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在该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实际工程实例,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突出工程设计训练,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被大家所认识,探索和建立适合国情、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已成为广大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自2009年以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结合广东实际,在创造性地实践“‘校企合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开展了课程改革工作。与其他专业核心课课程改革不同,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2011级高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专业基础课程为例,探索专业基础课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3.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静  张友芳 《职教论坛》2006,(18):14-17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是德国面临新时期挑战而推出的课程模式,其课程构架与相应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模式。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按照“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进行了三年多的试验,尝试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制定“教学工作页”实施教学,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试验取得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也提出了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代工业生产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制图类课程体系,突出三维设计思想,开展制图类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制图课程的不同阶段引入相应的CAD三维建模内容,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三维形体与二维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从而提高制图类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利用自然科学的原理研究实际化工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得到多种重要的工程理论和工程方法的技术基础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中,以工程设计为指导思想,突出工程理论和工程问题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专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结合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针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内容知识点抽象、计算公式较多,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刻,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欠缺的问题,提出案例型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结合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体系和本专业特色,通过建立案例库,课堂内容优化,建立以案例辅助理论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有限学时里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促使教学内容趋向“工程化”,为提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董静  张友芳 《职教论坛》2006,(9X):14-17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是德国面临新时期挑战而推出的课程模式,其课程构架与相应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模式。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按照“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进行了三年多的试验,尝试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制定“教学工作页”实施教学.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试验取得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也提出了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高速铁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能力本位构建高职高速铁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要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框架.实施“能力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采用了模块化的项目驱动模式.进而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优化课程组合.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同时建立模块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环境、制药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为提高“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质量,针对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课程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加强工程思想培养等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传统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的有效结合,提升课程实验教学效果,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以滁州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提出了一种“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具体阐述了前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所做的教学设计、虚拟仿真平台开发,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式下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促进课程目标达成,能够为类似课程开展“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工程分析程序设计课程在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学生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入教与学过程的号召,在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实践“线上+线下”教学新模式的背景下,文章以工程分析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对其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新模式的情况进行了深度分析。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拓展师生互动方式、丰富教学资源,同时重视线下上机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课程思政的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质量制药工程领域人才是推动药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策略。本课题重构了“3+1”教学和实训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了新工科背景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通过“对接”和“重构”,提高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代工业生产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制图类课程体系,突出三维设计思想,开展制图类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组建复合型制图教学团队,在制图课程的不同阶段引入相应的CAD三维建模内容,提高学生的设计建模能力,从而提高制图类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立体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教学模式发生巨变。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并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渠道服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理念。立体化建设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善课程教学建设工作的新观念,立体化建设内容应包括教材、习题集、参考书、试题库、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网站等方面全方位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后助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有必要通过“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立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优化“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与助学模式。对“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立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链型训练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链型训练模式”。本文通过对这一教改模式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实施过程的探讨,提出了课程教学要建立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习训练模式、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改传统笔试为综合能力考核、建立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专业教学特点、结合本院“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实际,致力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采用工程案例教学、多媒体授课、建立“阶梯式”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常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之后,商务英语教学日益倍受关注。根据商务英语的教学特点与时代要求,试图从新的角度探讨商务英语网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模式,该模式设计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位与设置基础上,以“国际贸易实务(英)”等课程教学为实例,从商务英语专业方向课的特色教学与语言习得相结合入手,通过实施个性化课堂设计,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开展特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在实施商务英语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特点和其应用模式过程中,针对商务英语网络教学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利弊,提出了可行的实施方案。它进一步深化并完善了“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偏差,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现行课程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之间存在差距.使课程及其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运用“逻辑框架”分析方法和技术,对构建以“行动体系”为依托,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项目任务驱动为教学形式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新型课程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课程教学资源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微课”和“光纤通信及设备”课程特点﹐采用“微课”模式建设“光纤通信及设备”课程教学资源库﹐并分析了其优点和不足﹐为无线化、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石化行业和国家能源战略的发展需求,必须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培养出"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课程教师通过大量分析与总结,找到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教学模式的顶层设计,提出了以工程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新的培养模式,在建立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教师和教材建设、建立多样化的提高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体系、建立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三个方面展开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