全民消费符号。这一转化过程凸显了符号的任意性,体现了语言形态的建构性、复杂性,反映了消费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媒介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吴亮 《新闻爱好者》2011,(11):112-113
消费过程中,语言符号借助形体摹状、语音相似、语义变化等方式,形成新的符号,并且在大众传媒推波助澜的作用下迅速转化成为全民消费符号。这一转化过程凸显了符号的任意性,体现了语言形态的建构性、复杂性,反映了消费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媒介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消费过程中,资本市场正在利用新媒体引领消费,商品在意识形态侵染下逐渐符号化;网络自制节目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使得受众从节目中获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节目文本构建的符号意义的需求。笔者从符号消费的视角,结合《火星情报局》的文本,解析出网络自制节目是通过符号系统构建与受众产生互动,进而引起受众的符号消费的。  相似文献   

8.
王卫池 《东南传播》2021,(7):109-112
在媒介化生存的当下,人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对技术尤其是社交媒体的狂热依赖,形成了复杂的线上社会关系场域."SH名媛"事件是当下社会社交展演与群体伪饰现象的集中呈现.社交展演的泛化与人设营销、身份建构密切相关.媒介作为社会结构性权力建构关系秩序、人与人的关系逐渐物化、人与物的关系强化是话语空间集体粉饰的深层次原因.媒介仪式与符号消费使用户自我呈现逐渐走向异化,导致情感型数字劳动和人的主体性消解等问题.对这种"畸形表达"与"视觉欺骗"景观保持必要的警惕和反思,是规避被技术俘虏的风险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是人之为人的本有之义,且人们对符号价值的迷恋与狂热,有着"品牌联想"的深层次心理机制,所以在当下消费社会的现实语境中,把符号消费作为确认自我归属,表达自我意义与价值的参照系统,是普通大众在商品泛符号化之消费社会情境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殷婷 《东南传播》2010,(1):126-128
在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与媒介中各类符号的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语言、文字、影像等传播符号之外,非语言符号中的服饰形象符号也是生动反映一国整体形象最直观的传播符号。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媒介覆盖的全球化趋势,服饰符号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符号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着国家形象的建枸。  相似文献   

11.
李轶南  庄宇宁 《编辑之友》2022,(12):29-35+42
书店既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必不可少的文化景观,也是个体应对社会生产、生活压力的庇护场所。面对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革新和网络书店的崛起,文章从空间生产与符号消费理论出发,运用基于先锋书店网络文本数据的定量研究与参与式观察的定性分析方法,解读书店的空间生产机制,探索书店空间的符号建构路径:以“向内转”视角看,书店通过景观符号、物象符号、行为符号的融合创新,营造诗意化、人文化、生活化的消费空间;以“向外转”视角看,从消费者的身份认同、“异托邦”的精神关切、空间议题的普世价值三方面呈现书店本身的符号化过程,彰显空间具身性、仪式化与注重辐射传播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佳蔚 《现代传播》2023,(2):144-150
短视频的媒介特质使人的媒介化生存呈现出愈加明显的符号化特征,巨量的用户正以符号化生产、符号化消费的方式融入并构成符号化生存的景观。短视频传播过程的实质是视觉说服过程,同时也是视觉符号的策略化呈现过程,即在表层形成视觉识别,在深层形成概念识别,并通过符号的译解过程,形成符号叙事机制、符号代言机制、符号衍生机制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把握表现力、叙事性、风格化、代入感、话语权等符号化路径,有助于增强短视频视觉说服的符号辨识度、提升感染力可读性、塑造独特的符号质感、优化受众的审美体验、强化对符号的解释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赵旻瑞 《视听》2022,(5):102-104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在影视改编中,对神话人物的身体影像塑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身体影像的具象化创作使得受众对神话形象的接受由文本的抽象符号转为图像的具象符号.身体景观的重新构建也为由身体叙事到整体叙事的逻辑重塑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在改编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消费主义下身体狂欢的陷阱,应突破身体狂欢下的新规约...  相似文献   

