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则臣的这个短篇讲述了一个中国人在国外短暂旅居期间的奇特经历,按说这种题材在我们这个所谓全球化的时代里并不新鲜,但读了这篇小说,我还是被徐则臣的叙述智慧所折服。作者以第一人称展开叙事,“我”既是叙述者也是作者的化身,这很容易营造叙述的真实感,但毕竟是常见的叙述模式。我要说的是这篇小说的叙述结构,正是在叙述结构上的别出心裁,才巧妙地生成了这篇小说精神意蕴的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身世、性格、气质等原因,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悲剧性意蕴。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悲剧性意蕴突出体现为具有多种形式的悲剧,充满诗性的审美色彩。悲剧形式主要有四种:无知的悲剧;好梦难圆的悲剧;社会黑暗的悲剧;死亡的悲剧。而诗性则表现为温厚的牧歌情调和淡远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类型小说,顾名思义就是在思想主题和艺术特征方面呈现出某些共性或套式的小说。悬疑推理小说是类型小说中的一类重要作品。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暗算》,从其题材和内容来看属于典型的悬疑推理小说。同时区别传统的悬疑推理小说,在作品《暗算》中悬疑推理小说所依靠的本体性审美要素离席后,作家综合运用多种非类型化的审美要素建构小说的审美价值。这样类型小说的本体性要素和非类型化要素的结合使作品产生了新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在中外文学史上月亮历来扮演着承载个体独特审美追求与象征意蕴的角色。在林白小说中,月亮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物象,已经凝聚为具有强烈女性崇拜意味的美人符号以及和死亡相关联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5.
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以纵横开阖的架构与繁复多元的意象书写了百年之间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上的传奇故事。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作家敏锐地捕捉到运河这一中国文化的线索,围绕这条主线,跨越百年光阴的象征符号得以生长,跨越时间空间与各种媒介的叙述手法不断拓展,故事意蕴以及现实意义都得到了更为丰富的呈现。宏大架构与微观视角配合,促成了对介于传奇与现实之间的故事丰富性的重新定义,也加强了故事本身的史诗感和表现力度,体现出作者回应时代命题和拓展小说叙事方式的双重努力。  相似文献   

6.
《玻璃虫》是林白推出的又一部女性主义力作,这部虚构的回忆录以自传体的纪实方式讲述了女性的个性生命体验。从文体和女性性别诗学视角阐述了小说在女性身份强调,价值判断,意义指向领域的审美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试论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月亮意向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于营造意象的曹雪芹和张爱玲,在小说中给予传统意象——月亮以深切关注。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一方面承袭了《红楼梦》的悲凄的美学意蕴,为小说铺上一层苍凉的生命底色;另一方面.在写法上又表现出对《红楼梦》的继承和发展,她将自己那带有浓重的现代色彩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加工熔铸到月亮之中.使月亮意象呈现出鲜明的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8.
东坡"清"词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其中的"清"主要指向客观的自然景物、主体的审美心境以及诗乐的独特格致,但很多时候这几种意蕴在东坡"清"词中是合而为一的,即东坡"清"词从整体上呈现出了独特的"清"美。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受戒》与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在主题表现、写作立场、文化意蕴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作品皆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到作者的故土小镇,以田园牧歌式的诗化小说来表现自我理想,与当时主流文坛主张的指向历史、政治的宏大叙事格格不入,呈现出"异质性"。但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人性、人情之美的主题展示,面向民间、体察世俗的写作指向,灵动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揭示,使作品产生了强大的文学磁场及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我国抒情文学传统的审美范畴,它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白居易说:诗歌"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欣赏诗歌,就是要从解读语言入手,体察诗中对物象的描绘,从而把握诗的意蕴,体味物象如何与意蕴妙合无痕, 构成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意境,这是诗的鉴赏者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较为客观而详细地论述了 2 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与苏联战争小说在寓意构造和审美形态上的趋同性和差异性。中、苏战争小说在寓意构造上表现为战时表层直接寓意的“政治———功利”模式与战后深层的非直接寓意的“文化———哲学”模式。如对战争中的生存意识、民族意识、英雄意识、国家意识的强烈突兀和人道主义、历史主义、心灵拓展、世界话语等终极性审美目标的深层挖掘。由于各自的环境差异 ,国情区别 ,政治背景及文化传统的诸多因素限制 ,中、苏战争小说又呈现出不同的思情趋势、文化意蕴和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幻想类小说创作手法的日臻成熟,以幻生奇成为明清小说批评话语系统中重要的审美观念。明清小说批评家指出,以幻生奇是幻想类小说的艺术特质,体现出创作者自觉的艺术追求。实现幻笔之奇的艺术手法集中体现于塑造奇异的人物形象、构织离奇的故事情节、营造奇谲的神幻场景三个重要层面。幻想类小说审美意蕴的实现体现在创作与欣赏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小说批评家对以幻生奇的审美意蕴的多维思考,增强了幻奇审美观念的理论深度,丰富了小说批评中的"幻"审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4.
《邪路撒冷》作为70后作家徐则臣的重要小说作品,本文通过挖掘其在新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了对于历史和时代性问题的独特思考,将其放置于整个新文学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给予小说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传统小说,由于赖以生成、发展的社会生活的相似性,作家把握世界、统摄人生的艺术思维的共同性等,它们在艺术上表现出许多相一致的审美趋向与意蕴。然而,中西方地理环境、气候物象不同,中西方历史演进的具体方式不同,中西方人性格、气质存在着质的差异等,这一切决定着中西方人看待世界的哲学精神、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本身就是对自然物象的抽绎概括,那么自然物象的美则包蕴于汉字之中,这便是书法在汉字的基础上与自然物象之美建立的第一层关系。但是书法不单单是造型艺术,它的艺术语言凝结了古人对生命律动的把握与表现,通过文辞、用笔、结字、章法等可以感知其中的情感意蕴。书法与自然的第二层关系就在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自然观中得到展开,而这种审美自然观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思想中。  相似文献   

17.
以怪诞恐怖为特色的小说系列代表了爱伦.坡的主要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清晰而独特的文学观和价值观。文章从美学角度对这类小说进行解读,从而发掘小说深层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意蕴。集中表现为:注重美学效果,化恐怖为艺术;审美取向指向生死维度,在恐怖叙事和死亡观念之间架起美学桥梁;将文学创作上升到生命与宇宙对话的高度,对"天国之美"进行消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审美的精神现象.人类的种族、语言及文化是多元的,但人类的思雏、情感及审美等呈现出人性的共通之处.乔伊斯和沈从文虽然身处在不同的国度,但他们的作品在人物的创造上都在探索着人的内在真实,追求着平民化和世俗化,使小说人物形象的意蕴向非英雄化转变.  相似文献   

19.
当今小说呈现出空前的开放性、变革性、多元性。本文论述了小说观念变革的五个方面 :小说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姻繁殖、主题意蕴的多维指向、典型的新解与建构、情节的弱化与虚化、结构的新颖多元。并认为这种变革是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孕育的产儿 ,是一场旨在使小说面向未来、面向现代人类、面向整个世界的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20.
文学意蕴层面指作品所内含的对于社会历史、宇宙人生或审美形象等的独特感悟和理解。由于文学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文学作品的意蕴作为多重意蕴组合而成的系统,一般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历史意蕴层、哲学意蕴层、审美意蕴层。从作品本身来看,其实它们三者之间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是互通的,渗透且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