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欣宇 《收藏》2011,(6):86-88
"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南史·朱异传》中对朱异有以上几句的形容,以表其人有深宏气度。而《玉海》这部书的书名,也大概源借于此,以示书内涵盖内容之宏富。《玉海》是一部规模非常庞大的类书,编撰者为南宋人王应麟。全书200卷,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极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才环     
《收藏》2018,(6):106-106
《周易·系辞传》有:"《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意思是说,《周易》这本书,内容广阔,无所不包,其中有天的道理,有人的道理,有地的道理。把这三才以阴阳一分,两个三,就变成了六。所以,《易经》中的六爻,本质上就是三才之道。  相似文献   

3.
韩朝格 《收藏界》2011,(1):53-58
一、潇湘溯源"潇湘"是潇水和湘水的简称,二水在湖南省永州市北苹岛汇合,《山海经·中山经》称"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淮南子》中有"戈钓潇湘"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文学奖尤如星空中明亮的星座,当今操笔之人,谁不仰慕。然而,竟有得主将此殊荣,置之度外。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会上,美国驻瑞典大使约翰·卡波特,虽极有风度,但又似呆板的代为宣读了一份获奖演讲辞。委托人是美国著名文学家厄内斯特·海明威。 龙协涛先生在《艺苑趣谈录》一书中记  相似文献   

5.
董建 《收藏》2016,(1):38-43
朱家潘先生《故宫退食录·观真迹展览小记》中"《法书大观》上被刮去的御题"一节,记录故宫博物院在1995年举办"晋唐宋元法书名画真迹"展览,"其中唐代欧阳询行书‘张翰思鲈帖’共10行,在‘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末行的后面有八个被刮的字痕。宋代蔡襄行书‘遣使持书帖’,末一行‘谨空’二字后面也有八个字痕和一个印痕。  相似文献   

6.
魏女 《收藏界》2010,(11):62-63
关于这个问题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一、与中国古代文物学发展的状况有关。 1.中国古代文物学萌芽于春秋时期,至宋代之前为第一个发展时期。比如《韩非子·说林下》记载:"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国语·鲁语下》记载:"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梏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  相似文献   

7.
康年 《收藏界》2011,(5):79-79
瓷枕,指的是古人以瓷制作而用于睡眠的枕头,为生活中的寝具。从"枕"字的边旁为"木"字看,可能我们祖先最先是以木作枕的。《诗经·陈风·泽陂》中有"辗转伏枕"之句;《论语》中有"曲肱而枕";《晋书·刘琨传》中亦有"枕戈待旦"之说,均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出现了枕。至于谈及瓷枕,出现于我国唐代,流行于宋元时期,考古发掘中出土有青瓷枕、白瓷枕、青白瓷枕、釉下彩绘瓷枕、点彩瓷枕等,枕的造型有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椭圆形、八角形、银锭形以及孩儿形、  相似文献   

8.
赵克礼 《收藏》2013,(7):122-124
西安新发现的清代嘉庆本《三苏全集》,不仅在专门保存和研究苏氏文献的四川"三苏博物馆"中没有收藏,即"遍访国内外300多家图书馆","收录宋人著作10000多种"的《现存宋人著述总录》中也未见著录,极有可能为国内孤本。西安新发现一部极为罕见的清代嘉庆本《三苏全集》。该书刻于嘉庆丙子(1816年)至嘉庆庚辰(1820年)年间。全书94卷、48册,书前有道光五年(1825年)陕西眉州知州徐陈谟所作刻书《序》,卷末为王之俊跋。  相似文献   

9.
张军 《收藏》2011,(2):68-70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此书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早已佚失。唐代颜师古在其所注《汉书》中说,《汉书·艺文志》"非今所有家语"。颜师古此处所指的今本《孔子家语》是指三国时魏王肃收集并撰写的10卷本。著名经学家王肃从自己的学生、孔子后人孔猛那里得到此书。王肃,今山东郯城人,曾遍注儒家经典,是郑玄之后著名的经学大师。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1,(5):141-141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宗鸣安著《皕明楼金文考说》一书中,收录一件太师虘(cuo)簋的铭文拓片,其上钤有"大室之福""莘农"和"莘农手拓金石砖瓦"等印鉴。太师虘簋铸造于西周中期,  相似文献   

11.
窃曲纹     
《收藏》2018,(6):107-107
在山东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颂簋上装饰有典型的窃曲纹,在器口和盖沿各饰一周。窃曲纹,又称穷曲纹,也有人称之为兽目交连纹。《吕氏春秋·适威》:"周鼎有窃曲(一作穷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  相似文献   

