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XSS漏洞自动化检测方法在检测效率方面的不足,研究了改进的基于渗透测试的检测方法。提出一种攻击向量自动化生成方法,同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生成的攻击向量进行优化和分类,提高漏洞检测效率。在使用攻击向量进行渗透测试前,使用探子算法去除一部分不存在XSS漏洞的页面,以减少测试阶段与Web服务器的交互次数。此外,还对获取的注入点进行去重处理,以避免重复检测不同页面中相同的注入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XSS漏洞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
XSS(跨站脚本)攻击,是恶意用户利用验证上的漏洞将脚本命令嵌入到可以显示的数据中,使其在另一个用户浏览时可以执行这些脚本命令.针对XSS漏洞屡遭攻击这一现状,通过对XSS漏洞的详尽分析,列举了对XSS漏洞攻击的检测方式和方法.根据攻击的特点,为系统的安全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利用XSS(跨站脚本攻击)进行网络攻击的现象越来越显著.通过对XSS(跨站脚本攻击)漏洞的介绍,通过实例论述一些常见的XSS漏洞攻击的检测方式,分别在普通网络用户和网络管理端两个方面论述了一些相应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4.
Web应用程序下XSS漏洞分为存储式漏洞、反射式漏洞及基于DOM的漏洞,主要攻击方式为CSRF攻击、窃取Cookie会话和客户端代理攻击.从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个角度提出了XSS漏洞的防御措施,为开发人员及用户提供安全防范经验.  相似文献   

5.
Windows系统漏洞提权攻击属于隐性攻击,检测过程的干扰性较强,为此提出基于模拟攻击的Windows系统漏洞提权攻击检测方法。构建Windows系统漏洞提权攻击的信号拟合模型,结合极速学习方法进行Windows系统的漏洞提权攻击的特征提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Windows系统的漏洞提权攻击检测的准确概率较高,误检率较低,提高了Windows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入侵检测具有监视分析用户和系统的行为、审计系统配置和漏洞、评估敏感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识别攻击行为、对异常行为进行统计、自动地收集和系统相关的补丁、进行审计跟踪识别违反安全法规的行为、使用诱骗服务器记录黑客行为等功能,使系统管理员可以较有效地监视、审计、评估自己的系统.漏洞检测就是对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其中可被黑客利用的漏洞.这种技术通常采用两种策略,即被动式策略和主动式策略.被动式策略是基于主机的检测,对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脆弱的口令以及其他同安全规则相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而主动式策略是基于网络的检测,通过执行一些脚本文件对系统进行攻击,并记录它的反应,从而发现其中的漏洞.漏洞检测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性能的一个评估,它指出了哪些攻击是可能的,因此成为安全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Web应用系统已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这些系统的黑客攻击也十分严重。黑客大多是利用已知漏洞进行攻击,因此如果修补系统存在的已知漏洞,即可防御大多数攻击。采用分布式架构与多线程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Web应用漏洞扫描系统,将主动扫描与被动检测相结合,并通过相应插件对Web系统进行扫描,从而快速识别出owasp10常见漏洞。用户部署该系统后,可以定期对Web应用进行检测,以识别Web应用中是否存在漏洞。通过及时发现漏洞并进行修补,可有效保障Web应用的安全性,将黑客攻击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Web应用漏洞攻击方面常见的SQL注入与溢出、ASP攻击与破坏,使得Web网站系统时刻都在面临着各种威胁,通过列举Web应用程序中不同的入侵漏洞及造成的危害程度,详细分析应用程序代码存在的不足及防范措施,试图从代码设计上提出解决漏洞修补的安全技术与方法,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防御Web应用漏洞攻击的解决方案,确保整个网络应用服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Web应用漏洞攻击方面常见的SQL注入与溢出、ASP攻击与破坏,使得Web网站系统时刻都在面临着各种威胁,通过列举Web应用程序中不同的入侵漏洞及造成的危害程度,详细分析应用程序代码存在的不足及防范措施,试图从代码设计上提出解决漏洞修补的安全技术与方法,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防御Web应用漏洞攻击的解决方案,确保整个网络应用服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入侵检测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将入侵检测与漏洞扫描相结合的设计方案.该方法不仅能缩小知识库规模,有效缩短规则匹配时间,降低系统误报,而且还可实现知识库的动态更新.另一方面漏洞扫描系统也可以根据IDS传送的报警信息,对主机进行特定的扫描,针对发现的攻击,及时查找、修补相关安全漏洞.通过漏洞扫描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协作,可以有效地提高IDS的检测效率,增强系统的整体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1.
XSS又叫CSS(Cross Site Script),跨站脚本攻击。跨站脚本攻击以访问服务器的客户端为攻击目标,通过恶意脚本向第三方站点发送用户的信息。跨站脚本攻击是继SQL注入攻击后最为常用的攻击手段。XSS本质上是Web应用服务的漏洞,主要的攻击方法分别是在Web应用程序中偷cookie、利用iframe或frame存取管理页面或后台页面、利用XMLHttpRequest存取管理页面或后台页面。  相似文献   

