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社会中,误读爱情的悲剧屡屡发生,在我们的校园,摧残学生情感萌芽的现象亦屡见不鲜,还有不懂爱情的男女学生面对青春期心理变化的不知所措,以及充斥各种媒体对爱情五花八门的诠释,……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中学情感教育中应当占一席之地的爱情教育该不该“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答答地继续观望呢?请看: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男女在本性以及社会性上的差异,爱情对于女人来说相对更加重要,对于那些有思想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她们对异性的要求更高,她们内心幢憬理想爱情,却忽视了这个社会是现实的,她们梦想的追求的理想爱情是很难达到的,甚至是无处寻觅的。  相似文献   

3.
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本文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的爱情教育.  相似文献   

4.
路遥的《人生》通过对一个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和农民之女刘巧珍、干部之女黄亚萍的爱情纠葛的描述,十分清楚地表明:只有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才会有真正的爱情。本文想就这一问题再次加以论述,聊表浅见,期望那些恋爱中或者将要恋爱结婚的青年男女,在选择自己的爱情、婚姻时,要充分地考虑到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与心仪之人志同道合,白头偕老。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那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爱情,是我们有些矫揉造作的现代爱情所不能比拟的。细细品读这些爱情诗篇,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古人质朴纯真的情感表白,体验到她们历经千年之久依然鲜活的青春气息。而我也仿佛穿越了千年时空,来到了那些远古时代,和那些多情的男女一起欢笑,一起缠绵,一起惆怅,一起哀伤。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短篇小说《媚金、豹子与那羊》描写的是一出湘西少数民族男女豹子和媚金的爱情悲剧。作者通过不循常规的爱情叙事表达了自身对美、善的赞美,展现出湘西少数民族男女独特的爱情姿态,并通过表达穿插于爱情叙事的现实叙述对情节、叙事的延宕达到对现实的批判和讽喻。细读全文,爱情悲剧抒写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沈从文非比寻常的悲剧美学追求和宿命意识。作者在小说中一再重述"过去"的美好,达到了对现实自我的灵魂救赎。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第171中学张琳老师让“早恋”学生坐同桌,异性交往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她的这一做法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面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变化,我们的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而这些争议恰好证明了这一点:爱情教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误读爱情的悲剧屡屡发生,我们的教育忽略了爱情教育,而忽略的后果,不仅仅使青年学生失去了对爱情的正确向往,而且导致了道德教育的残缺。我们的学校可以进行挫折教育,友情教育,唯独不能进行爱情教育,那么你怎么能指望他长大后懂得爱?而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他将来会有什么高质量的婚姻生…  相似文献   

8.
青年阶段是人生最珍贵、最美好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大变化时期,爱情随着身心发展悄然来到青少年的生活中,并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对这一现实问题我们的中职教育工作者决不应该忽视,更不应该回避。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特殊功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培养学生健康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9.
唐志芒 《教师》2013,(14):35-35
虽然初中生还处于懵懂的年龄,但他们对爱情充满了神秘与向往。尽管老师、学校以及家长明令禁止,但爱的萌芽就像春草覆地,绵绵不绝。面对中学生早恋现象,与其屡禁不止,不如正确地引导与教育。让其感悟爱情的美好,懂得爱的责任,崇尚爱的高尚,珍藏爱的幸福。1.品尝爱情,感受爱情的朦胧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对异性有朦胧的好感,他们往往把这种好感看作是所谓的爱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正确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  相似文献   

10.
师范生正处在青春期,能否正确应对青春期对学生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技能提高及心理变化等关系重大.青春期心理不成熟和道德观念不完善,导致学生不易把握男女同学之间友谊与爱情的界限,甚至导致"性罪错".  相似文献   

