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儿童行为问题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母亲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为矫正儿童行为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据此。我们以中版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Rutter儿童行为量表为研究工具。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所抽取的兰州市10所幼儿因150名3—6岁儿童及其母亲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母亲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母亲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能正向预测子女内隐、外显问题行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能负向预测子女内倾、外显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3.
邢淑芬  孙琳  王媛  王争艳 《教育研究》2012,(11):122-127,149
养育行为是社会文化转换的重要过程。采用家庭观察的方法,从养育目标和养育策略两方面探讨在自由游戏情境下母亲和祖辈养育行为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母亲和祖辈的养育目标都是自主—联结型,但母亲更强调鼓励自主的社会化目标;母亲和祖辈都倾向于采取中压策略,但母亲采用的低压策略显著多于祖辈,祖辈采用的高压策略显著多于母亲;养育目标和养育策略间存在相关关系,母亲的社会化目标与其低压策略和中压策略显著相关,而祖辈则是与中压和高压策略显著相关;母亲和祖辈的养育目标和策略存在性别差异,对女孩强调自主性目标,对男孩则会采取更多高压策略。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0-3岁儿童早期发展对提升人力资本至关重要,而照养人的养育行为对其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I版(BSID-I)和第III版(BSID-III)及自制家庭量表,2013-2018年抽样调查中国A、B和C三省农村地区3991名0-3岁婴幼儿及其照养人养育行为,分析照养人养育行为现状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婴幼儿照养人普遍缺乏积极养育行为。家庭养育环境5个维度得分普遍较低,亲子互动讲故事、唱儿歌、读书的比例均不超过40%,消极管教方式的发生率超过40%(管教时提高声调或吼、管教时拿走玩具);(2)母亲年龄、受教育程度、主要照养人是否是母亲和家庭资产显著影响照养人养育行为;(3)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滞后问题严重,总样本中41%的婴幼儿存在认知滞后风险,58%存在语言滞后风险,29%存在运动迟缓风险,58%存在社会情感滞后风险。这种滞后风险与照养人的积极养育行为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养育行为显著正相关。因此,婴幼儿主要照养人应该转变养育观念,采取积极的养育行为,提供高质量的养育环境,和婴幼儿开展更多的亲子互动活动。政策制定者也需关注中国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在婴幼儿早期发展促进方面投入,提高中国未来人力资本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从经济压力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到父母角色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从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中发现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养育倦怠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在三个时间点对364名初中生及其主要养育者进行数据收集。结果发现:(1)养育倦怠与家庭功能呈显著负相关,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养育倦怠通过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预测青少年的内外化问题行为;(3)共同养育能够调节养育倦怠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即高共同养育能够缓冲养育倦怠对于家庭功能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养育倦怠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预防父母养育倦怠和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317名幼儿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祖辈-父辈共同养育的特点,并探讨其与母亲养育压力、幼儿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共同养育中女性祖辈占大多数,男性祖辈参与共同养育的较少,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姥姥占47.0%,奶奶占43.8%,爷爷占6.0%,姥爷占3.2%。母系祖辈在矛盾暴露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父系祖辈,在其它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2)聚类分析发现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可分为三类:和谐型、一般型和冲突型,分别占33.9%,35.5%,30.7%,三类家庭在母亲养育压力和幼儿问题行为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3)母亲养育压力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面二孩政策的启动,意味着独生子女要面临家庭新成员的诞生,建立同胞关系。长子女和次子女的互动成为了关注的重点,而这种出生顺序的先后可能会影响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与发展。通过梳理以往研究,论述长子女与次子女对对方心理理论的影响;讨论出生顺序影响心理理论的作用机制,包括兄弟姐妹之间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方式、合作与冲突行为;并重点阐述父母养育方式(如抚养态度与行为模式、差别对待不同出生顺序儿童以及父母的情绪表达方式等)对儿童出生顺序的心理理论效应的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可考察出生顺序的心理理论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父亲教育方式与更具生态效度的现实场景研究范式对出生顺序的心理理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依恋理论由鲍尔拜提出后相关研究深入展开,依恋学说成为研究亲子关系和恋爱关系的理论框架。依恋关系存在于各年龄段。养育质量、母爱缺乏与剥夺、婴儿气质、家庭氛围都是影响依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抑郁风险是儿童照养人常见的心理障碍,可能对其养育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该研究以我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1798名6-24月龄儿童的照养人为研究对象,使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及自制家庭量表,分析照养人抑郁风险现状及其对养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照养人整体抑郁风险比例为22.90%,高于5.2%至16.2%的一般人群中抑郁风险发生率;祖母作为最主要照养人时抑郁比例比母亲作为第一照养人时高出10.11%;(2)照养人的受教育程度、家庭资产水平与其是否存在抑郁风险显著负相关,照养人年龄与其是否存在抑郁风险显著正相关;男童、大月龄及存在语言发展滞后风险的儿童,其照养人抑郁风险比例显著更高;(3)照养人抑郁风险会使其积极养育行为显著减少,使其消极养育行为显著增加。因此,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应重视我国农村学龄前儿童照养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儿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牛磺酸是一种β氨基酸,存在于大脑皮层、小脑、嗅球等区域,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发育,增强脑细胞内DNA、RNA的合成及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参与学习和记忆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父母必读》2009,(9):86-86
