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来,我参与编剧创作的两部广播剧,双双获得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环视曾经同登奖榜的电视剧早已爆炒窜红,而自己除了内心享受自我喝彩陶醉之余,注意力更多的则是投向当今广播剧创作走势,于一隅冷眼观察,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2.
朱岑郁 《视听界》2013,(5):95-96
网络广播剧作为一个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学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广播剧艺术形式,其与传统广播剧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介绍了网络广播剧的起源与发展现状,以及其独有的制作流程,通过与传统广播剧对比,分析网络广播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深圳宝安广播电视中心录制的儿童广播剧《旺旺你好》,讲述了一个轻松幽默而又不乏心灵碰撞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的功能之一就是纪录生活,而它的这种功能必然受到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纪录片诞生于最为动荡不安的年代,它一产生,就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史,社会矛盾的激烈冲突、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社会结构的一再重组,以及传统社会向现代化方向的变迁,无不影响着纪录片的创作内容与思想。在这种社会的激荡变迁之中,无疑,政治被长期地摆到了无可比拟的地位之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广播剧是只能用耳朵欣赏而不能用眼睛看的听觉艺术,广播剧的审美只能靠声音来完成。广播剧通过对声音的艺术处理,引发听众的联想,达到完美的听觉艺术享受。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实例,探讨音响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在广播剧这一节目类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广播剧要获得新生就必须走自己市场发展的道路,汽车广播剧的诞生,是广播剧发展的一个新的尝试。它有可能会成为的一个新的特殊的广播剧品种。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广播剧的生命,但在具体的广播剧作品中,却常常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失误.本文在通过对某些具代表性的语言失误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广播剧语言的本身特色及规定性.  相似文献   

8.
广播剧制作中任何一个细节处理得不好,都会影响全剧的质量和艺术效果。笔者结合长期工作所获得的实践经验,试图提出广播剧后期制作当中的注意事项,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叶坚 《视听纵横》2005,(2):90-92
广播剧作为学艺术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它与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姐妹艺术一样,都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综合的艺术。它不仅要讲究语言的审美艺术,也要讲究音乐、音响和结构的审美艺术;但是,作为构成广播剧的主要感性材料的学语言,其审美艺术在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剧作必须苦心孤诣,进行刻意追求。实践证明,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广播剧,会在学语言美学鉴赏上,取得同样经典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宋梅珍 《中国广播》2012,(10):40-42
本文围绕地级电台如何把方言广播剧打造成国内外客家人喜爱的品牌节目进行深入探辛斤,以“制造平民式快乐”为理念,坚持本土化,凸显客家特色;坚持常态化、栏目化;尝试方言广播剧的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11.
鲍旖婧 《视听》2016,(6):94-95
纪实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出现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摄影史,他毕生都游走在世界各地的街头巷尾进行纪实摄影创作,记录和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间,并于1952年在他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提出"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美学观念。人们对"决定性瞬间"的理解和解读,不应仅局限于单一时间维度的概念上,更准确的是把那凝固的决定性瞬间视为在时间、空间与事件三维立体坐标轴上的巧妙交织结点。本文将针对布列松的纪实摄影,从影像的几何视觉形态、事件时空瞬间的定格、画面中事件蕴藏故事三个角度并结合相关作品解读其中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曹德松 《视听》2016,(7):15-16
纪实美学风格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真实感。中国新时期的电视纪录片不断应用纪实美学的特点进行创新和突破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通过对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风格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纪实美学对电视纪录片的影响以及对传统纪录片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钟聚 《中国广播》2017,(2):33-35
本文从广播剧品牌效应、精品战略阐述中国广播剧坚守创作导向、坚持融媒体思路。同时集中盘点了微剧发展趋势和态势,提出了广播剧发展必须精品和市场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广播剧是适应广播发展和宣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独特的听觉艺术,是广播领域重要的节目形式。1924年,英国广播公司录制播出的《危险》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十年之后,《恐怖的回忆》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广播剧的诞生。至今,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广播剧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冲击,笔者对当前广播剧面临的发展瓶颈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闻微广播剧的发展及其编剧技巧。  相似文献   

16.
王诗畅 《新闻传播》2009,(10):33-33
儿童广播剧是一种以广播器材为媒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音乐、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去创造听觉形象、展开剧情、刻画人物、陶冶听众的戏剧形式。这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与舞台儿童剧、影视儿童剧相比,儿童广播剧是听觉艺术.虽有局限性,但也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让它的接受者具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受屏幕、舞台现场限制,不受演员神色影响,只凭借神奇的语言和声音,展开想象的羽翼,体味剧中意境。尤其是在特别关注下一代成长的今天,儿童广播剧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其艺术价值正在不断地增值。  相似文献   

17.
杜远智  李立伟 《传媒》2022,(9):40-42
随着互联网音频的快速发展,网络广播剧近年来更大范围地进入了受众视野。本文以“平行宇宙”的视角论述了电台广播剧和网络广播剧并行的现状,同时从历史原因、渠道变化、边界拓展及影响等方面解析广播剧创作的矛盾驱动力,并结合突破多重壁垒实现全流程创新、基于用户视角寻找“出圈”突破口等要点,对电台广播剧和网络广播剧未来的发展进行前瞻预估。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艺术形式都有自身特殊的艺术特点以及表现手法。广播剧是通过不同的声音向听众展现不同的故事场景以及情节,使听众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和艺术情境的独特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9.
当前,广播剧的发展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广播剧创作人员比较注重内容和风格的创新,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广播剧创作的本土化,重点分析了广播剧实行本土化创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