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从元宇宙技术与我国科技期刊相融合的角度,探讨中国科技期刊未来阅读趋势变革,为服务我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战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贡献力量。【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明晰中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的内涵与发展趋势,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科技期刊融合元宇宙理念和技术,将实现阅读空间、视觉体验、人员分工、付费模式4个方面的优化与转变。【结论】与数字阅读相比,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表现出阅读空间虚拟化、视觉体验三维化、人员分工模糊化、付费动机分享化等发展趋势,我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建设面临技术资源、读者体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徐飞 《情报科学》2021,39(12):179-186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行挖掘与共享利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振兴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过程】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数据库中2003-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从 研究现状、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以及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研究趋势。【结 果/结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研究成果的数量增长势头明显,研究主题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文 化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创新/局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表明 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频次较少,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关联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滕春娥 《情报科学》2019,37(7):163-170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表性的集体记忆,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 传播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守护人类的文明。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前研究成 果的梳理和综合述评,以进一步明晰当前的研究现状、厘定未来的研究趋势。【方法/过程】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 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利用Vosviewer软件对国内文献进行分析。客观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建档、档案社会记忆研究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 究较为丰富,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相关研究还较少。社会记忆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会成 为档案学新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彭博  童兆莉 《情报科学》2023,(3):100-108
【目的/意义】面对网络中大量由非结构化数据构成的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如何从中抽取知识构建知识图谱并进行应用研究,是新媒体时代进行文化遗产知识深度利用的基础。【方法/过程】文章首先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与结构特征按照主题与类型进行分类,随后采用有针对性的关键词抽取方法获取概括信息资源主题的关键词,通过SPARQL检索在外部知识库中进行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命名实体识别,最后利用词汇相似度算法依托本体进行知识融合,构建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知识图谱。【结果/结论】在实验中进行了网络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知识抽取与知识图谱构建,利用深度学习进行文化遗产知识推理,开展了知识图谱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的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进行知识图谱构建,满足多种应用场景下分析需求。【创新/局限】由于文化遗产领域内容庞大,有关研究数据有待进一步扩充以更好的研究文章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视频是知识传播的载体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 遗视频知识基因和组织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构建非遗视频知识网络,能有效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法/ 过程】文章首先对非遗视频知识元概念做出界定,并通过来源渠道和利用价值分析,指出了非遗视频知识元的提取 原则;然后,以资源描述框架、著录标准和资源链接为侧重点,提出了对非遗视频知识元进行系统、规范的元数据描 述方法;最后,以外部逻辑关联和内部语义关联为路径,构建了非遗视频知识元组织模型。【结果/结论】经实践,该 组织模型有助于非遗视频资源的知识组织和可视化呈现,能解决非遗视频资源个性化推送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余辉  梁镇涛  谢豪 《情报科学》2021,39(7):177-185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国家对技术转移的政策支持,大量的在线技术交易需求产生。在 线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作为技术供需交易的媒介,供需双方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大量的技术供需文本信息,提高技术 供需文本匹配效率,有助于提高技术交易成功率,促进技术转移。【方法/过程】在分析传统文本匹配方法的基础上, 从基于关键词的匹配方法、基于句法分析和文本结构的匹配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匹配方法和基于多维度视角的 匹配方法四个方向对目前在线技术供需文本匹配方法现状进行梳理。【结果/结论】大多数研究都融合了多种匹配 方法,从多维度视角进行匹配是研究发展趋势。在技术供需文本匹配未来研究中,除了继续将深度学习方法融合 到已有的各种方法中,还应该从多维度、跨模态和可解释性方向来提高技术供需文本匹配效率。【创新/局限】本文 将技术文本匹配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能对技术文本的匹配方法提供参考,但现实中技术匹配还应该考虑其他影响 技术转移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元宇宙视域下的虚拟教育知识流转机制与现有形态相比将发生重要的变革,需要研究并推动 元宇宙在虚拟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知识在社会群体中的高效流转。【方法/过程】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挖掘,分析其 所在知识流转环节的本质,以此为基础对元宇宙视域下的虚拟教育知识流转机制进行构建。【结果/结论】元宇宙视 域下的虚拟教育知识流转,历经从知识源到虚拟资源重建,到学习者内化吸收,再到去中心化的知识创造、分享与 储存,最后回归社会总体知识的过程。【创新/局限】对虚拟教育知识流转机制进行重构,构建了元宇宙视域下的虚 拟教育知识流转机制。但元宇宙尚处于探索发展初期,缺乏实证条件,相关实践案例样本也不够丰富。  相似文献   

8.
