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立谋 《收藏界》2011,(5):115-117
中国四千年浩瀚的铜镜历史,气势恢弘,精品迭出。鉴容之器成为思想文化的艺术载体,举世瞩目。汉唐镜更是晶莹可照,光鉴入微,纹饰璀璨,颇受海内外青睐,日本国立博物馆和民间爱好者竞相珍藏,精品琳琅满目,光照千秋。中国铜镜文化中在日本平安时代后期(897-1181年)融入大和绘画风、应运而起的日本和式镜,它以写景入画的风格,将芦荡飞雁、梅菊双雀、滨洲翔鹤、花草风蝶等,用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2.
孙立谋 《收藏》2008,(10):80-83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文化方面的交往源远流长。中国用作鉴容的铜镜传人日本,成为其历史上帝王政治、财富、权力的象征。迄今所知,在日本北九洲为中心地域属弥生时代(相当于中国两汉时期)出土的中国制铜镜达300面之多;属古坟时代(相当于中国魏晋时期)的有3000面,其中三分之一为中国制造。据《三国志·魏志·倭传》记载:景初二年(238年)六月,倭女王遣使来到中国的魏朝,  相似文献   

3.
孙克让 《收藏》2008,(1):128-132
我国铜镜与古埃及、西亚两河流域的铜镜不同,形成了远古时期两个不同地域文明的两个不同类别的铜镜系统。西方的是有柄铜镜,而我国一开始便是圆板具钮镜。  相似文献   

4.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在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特殊而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早在弥生时代,中国汉镜传入日本,北九洲出土汉代、三国制造的铜镜达300多面。据《三国志》记载:景初二年(238年)六月,魏明帝曹睿赠送日本女王卑弥呼的物品中有"铜镜百枚",对日本的制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日本从仿制中国铜镜到日臻完美的"和镜"形成,并于桃山、江户时期以商贸方式销往中国。精湛的工艺,似锦如画的纹饰,赢得了中国市场,使中国制镜作坊纷纷仿制,一时形成了日本式铜镜在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区域流传。日本式铜镜国内媒体介绍甚少,特刊发此文以飨读者。本文介绍的日本式镜,究竟是日本镜,还是仿日镜,还需作进一步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5.
王冬华 《收藏界》2013,(6):106-111
西安市博物院收藏一批宋元时期的铜镜,多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西安市征集,现在再认真观赏,仍使人"耳目一新",有着丰富的内容,特殊的风格,本文主要介绍这时期人物铜镜,它是研究当时社会与习俗的珍贵资料。现选10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宋皓 《收藏》2011,(5):140-140
两千年前的庄子,以清静逍遥的心境,做了一个流传千古的"蝴蝶梦"。庄生梦蝶,物我两忘,这种心斋坐忘的空灵与自在,是众多后来者孜孜以求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孙立谋 《收藏》2010,(4):88-93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文化、科技、艺术、信仰诸多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日本弥生时代中期(约相当于中国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开始,中国汉镜输往日本。古坟时代(约相当于东晋至隋代),日本仿制中国魏吴圆镜;平安时代(约相当于中唐至南宋中期),受中国唐宋镜形制、胎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强 《收藏》2013,(5):112-129
铜镜是古人照容的用具。根据考古资料,我国铜镜在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经过商、西周、春秋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发展成熟。汉、唐时期,我国铜镜在制作工艺和艺术性上发展到繁荣和鼎盛。之后,铜镜的艺术性逐渐降低,实用性增强,至清代逐渐被玻璃镜取代。  相似文献   

9.
旅日  苏枕书 《收藏》2011,(7):I0068-I0071
平安时代的名著《源氏物语》里有个叫空蝉的女子,是书中难得的一位终生拒绝源氏之爱的人。源氏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只留得她一件单衫聊作纪念,乃有和歌云:“蝉衣一袭余香在。”  相似文献   

