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族民歌是水族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丰富地展现出水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水族情歌是水族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真实体现。水族情歌可分为惜春歌、相会歌、相爱歌、誓约歌、思念歌、分离歌等等;其歌唱形式主要有两种:单唱和对唱;水族情歌具有浓郁的抒情性,语言生动,节奏鲜明,常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呈现出朴实、自然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
徽州歌谣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歌谣内容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含量,主要类别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这些歌谣具有鲜明的江南色彩与浓郁的古山越气息,反映了徽州固有的风俗习惯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3.
梅山情歌是梅山地区独特的社会环境和风土人情孕育出来的。“野合”是梅山情歌的一条重要源流。其主要特点是思想感情浓烈、淳真,风格爽朗、明快,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形式、句式、格式比较自由,有押韵,但不限平仄和口语化,简练质朴及多用比、兴、夸张和衬托的表现手法等。  相似文献   

4.
散文集《穿裙子的云——童年记忆》是梅山文化沃土里长出的歌。她以对童年生活的深情追忆为主旋律,以梅山风土人情的诗意表达为和声,以渗透着梅山巫风的神奇书写为最独特亮丽的青符。作品中那些令作家铭记至今的记忆碎片,经过作者的调配与架构,谱成了带着梅山文化韵味的歌。因此,散文集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品位。  相似文献   

5.
梅山文化是长期以来在梅山地城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山地文化.北宋以前,该地区尚处于一种自然松散的社会形态下,但由于社会政治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梅山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北宋在梅山建制以后.梅山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随着民族交往与融合的加强,开始被汉族文化所接受和尊重.梅山文化在诸如民风、歌谣、方言、饮食、节日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形成并保留了其地方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沙宝亮因一曲《暗香》而走红,并被誉为“情歌王子”。舞台上,沙宝亮将情歌演绎得深情动人。生活中,他的爱情同样曲折缠绵。他和相爱的女友相识多年,因事业的挫折导致分手。10年后,当他在歌坛打拼成功后,他重新去追求一直深爱着的女友。  相似文献   

7.
融水苗族歌谣主要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主题,反映了苗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本文将其进行整理分类为叙事歌、爱情歌、礼俗歌、劳动歌,并尝试从中分析歌中蕴含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8.
西汉时流行的《越人歌》,是徽州最早的情歌。徽州情歌基本为小调、歌舞类型,有独唱、对唱、第三人称的咏唱。歌词大都从生活小事楔入,凸现率真的情趣,直抒心底恋情,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赞美女人胴体,追求爱情自由,又顾及名节道德。反映徽商妇女眷恋情结的可悯可叹,也是徽州情歌主题之一。宁可贫贱而长相厮守,也不要富贵而长别离,则又表现出一些徽州妇女不同的爱情婚姻观。徽州情歌,多层次地展现着徽州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9.
范秀娟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6):12-15,38
壮族是一个有着歌圩传统的民族,情歌是壮族民歌中最丰富的一类。浩瀚的情歌和古老的歌圩似乎都在表明一个事实,即壮族民众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和非常诗意的恋爱方式。但是,深入壮族民间,却会发现一个相反的事实:壮族民众很少有夫妇是通过对歌结识并成婚的。壮族情歌所标示出来的壮族青年男女"以歌交情、倚歌择配"实质上至少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文化的幻象。明确壮族情歌是乡土社会的一种审美幻象,可以引导我们对壮族社会及其文化有更深刻、更细致的洞察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汉水民歌源远流长,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产生于商周时期,在流传过程中又接受了三秦、湖广民歌的影响.汉水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情歌、仪式歌四类.劳动歌包括劳动号子与山歌两种;生活歌包括控诉阶级压迫、反抗黑暗社会、揭露封建礼教三种;情歌中既有倾诉热烈情意的,又有赞美情人优秀品质的,还有反映劳动与爱情密切关系的等等;仪式歌良莠交杂,精华与糟粕并存.  相似文献   

11.
潘九娘是梅山山歌中唯一有名有姓的女子,潘九娘的故事在梅山地区广为流传.《杨益与潘九娘》是梅山山歌发展成熟后的一首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梅山文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价值.由它可以窥见梅山文艺,特别是梅山山歌变化发展的脉络.从梅山山歌《杨益与潘九娘》中的潘九娘形象,可以探视出梅山女性的情感特征、人文习俗与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梅山傩面具是梅山傩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更是梅山文化的一个标识。我们可以从梅山傩面具的起源和变迁、分类、特点各层面揭示出梅山文化的生命灵魂崇拜、自然图腾崇拜、原始宗教信仰3种文化内涵和价值,并由此制定4个市场开发策略,即开发制作梅山傩面具工艺品、规划建设梅山傩面具博物馆、创作具观赏性的实景演出大戏、还原真实的梅山傩文化民俗村落。  相似文献   

13.
梅山文化涉及地域广、民族多、内容丰富,体育文化是梅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当前梅山体育文化研究现状表明:梅山体育文化研究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在研究视野与方法上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应结合国内民俗民间体育发展趋势,构建梅山体育文化研究选题指南,梅山体育文化研究应该注重从文化学、经济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哲学等学科领域全方位进行交叉研究并加强研究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4.
梅山文化是产生于楚地的山地巫文化。它与楚巫文化经典中《楚辞》、《山海经》有着紧密联系。从《楚辞》、《山海经》中可看出梅山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梅山傩戏是古代梅山文化的遗存,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活化石”,它融合了2000多年以来梅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及民间艺术,并在周边文化不断影响下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进行有效地产业化开发,是保证梅山傩戏文化传承和塑造梅山傩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通过加强梅山傩戏文化品牌塑造与推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措施来实现梅山傩戏由文化遗产和经济累赘向“文化宝石”和“经济富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确定梅山文化的地域范围及其基本表现层次的基础上,对梅山文化的生存背景进行了阐述;同时从民族文化融合与流变的角度,对梅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淡化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综述了近代梅山文化的诸特征,以突出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7.
从"体育文化帝国主义"的视角以及"中西体育文化冲突"下的梅山武术传承和发展现状来看,"蛮"是梅山武术的精神要核,梅山武术的"文化悖谬"主要体现为文化传统与现实诉求的矛盾;传统精神与现代价值的差异是梅山武术生存危机的直接导因,社会基础的变迁是梅山武术现代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升华梅山武术的现代精神价值理念,确立对梅山武术文化的认同与适应,重视传统的维系与超越是梅山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三苏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我们应当弘扬的辉煌灿烂的重要文化。刘川眉的《眉山苏洵》、刘小川的《眉山苏轼》、熊朝东的《眉山苏辙》是最近完成的研究三苏文化的重要成果。这三部书稿的作者都是眉山当代作家,他们对三苏的研究饱含着对乡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激情。他们研究的视角新颖,作品鲜活通透,采用立体用笔,展示了中国文化如何造就了三苏,三苏又如何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光彩,启迪我们今天该如何去认识与弘扬三苏精神。  相似文献   

19.
梅山文化具有原始性、区域性、历史性、先进性、群众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学习和利用乡土文化,不仅使得乡土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成为可能,也有利于乡土文化——梅山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梅山民俗体育文化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和探索梅山民俗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推动湘中地区旅游市场开发,加速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