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以精确、明晰、具体而富于形象性特征的语言,塑造出了俄国文学史继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后又一位"多余的人"的典型形象,并因而画出了俄罗斯19世纪30年代的精神画像,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非常珍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2.
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其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的创作中,其叙事角度有别于传统的全知叙述视角,而是运用了第一人称“我”的有限叙述角度,通过多个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力量,全方位地塑造了毕巧林这个人物形象。对《当代英雄》的叙事角度进行解读,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当代英雄》在现代性叙事文本中的地位,而且也可以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不同的视角地位对塑造人物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雄》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意义的俄国长篇小说,展现了俄国文学中理性与现实主义一面。小说内容通俗易懂,内涵深远,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通过阅读树立、完善青少年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一部十分适合青少年群体阅读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小说<当代英雄>是19世纪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代表作,它不仅在内容、题材上有所创新突破--塑造了"多余人"毕巧林的人物形象,而且在叙事手法上也有别于其他传统小说.从小说的叙述逻辑层面看,小说的叙事时序呈现多元化跳跃性,叙事视角也出现了多重转化.这使<当代英雄>具有现代性的叙述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5.
《当代英雄》显示了莱蒙托夫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部作品不仅思想内涵深奥,而且叙事技巧也很独特。本文从叙述者的角度入手,剖析《当代英雄》三重叙事框架下三位叙述者的形象与功能。三位叙述者不仅推动了叙述进程,而且构成故事完美的叙事框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列《知音》一篇,论述了文学鉴赏的规律,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原则,指出了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在文学审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不仅注意到作品的多义性、读者的作用,而且《知音》篇实际上已从接受实际和理论层面上论述了自己的接受美学思想,较早期西方接受美学更具思辨眼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讲语》的读者观与西方接受美学比较:背景比较,理论比较.背景比较,《讲话》的读者观继承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优秀传统,接受美学则是对西方文论传统中缺少的东西的一种补充.在现实方面,《讲话》的读者观完全适应了现实的要求,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为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群众服务的方向,使之后的文艺进入了一个丰收时期.接受美学,也是西方文艺现实的要求,但无力解决实质是现代作家与社会隔离的矛盾,理论比较,接受美学选择和建立的基础,表现了倡导者的识见,但范围比较狭窄.理论本身缺乏辩证的逻辑力量.《讲话》的读者观建立的基础比接受美学深广,闪熠着辩证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莫军苗 《考试周刊》2009,(34):29-30
姚斯和伊塞尔确立的接受美学方法认为作品是为读者而创作,文学的唯一对象是读者,重视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鲁迅的经典小说《阿Q正传》的创作正与接受美学的理论暗合,体现了接受美学的基本特征,重视期待视野,拉开了审美距离,从而使作品散发出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9.
由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花木兰》于2020年9月在中国隆重上映。该电影改编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1998年动画片版本的基础上首次以真人版电影呈现。该剧在上映之前,迪士尼公司对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宣传,全球观众尤其是中国本土观众对其充满了期待。然而,由于故事情节的无端添加、人物形象的不合理设计、美式价值观的强势输出等因素,导致电影《花木兰》在中国市场受到冷遇。作为一次不太成功的电影改编,该电影为中西文化如何实现良性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金批《水浒》从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研究热点,但关于金批《水浒》作为文学接受以及其中的美学问题,历来为研究金批者所忽视。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文学接受的一个过程,此过程包含了很多的接受美学的问题,文章拟就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胡炳娴 《文教资料》2013,(12):77-78
《西游记》自成书以来被动地接受了很多艺术性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呈现出娱乐化、情爱化、特效化的趋势。作者以《西游降魔篇》为例,从故事主题、主体及人物形象方面阐释影视对文本的改变,并具体分析当代人对《西游记》改编后的影视的接受状况。  相似文献   

12.
雷宇 《文教资料》2011,(31):25-26
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写的《哈利·波特》系列一经出版就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魔法风潮。主人公哈利·波特作为魔法世界的拯救者。被命运推动着完成惩治邪恶.保护弱小的神圣任务。这与神话原型批评代表之一C.G.荣格所总结的英雄原型不谋而合。而乔瑟夫·坎伯的《千面英雄》对英雄历险的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反映在《哈利·波特》主人公的创作中,符合了人类的英雄崇拜心理和对英雄历险的期待和预设,使主人公形象得到升华.赢得各阶层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3.
14.
章旨在探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召唤结构的生成与对读期待视野的反拔和读的接受过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及读接受情感的发展、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与《吕氏春秋》同属杂家流派著作,其音乐美学思想也是融贯儒道,立足百家.本文谨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淮南子》中的音乐言论进行思辨性的考量,专从接受美学角度探微寻隐,从艺术生产过程中的三大节点创作主体,艺术作品,接受主体出发,对于创作主体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个人主体性的彰显,艺术作品塑造成功后的艺术化包装,接受主体在艺术接受时固有的期待视野及审美态度都有不俗的见解,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开后世接受美学之滥觞.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出发,以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嘉莉妹妹》,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做出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17.
1955年前苏联电影《梅丽小姐》以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同名篇章改编而成.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导演安宁斯基将原作中的日记片段重新编排,将作为电影表现手法的内心独白同莱蒙托夫的创作意图融合,揭示主人公毕巧林的内心世界和他无情的自我分析,突出莱蒙托夫文学创作中“孤独的帆”的主题,是文学名著改编电影中“忠实性改编”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水浒故事兴盛于宋元时期,主要以“说话”形式流传,其受众主要是市民阶层。接受美学认为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因此,其故事能否被市民接受对创作者有直接的影响。在《水浒传》中,尤其是其所宣扬的侠义行为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水浒故事兴盛于宋元时期,主要以“说话”形式流传,其受众主要是市民阶层。接受美学认为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因此,其故事能否被市民接受对创作者有直接的影响。在《水浒传》中,尤其是其所宣扬的侠义行为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0.
对《西游记》主题的理解,应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作者意图主题;二是作品本文主题;三是读者接受主题。《西游记》作者通过形象化的神话故事,表达了自己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