10.
浮世绘     
正每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底蕴、文化发达的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美术史。如果不追溯到远古时期,日本绘画的历史是以政权所在地名来划分的。从公元七世纪起一直到十七世纪初,其间经历了大和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由于与中国隋、唐的密切交往而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佛教对其影响最深,不仅仿照唐代的风格建造了法隆寺等众多寺庙,绘画也多以佛教为题材进行创作,壁画也出现了类似敦煌壁画的风格(图1)。直到十七世纪初,德川氏消灭了丰臣氏而统一了日本后,日本才进入了以浮世绘而闻名于世的江户时代。  相似文献   

11.
读铜镜修补     
吴元康 《收藏》2006,(6):82-84
在收藏品市场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断裂和缺损的残铜镜,特别是战国、两汉和唐代的铜镜,由于埋于一两千年前的墓穴中,棺木坍塌受压,加上环境介质的腐蚀锈损,以及铜镜本身材质较脆,因而造成较多损坏。  相似文献   

12.
铜镜故事     
张咏梅 《收藏》2011,(5):86-91
中国古代铜镜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曾大量生产。在古代,由于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国家军事、经济紧密相关的兵器、钱币等的铸造都需要铜,而古代开矿技术并不发达,铜的原材料十分珍稀,铜镜因而成为比较珍贵的生活物品。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围绕铜镜这一小小的日常生活用品,演绎出了无数有意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肖锦秀 《收藏》2006,(5):80-81
江西高安市博物馆征集到的历代铜镜有200余件,现择具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家藏铜镜     
刘勇先 《收藏》2008,(10):86-88
我是一名退休百姓,没有多余的资金收藏高档古铜镜,但几年来也收藏到多面普通铜镜,常拿出来把玩,同样增加乐趣。  相似文献   

15.
冯飞龙 《收藏》2007,(9):114-116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铜镜艺术的鼎盛时代就雄踞了1000多年。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晚期至公元前206年的战国结束,历时将近300午。第二阶段:公元前206年的西汉到公元220年的东汉止,历时400多年。第三阶段:约公元600年至907年的隋唐,又是300多年。  相似文献   

16.
李建廷 《收藏》2008,(10):90-92
在收藏市场,铜镜收藏如今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收藏项目。目前国内的铜镜收藏爱好者大致有这么几种:一些高端收藏者,出入于国内外各大拍卖行,非精品不收;资深的收藏家,常年坚持不懈地收藏和积累,镜子的品种和规模都相当可观;近年来崛起的收藏爱好者,他们是收藏和投资兼而有之,出手不凡,近年出现的很多好镜子多半被他们斩获;古玩商们,他们身处市场第一线,常常会有好镜子出现在他们面前,但只要有人给到价,他们往往也会出手;刚刚进入铜镜收藏队伍里来的普通爱好者,凭着热情和勤奋在默默地收藏。  相似文献   

17.
陈晓友 《收藏》2010,(5):99-100
盛唐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扬一益二”的经济繁荣奠定了扬州作为唐代大都市的地位。《新唐书·地理志》:“扬州广陵郡士贡金银铜器、青铜镜……”扬州是唐王朝贡镜制作中心,其时商贾巨富都以拥有扬州铜镜为时尚。  相似文献   

18.
董亚巍 《收藏》2008,(1):132-135
中国铜镜的铸造技术始终与当时社会的科技发展密不可分。在齐家文化前至春秋约2000年的时间里,其发展十分缓慢,属于摸索阶段,形制没定型、合金不稳定。从战国早期开始,中国铜镜的形制开始定型,形成了内凹式镜缘、三弦钮、底纹上叠压主纹,合金也以含锡量23%为主流工艺。  相似文献   

19.
张景丽 《收藏》2010,(9):83-87
中国铜镜经过千年的发展后,到唐代迎来了第二次顶峰。唐代铜镜不仅存世量多,并且器形突破了圆形的限制,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方形、亚方形等铜镜。制作工艺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