12.
网络远程攻击是威胁当今互联网上站点安全的一种最主要的方式。为实现对网络的远程攻击的有效防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漏洞陷阱”的主动防御策略,并叶这种策略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及实现上的技术路径等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络远程攻击是威胁当今互联网上站点安全的一种最主要的方式 .为实现对网络的远程攻击的有效防御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漏洞陷阱”的主动防御策略 ,并对这种策略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及实现上的技术路径等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简述文件上传漏洞的危害性基础上,从攻击者可能利用的文件上传漏洞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基于PHP环境指出了攻击者通过绕过客户端验证、绕过扩展名验证、绕过黑名单与白名单验证、绕过内容检测验证、绕过截断上传攻击、绕过WEB服务解析等方法进行攻击的过程.通过分析研究,最后提出了在WEB开发时、服务器端、WEB运维时一套立体式的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15.
《滨州学院学报》2020,(4):69-73
Linux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工控系统、嵌入式设备、云计算等领域,其安全性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修复Linux二进制漏洞问题,从格式化字符串、栈溢出、堆溢出等方面对二进制漏洞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Linux中动态链接技术原理,详细描述了可执行文件的ELF结构,深入研究了plt hook原理与技术,利用ELF的数据结构,给出了基于plt hook的二进制漏洞防御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设计与实现。经过一系列可靠测试,确定了该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量网络协议存在种种安全漏洞,采用Fuzzy测试可以有效地进行漏洞挖掘.为了提高Fuzzy测试的效率和漏洞挖掘的成功率,设计了启发式的Fuzzy测试方法.通过对待测协议的形式化描述,抽取出协议工作过程.通过对状态转移图的分析以及Fuzzy测试的响应,智能地触发新的测试数据,提高了Fuzzy测试效率.通过对自行设计的样本协议以及两个公开协议漏洞进行测试,漏洞挖掘时间比穷举式的平均缩短了57.3%.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WEB2.0技术的快速推广,各种应用WEB2.0和AJAX的平台也层出不穷,人们在感受到这种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也面临着这种新技术引发的种种安全困扰。其中,作为WEB2.0技术下的主要攻击手段,XSS攻击也受到了普遍关注。本文从剖析XSS攻击的原理和技术入手,提出防范XSS攻击的策略以及代码书写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对系统漏洞和系统漏洞扫描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系统漏洞的分级以及常见的漏洞及其攻击方法,介绍了基于主机的漏洞扫描和基于网络的漏洞扫描的区别,并重点对网络扫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变异的模糊测试工具能通过变异初始种子文件来生成许多输入文件(测试样例),使用这些输入文件测试目标程序,挖掘程序的潜在崩溃.现存的种子选择策略的效率似乎并不比随机选择种子文件作为初始种子集更高效.因此,提出一种新颖、通用的模糊测试种子生成系统SmartSeed,用以提升模糊测试的效率.将SmartSeed与AFL结合,在12个具有不同输入文件格式的开源程序上测试其漏洞挖掘性能,进一步将SmartSeed与其它模糊测试工具结合以测试其兼容性.通过实验测试,SmartSeed被证明具有:①SmartSeed能生成具有不同输入格式的种子文件,并能在绝大多数测试程序上显著提升模糊测试工具的漏洞挖掘效率;②SmartSeed与现行主流模糊测试工具能够很好兼容.实验结果表明,SmartSeed可比现存最优种子选择策略多发现超过一倍数量的程序崩溃,并多发现5040条执行路径.根据SmartSeed的报告结果,申请得到16个新的漏洞CVE编号.  相似文献   

20.
跨站脚本攻击与防御一直是网站攻防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跨站脚本攻击的定义,根据目前对跨站脚本认识上的混乱,分析了跨站脚本攻击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对XXS的攻击原理、XSS攻击的完整过程作了全面剖析,然后针对Web程序存在着跨站脚本过滤不严的问题,从普通浏览网页的用户和Web应用开发者两个方面给出了防御跨站脚本攻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