谭必勇  陈艳 《情报科学》2018,36(3):20-25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环境下,相关文化机构如何实现对文化遗产最大程度的保护与开发。【方法/过 程】从社交媒体应用所带来的“长尾”群体入手,分析社交媒体五大特性对于开发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 的价值,并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起点出发,探究资源客体可采取的对应措施。【结果/结论】本文认为,文化 遗产管理机构可通过参与主体与资源客体两个方面的优化来实现文化遗产的“长尾效应”。  相似文献   

9.
李洪晨  马捷 《情报科学》2022,39(1):10-15
【目的/意义】元宇宙是一个可扩展、可交互、网络渲染的超大虚拟空间,在元宇宙图书馆的初期探索阶段, “第二人生图书馆”因真实感和沉浸感差等原因发展受限,需要在沉浸理论视角下讨论图书馆的变革,促进元宇宙 在图书馆领域的探索和应用。【方法/过程】通过沉浸理论视角分析元宇宙图书馆的设备、技术和职能,构建元宇宙 图书馆的架构模型,探究元宇宙图书馆“人、场、物”的属性和关系重构,对元宇宙图书馆的发展策略展开探讨。【结 果/结论】元宇宙“人”与“场、物”的关系由单向的接受服务,转变成接受服务和主动参与创作双向互动的关系,通过 行为具有主动性的目的增强用户参与元宇宙图书馆的沉浸感。【创新/局限】对元宇宙图书馆“人、场、物”的属性和 关系进行重构,丰富元宇宙图书馆的职能,增强用户参与的沉浸感。但由于元宇宙尚处起步阶段,未来颠覆性的新 科技出现会改变元宇宙图书馆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0.
牛力  刘慧琳  王保国 《情报科学》2021,39(11):30-37
【 目的/意义】数字环境下典藏资源在利用中遇到瓶颈,因此需要优化或更新资源组织方式,本体与标签作为 网络信息组织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典藏资源的组织带来借鉴。【方法/过程】从资源组织过程出发,基于本体的设计方 法,构建了面向典藏资源的多维度标签体系分层框架,展现层级序化的组织过程。同时基于典藏资源组织需求,设 计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标签体系模型,展现标签体系在资源组织与服务中的作用。【结果/结论】以吴宝康老照片资源 为例的实证检验再次印证,数字人文视角下典藏资源多维度标签本体的构建能够帮助建立资源间的关联关系,为 语义检索与导航、知识发现与可视化等提供支持。【创新/局限】借助本体规范标签的知识表示展现了标签体系在典 藏资源立体化、语义化、细粒度组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未来可以加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推广研究对象的适应 范围。  相似文献   

11.
翟乐  李金格 《情报科学》2021,39(12):174-178
【目的/意义】红色档案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 价值。【方法/过程】以数字人文为研究视角,构建场景类、红色经典人物类、延续红色精神类的三大资源类型的红色 档案资源;总结出专题数据库、知识组织应用和可视化知识产品三大资源组织方法。【结果/结论】从数据、技术、平 台和需求四个维度提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策略。【创新/局限】数字人文环境下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 了系统梳理,可以为红色档案叙事在红色资源的遴选、组织与开发策略方面提供借鉴。数字人文视阈下红色档案 资源的实践转化以及创新,将是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促使学术期刊尽快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元宇宙空间中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与作用。【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反向思考法和趋势外推法等从元宇宙的优势、学术期刊的作用等角度探讨学术期刊嵌入元宇宙空间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果】学术期刊嵌入元宇宙空间会冲击现有的学术期刊规制与生态;要提前科学统筹元宇宙学术期刊版块,合理划分元宇宙学术期刊单元,并建立和谐有效的元宇宙学术生态环境和组织架构。【结论】元宇宙下的学术期刊要确保读者沉浸式阅读的张弛可控,要保证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不动摇。同时,依据元宇宙技术特征与发展分阶段推进元宇宙学术期刊建设,做好对元宇宙学术期刊论文版权的合理规制与监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在祖国建设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视化技术是推动和提升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融合服务有效开展检索、展示和交互的重要技术方法。【方法/过程】本文在对LAM数字资源融合服务与可视化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了可视化需求调研和分析,并运用相关开发工具尝试进行了地图、词云、关系网络和时间轴形式的可视化实施。【结果/结论】结合实验效果,指出使用这些形式实现可视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更多地关注LAM融合服务领域的用户需求视角下的可视化服务设计,提升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也一直存在农业文化遗产本底资源不清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用模型方法识别农业文化遗产地潜在分布区域,为进一步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本底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从传统种质资源的角度出发,将最大熵模型用于识别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潜在区域。以中国传统枣类种质资源为例,给出了第一张中国传统枣类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潜在区域图。【结果】以传统枣类为栽培核心的农业文化遗产潜在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5个省份是高潜力分布区和中潜力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其中河北省高潜力区面积居全国首位。通过概率密度函数耦合适宜区面积,得到临猗县、盐湖区、献县等20个高潜力分布区是下一步发掘和保护工作的重点。【结论】本文证实了以核心种质资源分布为抓手,可以从理论上识别农业文化遗产的潜在分布区域。同时,本文方法具有推广性,可以为实地调研节省大量人力与物力,有助于从国家层面把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本底资源,为其进一步发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数据化赋能能源行业绿色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储能产业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坚力量正面临机遇与挑战,数字化如何助力产业碳中和成为研究热点。