12.
韦力 《收藏》2013,(7):116-118
此《道德经》二卷(图1)2006年秋现身于嘉德拍场,底价8000元,拍品说明称其为"明崇祯五年(1632年)刻本"。是书无牌记,"明崇祯五年刻本"之依据或为前序中有"皇明崇祯壬申鹿城顾锡畴题于三乐堂"之句。以序中年款为判断古书年代之依据,颇令人疑,因为后世翻刻者亦往往连旧序一并翻刻,故此年款仅能说明此版本最早年限为崇祯壬申。是书每页9行,每行19字,白口,四周单边。检索《中国善本书总目》所载《道德经》,无此行格本;三乐堂亦鲜有所闻,或为顾锡畴之堂号。其序尚言:"新安友人汪  相似文献   

13.
韦力 《收藏》2012,(4):144-147
《随园诗话》曾言:"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此语确否,后世考证者极多,难以一言蔽之。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友人思元主人裕瑞又言:"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其先人曾为...  相似文献   

14.
梁永涛 《收藏》2012,(15):73
"男钱"是中国古代对一种钱币的称谓,为何称"男钱"?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此提法最早源于唐朝杜佑《通典》:"布泉,世谓之男钱,妇人佩之,生男也。"晚唐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之六云:"诈嫌嚼贝磨衣钝,私带男钱压鬓低。"宋代洪遵《泉志》有言:"旧谱曰径寸,重四铢,悬针书,文曰‘布泉’。世人谓之‘男钱’,方佩之则生男也。"清末叶德辉《古泉杂咏》:"布泉径寸字针悬,鼓铸难忘居摄年,传语深闺消息好,佩来个个是男钱。"据上述记载,首先明确了布泉被称为"男钱",是一种民间的俗称,由妇人佩之。在中国古钱币史上,有新莽和北周武帝两个朝代铸造过布泉,从钱文上看,一为悬针篆(图1),一为玉箸篆(图2)。那么,  相似文献   

15.
袁华惠 《收藏界》2011,(7):85-86
笔者近期在坊间见到一本2010年6月出版的、戴志强先生编著的《钱币鉴定》。在该著的封面及第249页有一枚钱牌,书内在钱牌彩照下注:"明·同顺泰伍佰文钱牌,尺寸:高5.75厘米,成交价:RMB3850,拍卖日期:2006-06-04。"这使我惊喜不已,因为我也藏有此钱牌,而且是从一百  相似文献   

16.
全球     
《当代体育》2009,(15):12-13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很多体育界名人也都是书迷,有自己最喜欢的书。其中前英格兰板球队队长格拉汉姆虽然不是足球英雄,却对1966年世界杯冠军队长博比·摩尔的自传爱不释手。1984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冠军杰恩·托尔维尔最喜欢的书是《安琪拉的灰烬》,书中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成长历程,1986年世界杯金靴莱因克尔最喜欢的书是《五伙伴历险记》,是一本  相似文献   

17.
冬烘 《收藏界》2012,(6):116-116
《收藏界》去年第12期,刊有《两枚诗文竹臂搁,一对金石忘年交》(以下简称"前文"),介绍一对刻有清末吴滔书赠吴隐对联的竹联。今年第2期,复有一文"揭露"竹联真相(以下简称"后文")。我读后觉得两文都有不足、误解之处,不得不也来说几句。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3,(9):224-225
楠,古称柟,最早的文献记载始见战国后期的《山海经》一书,是书记载"柟"之处几十三处,分载于《五藏山经》各山经。东晋郭璞的注《山海经·南山经》:"虖勺之山,其上多柟"时所说:"楠,大木,叶似桑,今作楠,音南"后之六朝·梁陶宏景《别录》又有:"楠材微  相似文献   

19.
1963年1月1日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副刊"东风"上发表《满江红》(沧海横流)词。毛泽东读后,于同月9日填写《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以下简称和词)。毛泽东将这首词书赠周恩来时提醒道:"郭词见1月1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20.
韩文岐 《收藏界》2012,(2):77-77
我收藏的古币中,有一枚钱文为"大泉五十"背"宜泉吉利"钱,此钱为西汉末年新莽朝所铸吉语钱。该钱直径为27毫米,穿径10毫米,厚1.4毫米,重2.3克,钱体为绿锈包裹,包浆熟旧自然,乃开门见山之品。钱文书体为悬针篆,笔法老到,字体清秀美观,铸造精良。不论从形制上、书体上,还是铸造工艺上均体现了新莽朝铸币技艺的精湛高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