孩子通过玩来认知和学习,通过全身心地投入来体验成功的喜悦。婴幼儿阶段的游戏多是身体的、感官的、探索性的。常说的孩子在玩中学、玩中长,就是这个道理。家长和孩子在亲子游戏中建立依恋关系,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是孩子心理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玩耍还利于激发宝宝探寻世界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增强独立性,给孩子带来喜悦和快乐,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必然会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3.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1名父辈和14名祖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城市家庭祖辈-父辈共同养育0~6岁儿童的现状。定性分析发现,祖辈和父辈的共同养育观念普遍不一致,共同养育关系包括"前后台"一致和"前后台"不一致两类,双方存在积极、矛盾和消极三种共同养育感受,多数祖辈对共同养育家庭的帮助体现在孙辈喂养照料和家务分担上,观念的代际差异是两代人共同面临的困境。祖辈与父辈应共同努力,避免代际冲突和隔阂,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支持,深化情感联结,社区和社会应加强支持,减轻家庭的育儿压力。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某小学4—5年级的444名儿童为调查对象,结果发现:儿童的社会行为与母子依恋相关显著;儿童的社会行为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亲子依恋与性别上有一定的相关;温暖、亲密和稳定的依恋关系,是影响儿童以后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学生政治观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4所大学的5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1)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尚不够积极,尤其是政治满意度较低;(2)大学生政治观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母亲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政治观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父亲养育方式的影响;(3)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具有直接的预测效应,而惩罚严厉的养育方式既有直接预测效应也有间接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儿童早期发展对人力资本积累至关重要,而照养人的养育行为对儿童早期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实施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水平关系到未来城镇化的程度及未来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III版(BSID-III)及自制家庭量表,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移民安置社区、大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和失地农民社区抽样调查了1254名月龄为6—36个月农村儿童及其照养人,分析不同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水平及其照养人养育行为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家庭居住的移民安置社区、流动人口社区和失地农民社区儿童早期发展水平与其照养人养育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贫困农村地区及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农村家庭居住地区,(1)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水平普遍存在滞后风险;(2)农村儿童主要照养人普遍缺乏科学养育行为;(3)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滞后风险与其照养人的积极养育行为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城镇化背景下,应从家庭和国家层面转变教育观念,重视0—3岁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提高我国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水平,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早期人力资本发展,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7.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同伴提名和半结构的故事情境访谈,考察了189名3-6年级小学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人格对其社会创造性和社会喜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可通过精神质和神经质、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可通过内外向,影响儿童的社会创造性,进而影响儿童的社会喜好;(2)父亲的过度保护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与儿童的内外向、神经质一起通过社会创造性影响儿童的社会喜好.通过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提高儿童的外向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兴奋性,可以改善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和同伴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父母、家庭、儿童自身和社会文化环境四方面对依恋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希望对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依恋研究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对依恋的两大影响因素——母亲养育方式和儿童气质特点进行了分析评述,并对早期不安全型依恋儿童的干预研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母亲养育方式对子女性格影响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母亲诸种养育方式对子女性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母不民主、支配和溺受──子消极;母溺爱、干涉、年轻和专制──子幼稚;母专制和年轻──子任性;母支配、拒绝和溺爱──子反抗;母年轻、忽视和不拒绝──子攻击;母溺爱──子顺从;母不溺爱、不忽视和民主──子合作。由此并辅以实验数据可建立起母亲养育与子女性格的回归方程,以指导对母子关系的教育控制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