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聪  肖丽媛 《收藏界》2011,(8):97-99
新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500年的郑韩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称雄,诸侯争霸,造就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辉煌时代,郑韩文化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2.
宋康年 《收藏》2009,(6):102-102
1997年10月,望江县博物馆对新桥乡龙泉村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玉器多件。这些出土玉器为研究望江地区新石器晚期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选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剑  郑华 《收藏》2010,(12):24-28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扼南北要冲,得山水形胜,钟灵毓秀。镇江博物馆富藏3万余件文物,积淀传承,其吴文化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代金银器、宋代丝绸服饰、明清书画、清代宫廷瓷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4.
王维 《收藏》2013,(6):58-64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现藏500余件陶瓷枕,其中200余件是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与夫人杨张瑞贞女士捐赠的,在此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0件精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刘航宁 《收藏》2007,(6):86-87
1972年,故宫博物院调拨给洛阳白马寺一批宫廷文物。20世纪80年代,其中一批又被转拨洛阳博物馆珍藏至今。这批调拨文物巾有一部分为景德镇清官窑产品,现选介给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6.
付卫杰  周爱青 《收藏》2012,(3):96-97
笔者所供职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历年入藏的古琴共有45张,是目前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中藏琴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单位之一。这些琴全部都是实用琴,其中名琴众多,如唐代"襄"琴,明"四王"琴中的潞王琴和益王琴,元末斫琴名家朱致远和明末斫琴名家张敬修、张顺修所制琴等等,都是难得的珍琴。这批琴除了9张琴没有款识外,其余36张琴在琴底、...  相似文献   

7.
肖梦龙 《收藏界》2012,(3):49-51
苏州东吴博物馆坐落于环境优美的苏州市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大白荡公园内,是一家“公办民助”的新型博物馆,这一办馆模式在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开刨意义。“四厅一廊”即铜镜、青瓷、铜器、古代艺术厅及石雕长廊的陈列展览,受到广大观众的热列欢迎和高度赞扬,国内一些著名专家学者来馆看过后也都给予充分肯定和称颂。  相似文献   

8.
李训刚 《收藏界》2013,(1):66-68
新建的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于2012年5月正式向市民开放,并举办了“九江馆藏文化珍宝展”,从全市各博物馆遴选出的60件精品文物,让市民大饱眼福。下面介绍其中几件明清时代的精美陶瓷,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陈馨 《收藏》2013,(6):44-53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枕藏品成系列、有规模,纵可囊括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陶瓷枕,横可比较各时期不同地域所生产枕的特色。以下试以其藏品为例,对我国枕的历史与文化形成作一简要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吴若明 《收藏》2008,(3):68-70
位于巴黎伊艾娜广场的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又名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是卢浮宫的东亚艺术品藏馆。作为亚洲之外收藏亚洲艺术古物数量最多的场馆,其藏品涵盖了中、日、韩、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及东南亚各国,但中国藏品却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占据了整馆展品的1/3。  相似文献   

11.
郭智勇 《收藏》2021,(3):72-81
中国最早的铜镜发现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之后铜镜较少发现,直至商代墓葬中发现少量背面有几何纹的青锏镜,西周时期各地墓葬虽有铜镜出土,但仍寥寥可数,背面光素或饰简率的几何条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蓬勃发展,铜镜工业应时而兴。铜镜盛于汉唐,宋元以后漸衰,明清时期随着玻璃镋的出现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钱汉东 《收藏》2011,(1):35-39
大英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作为中国古陶瓷研究者,笔者渴望欣赏那里收藏的中国陶瓷器。在英伦岛国,我决然放弃参观伦敦市容的机会,怀着期待和激动的心情,早早地来到了大英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21,(3):158-167
法器类文物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以藏传佛教法器居多,主要用于宗教修行、供养、庄严道场等。这些法器类文物对于认识和了解清宫廷物质文化、皇室宗教信仰有着重要意义,但它们大多深藏宫中,极少展出,因而不为外界所知。宫廷所用法器门类众多,工艺精湛,用材广泛,有金、银、铜、铁、玉、瓷、竹、木、骨、象牙、珐琅、琉璃、宝石...  相似文献   

14.
刘土刚 《收藏》2007,(11):82-83
在新落成的天津博物馆“百年集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中,陈列着两紫光阁功臣像,一幅为《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另一幅为《领队大臣成都副都统奉恩将军舒景安像》。  相似文献   

15.
杨俊艳 《收藏》2021,(1):34-39
有田烧,是指江户时代(1603~1867年),以佐贺、长崎一带为中心的肥前地区所生产烧制的瓷器。当时肥田瓷器主要是从伊万里港运往日本全国各地或输往海外,所以称"伊万里瓷",也叫"肥前瓷器",但瓷器的中心产地是有田,销到欧洲的瓷器也基本是有田烧制的,故又称"有田烧"或"有田窑""有田系"等。青花五彩瓷器是有田烧重要彩绘品种之一,盛行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相当于中国清康熙及雍正、乾隆时期。  相似文献   

16.
胡文 《收藏》2008,(10):84-85
湖南常德博物馆收藏了从战国到清代铜镜200多件,其中多有精品。现将该馆唐镜精品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段佳薇  王元黎 《收藏》2021,(2):104-112
关公信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关羽本是三国时期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官渡之战因功封"汉寿亭侯",败走麦城为马忠所杀,谥"壮缪侯"。自宋以来,经民间艺人演绎,历代帝王褒奖加封,其形象不断被美化、神化和圣化,"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关羽也被尊称为"关公",晋升为整个中华民族护国佑民的神祇。对关公的崇...  相似文献   

18.
小林仁 《收藏》2010,(5):34-37
中国西南毗邻的越南,以元青花瓷为范本,在陈朝(14世纪后半段),一边应用釉下彩绘的技术,一边在半瓷胎的胎土上施白色化妆土,生产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青花瓷。此后,由于明代洪武帝的海禁政策,中国瓷器对海外出口量锐减,与此同时,特别在中东、近东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青花瓷依然广受欢迎,并有很大的需求。越南为了生产出中国青花瓷的替代品,不断提高窑业技术,至15世纪中期迎来了一个繁荣期。  相似文献   

19.
乔万宁 《收藏》2021,(3):10-17
唐代妇女解放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装扮之风成为时尚。奇特的高发髻和各式插梳最为普遍,随处可见,而用来点缀的发饰品也多种多样。除了经常用到的木梳和铜梳,还有梳背、步摇、发钗、发簪等玉发饰。其中,玉梳背最新颖特别,蕴含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深受唐代贵族妇女的偏爱和青睐,最能体现出贵族妇女雍容华贵的气质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