【方法/过程】基于碳中和视角分析了新型储能产业驱动力与困境,发现了储能产业发展的结症;通过阐明数字化与新型储能产业的融合机理,提出了云储能模式是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方向;通过设计新型储能产业与数字化耦合发展路径,构建了数据驱动产业发展的生态化模式。【结果/结论】提出碳中和视角下新型储能产业与数字化耦合发展具体建议,涉及新型储能产品销售和服务、政策制度和创新扶持方法、化学电池的碳轨迹监测和循环利用、源网荷储生态建设等方面,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多维度保障。【创新/局限】提出的数字化与新型储能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但具体实施落地方案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从城市画像视角切入,分析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路径,以期为建设城市画像档案库和改善 城市面貌提供有力支撑,辅助城市治理和发展。【方法/过程】利用文献综述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政务社交媒体资源 保存的项目实践研究和试验研究2个方面分别介绍国内外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的研究概况,并从理论和实践维 度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探究城市画像视角下的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基于城市画像视角,从制度、信息和技术 层面开展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路径分析,发掘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问题。【结果/结论】从制度、信息和技术层 面提出保障措施,为城市画像视角下的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提供支撑。【创新/局限】只分析了城市画像视角下的 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路径,而未对相关路径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高德胜  季岩 《情报科学》2021,39(8):53-59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时代下,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研究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法/过程】在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现实发展与理论内涵的基 础上,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制的缺陷、个人信息知情同意原则的困境、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技术性风险、人工智 能企业的内部安全威胁与人工智能技术衍生的伦理风险进行检视,结合国际国内个人信息安全治理的理论与经 验,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安全治理策略。【结果/结论】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完善人工智能时代个 人信息安全的法律规制,推动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协同治理机制,构筑人工智能系统个人信息安全技术壁垒, 健全人工智能企业的安全管理规范,强化个人信息自我保护能力等策略,从而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安 全治理能力。【创新/局限】以信息安全为研究视角,提出多维度、系统性、立体化的个人信息安全治理策略。但由于 缺少具体的数据分析,本文亦存在进一步细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冯秋燕  朱学芳 《情报科学》2020,38(2):142-150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融合情况,设计一套研究方法可以量化信息技术间的融合 程度,分析了融合内容,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价值。【方法/过程】基于文献的视角,引入技术融合的概念,对信息 技术空间、属性空间、属性融合度进行了定义,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知识工程五种信息技 术为例,从四个属性空间维度检测技术融合情况并进行了一致性分析。【结果/结论】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说明了本 文数据选择和研究方法的有效性。这五种信息技术有不同程度的技术融合现象,主要受关注度、研究内容、应用领 域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科技智库是驱动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及时感知科技智库研究现状与动向,对于把握科技智库运作态势、发挥服务科技战略决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基于文献调研的方法,围绕科技智库研究进行述评。从科技智库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数据信息保障、知识与情报服务、传播力与影响力、经验借鉴与建设探索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回顾,总结当前国内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科技智库研究作出建议及展望。【结果/结论】建议今后深化智库方法探索,重视数据信息资源建设,提升科技智库服务能力,并健全科技智库评价体系,同时推动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创新/局限】系统梳理了我国科技智库研究的脉络与现状,未来将跟进对国外科技智库研究的追踪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戎军涛 《情报科学》2019,37(7):30-35
【目的/意义】解决人类知识资源利用的办法是将知识的控制单位由“文献”深化到“知识元”,这被认为是图 书情报学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问题。【方法/过程】我们在分析知识元本质、形态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元的语义结 构由知识项、知识资源和属性函数三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内容表达层、语义关联层和文献载体层三个维 度构建了知识元的语义模型,对模型各个要素进行了规范化说明,并给出了语义标注实例。【结果/结论】研究表明, 该模型具有层次性,结构较为合理,语义效果显著,有利于语义揭示深入到知识单元,为细粒度的知识组织与发现 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