14.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生产与消费逻辑进行了批判,进一步强调了生产消费过程的符号价值。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媒体迷群呈现了丰富的文本积极消费、展演的样态,并以积极参与生产的方式,与学者对其的"病态"、"狂热"等表征的描摹进行对抗和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15.
方玲玲 《现代传播》2022,(10):39-47
兴盛于清代中国的外销画是“欧化东渐”的历史印记。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透视技法,且采用欧洲画材,为西人定制,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媒介。外销画通过画工的生产、传教士和商人的传播,以及西人的消费,构建了一个由本土与外来文化组成的媒介化空间,使东西方产生了突破地理边界的勾连。在高度还原的风景和人物图像文本中,外销画塑造了鲜明的地方景观,并展现了民族认同、群体生活实践、社会阶层分布等丰富的文化地理样貌,以及社会中的权力与性别地理等格局。以媒介地理学的视角对其地方经验的媒介化表达和华洋杂处的社会空间建构等进行分析,能够充分揭示外销画的媒介属性,进一步展现跨越地域的多重媒介景观。  相似文献   

16.
身体总是处于特定时代下的社会关系中,难以超脱支配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消费主义笼罩下的数字传播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对身体的深度开发与生产,使得身体成为一种商品符号并构成了生产和消费的新场域。当前网络媒介中所呈现出的身体作为一种超真实拟像,去面孔化和碎片化构成了其主要特征。而在身体符号的具体消费中,个体一方面以虚拟在场的身体凝视实现对他者的身体消费,构建自身的主体认同并获得替代性满足;另一方面个体同时也将身体符号的自我消费作为一种社交货币获取社会资本。与此同时,在资本主导的与媒介、大众共谋的审美与生产逻辑下,身体不仅在商业传播中作为生产要素成为注意力聚集与变现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构成被生产和开发的对象,成为资本新的生产分工。  相似文献   

17.
杨先顺  郝晟 《新闻界》2014,(2):45-50
消费社会背景下,品牌符号价值是理解奢侈品消费的最佳视角。本文认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体系由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心理价值、社会价值构成,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生产源于需求体系和社会交流体系两条路径的相互影响。奢侈品意义赋值过程可概括为:通过昂贵的价格和奢华的外观、广告中的明星和场景、时尚领导与秀场文化、商场服务与氛围等市场营销方式的互动构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理解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形成原因和形成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培育理性的消费态度,有助于引导社会的奢侈品消费循序渐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探讨食品行业品牌塑造与传播的成功经验和一般规律,以冷饮食品的营销典型——甄稀冰淇淋为主要剖析对象,从人物符号、内容符号、情境符号3个互动维度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甄稀冰淇淋通过明星演员等人物符号的多维能指,精准塑造了品牌符号的高端消费定位,并通过文字文本、图形影像、声音口语等内容符号的多层表达,传递了品牌符号的"细腻"价值特性,最后通过微视频、直播和综艺节目等情境符号多维构建出的符号交织系统,在线上线下的社交互动中成功完成了品牌符号的社会化传播。  相似文献   

19.
呼瑶 《东南传播》2013,(3):32-34
媒体环境,也称为拟态环境。在媒体这个大环境中,各种媒介全天不间断地传播信息符号,使我们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形成了对事物的认知观念、想法和态度。媒介种类繁多,传播方式各异,涉及内容广泛且多元化。所以,本文以符号学知识为主,以广告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为载体,结合媒介批评在符号中的表现,分析媒体环境下符号跳动的脉搏,并且提出设想:如何在媒介建构的环境中把握符号跳动的脉搏,在亦虚亦实的空间中保持理性。  相似文献   

20.
商业资本后台操纵、大众媒介作为编码工具发挥信息传递与议程设置功能,制造话题聚集粉丝围观,赋权公众造星,增加粉丝资本、情感投入,合力打造偶像符号;大众媒介开拓公共话语空间,利用公众情感空虚痛点发展虚拟社交,建构与偶像双向互动的虚拟镜像,社群区隔和交往功能刺激粉丝对偶像发展的责任感与情感陪伴,激励情感消费;偶像身体作为符码载体成为审美对象,在追求美感享受的消费社会中被装饰与规训;其中消费服从商业逻辑从观看者转向被凝视物,大众媒介营造女权回归的仿真镜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