11.
《魂断蓝桥》是电影史上三大凄美爱情悲剧之一。它讲述了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一次偶遇中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后却因战争而不得不分离,最后当两人终于能够重逢,却又要面对无法相守终生的无奈。该文拟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的净化角度着手,主要分析影片的情节、悲剧效果和反映的社会现实,深入探讨《魂断蓝桥》这一爱情悲剧经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新的内容和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是现实形势迫使我们作出的抉择。因为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爱情事件”时有发生,其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严重的,有的学生因为“遭遇爱情”而荒废了学业,也有的学生因“感情纠纷”而与同学发生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谁没有看过几个关于爱情的童话,被后妈嫉妒的白雪公主,被姐妹欺负的灰姑娘,都是因为有了自己命中的王子,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长大后,又有谁没有看过几部青春偶像剧,剧集里的男女主角坚贞不渝、海誓山盟,画面之外的我们热泪盈眶、幸福且满足。在自己没有经历过爱情的时候,我门理所当然地把那些美丽的故事,当作了爱情的早期启蒙。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我们"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所以,我们固执地认为,那些如花的人儿就是童话里的王子公主,而偶像剧里的故事就该是明星们现实生活的写照。但近月来,连番的明星爱情变奏,却一直在挑战着我们的纯爱幻想,也在授予我们关于爱情观的新一课。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谁没有看过几个关于爱情的童话,被后妈嫉妒的白雪公主,被姐妹欺负的灰姑娘,都是因为有了自己命中的王子,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长大后,又有谁没有看过几部青春偶像剧,剧集里的男女主角坚贞不渝、海誓山盟,画面之外的我们热泪盈眶、幸福且满足。在自己没有经历过爱情的时候,我门理所当然地把那些美丽的故事,当作了爱情的早期启蒙。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我们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所以,我们固执地认为,那些如花的人儿就是童话里的王子公主,而偶像剧里的故事就该是明星们现实生活的写照。但近月来,连番的明星爱情变奏,却一直在挑战着我们的纯爱幻想,也在授予我们关于爱情观的新一课。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对爱情负责任的态度。 2.帮助学生认识中学生恋情不同于友情,也不是爱情,而是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中学生恋爱的行为价值是非常有限的,引导学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读完曾宏燕老师的《情人节的玫瑰绽天在教室里》这篇有关爱情的文章时,我们师生眼前一亮似乎在这里寻找到了多年未曾找到的爱情绿荫,语文教学作为不但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对优秀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艺术鉴赏,学习掌握其语言艺术的责任,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爱情的美好和崇高,懂得爱情的真谛和责任,最终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可谓是芬芳的玫瑰唤起了情感的一片净土,语文教学多年来用教材中的婚恋作品进行情感教育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自我定位的艰难和个人建构的无望到欲望背后的虚假,选择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的作品为代表来做一番比较性释读,试图从中窥究出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及现在文坛中国女性写作的一种面貌,在摧毁了男女爱情诗意的可能性之后,一切的浪漫都成了个人的一种幻想,面对城市现实物质欲望的焦虑和爱情的无力虚妄性,女性如何为确定自己的身份寻求精神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8.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处于爱情的朦胧期和憧憬期,对异性产生亲近或倾慕等情感,并把这种朦胧的情感认作就是爱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作者试着从教材中的爱情教育因素和生活中的爱情教育因素两个维度对此问题做一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9.
几经改革后的高中语文教材里增加了不少爱情题材的作品,如何利用这些爱情作品引导学生正视爱情,判断爱情,树立健康高尚的爱情观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我们应该在正确解读、深入分析这些作品的基础上正确树立高中生的高尚爱情观。  相似文献   

20.
没有人能说自己参透了爱情,即便是张小娴也不能。只是,她终究比我们多走了一段路,多看到了一些事,对于爱情中的曲折纠结也更通透一些。都说爱情是最能让人成长的一种感情,而她也用文字告诉我们,感谢那些给予过你伤害、离开了你的那些人吧,是他们让你在爱中学会了成长,蜕变成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有一天当你能够坦然面对那个不爱你的人时,你会更有资格被他人所爱,也更懂得该如何去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