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黄宗智为代表“新法律史”研究群迅速崛起,重视对司法档案的解读,根据对巴县、宝坻县和淡新档案中的628件清代民事的研究,对滋贺秀三《中国的法与审判》中对清代民事审判的性质的论述提出质疑,从而引发了著名的美日学者论争。本文拟从“情理--法律”之争为中心,以黄宗智“法律说”之缺陷为目的,展开述评,以介绍双方争论的内在理路,针对各自局限性进行方法论的反思,并就清代民事审判研究的可能进路及其现实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档案资料中的一个自准噶尔逃回的被俘清军人员蓝生芝的口供写起,介绍了清代档案、《实录》在研究清史和清代蒙古史中的作用。笔者以有关这一口供的两个奏折为基本史料,对比研究了档案、《实录》和《东华录》的关系,指出《实录》屡经修改,后人利用时应予注意.同时从研究方法上指出,如能将汉文《实录》与蒙文《实录》加以比较,对清代蒙古史研究将大有裨益。清代驻守边疆的高级将领纪成斌、岳钟琪有关蓝生之口供的两份奏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古准噶尔部有关大、小策凌敦多布的军事力量和驻守据点等,文中对此种资料作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3.
清代巴县档案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丰富、时间跨度第二长的清代地方文书档案。此档案真实记录了从康熙九年(1670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242年间巴县、重庆府、川东道等地区文字的真实情况,其中俗语词颇多,但尚未受到学界重视。选取档案中出现的“瓦房”“堂屋”“偏厦”“抱告”“毛蓝布”“毛房”等俗语词进行考释,解读与研究巴县档案,印证《辞源(第三版)》《近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和修订。  相似文献   

4.
此项研究是利用涉及盟旗制度的当时有关档案史料,重新审视过去对清代蒙古社会构造的理解。清朝统治在内蒙古地区长达300年,而在喀尔喀地区近200年。过去对蒙古社会构造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清代的法律史料,如《大清会典》、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出现的六个俗字进行考释,主要查找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敦煌俗字典》和《宋元以来俗字谱》,进行了一定对比和推理。通过对俗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展现档案的全貌,从而有助于南部档案的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中国法制史研究的推进与国外学者,特别是美国、日本研究者的参与密不可分。迄今为止,当我们去探究中国传统法律时,《美国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契约》、《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清代缙绅录集成》以及各种方志等史料,就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所记的江西布政使、按察使的族籍予以全面考订,以期有裨于江西区域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清代由于其所处的特殊转型时期,故而一直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笔者通过对新近出版的《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1644-1911)》(法律出版社,2009年)的解读,力图从学科史、清代社会的时空关系以及边缘视角找寻本书的新价值,并揭示出清代法律史研究中的某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文史学家。《文史通义》为其代表作。关于其中思想的研究论著颇多。有从史学角度、经学角度研究者。也有从文学角度切入者,也还有从文章学角度进行探讨者。文书档案作为文章的一部分。也是文章学或实用文体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然而迄今为止,少有从此角度予以透视者。现由章学诚《文史通义》来看,他应该是较早提出了“文书档案”这一术语者。一方面,章氏于《文史通义》中不仅提及了多种文书档案的种类。章氏还于许多文章中提及文书档案的工作内容。这些内容多属史志档案工作的范围。在《文史通义》中章氏明言史志档案有“实用”与“经世用”的功能、政教功能、凭籍作用。章氏关于文书档案的不少见解值得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清代四川巴县衙门咸丰朝档案选编》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咸丰朝时期巴县地区的档案资料,从而为我们研究清代巴县地区基层组织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文章从清代四川巴县衙门咸丰朝档案中收集归纳有关婚姻离异的24个案例来探讨咸丰朝时期巴县地区的婚姻离异问题,主要论述婚姻离异的类型以及从这离异的案件中探讨地方县官在判案时与中央律法条规的不一致性,从中可以看出基层长官在判案时的灵活性,进而体现了与实际相统一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清代是古代调解制度发展较为完善的时期。以《清代新疆档案选辑》为考察视角,在分析清代新疆地区纠纷解决机制与当代国家法的差异和融合的同时,探讨其对当代国家法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深入地概括了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而且深刻地揭示出传统学术蕴涵着的理性批判精神与传统治学方法中的科学精神。梁启超之所以能对清代学术作出高度的概括和深刻的总结,与他深厚的传统学术素养、勇于接受西方新思想与新学理,以及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反思精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清代州县衙役的充任,在来源籍贯、家庭出身、充任年龄和素质以及期限等方面都有比较严格的制度规定。但从《南部档案》来看,这些有关衙役充任的制度规定并未全部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清代南部县衙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制度规定的充任条件,而且大大超过了法定的充任期限。这充分体现了清代衙役制度表达与实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档案行政管理所依之法不同,管理档案的范围会有很大的区别,档案行政管理所依之法应当包括《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在内的与档案、档案工作有关的一切法律、法规和规章。唯有如此,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相似文献   

15.
《訄书·清儒》是章太炎对于清代学术史的全面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清儒》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奠基地位、古文经学与太炎对清代学术精神的总结、太炎对清代学术的思想突破,以及从《訄书》到《检论》的学术发展四个角度,可以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展现太炎对清代学术的历史总结与思想突破。具体而言,《清儒》在学术史的分期、脉络、派别、视角、体例等方面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框架。《清儒》将清代学术精神总结为"求是观化",深刻把握了清代学术的总体特点,体现出章太炎立足清代学术,建立现代意义的中国文化的思想追求。在这一点上,清代学术对于章太炎的学术思想具有本质意义。在《检论》中,太炎进一步修订增删《清儒》,体现出学术史研究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清德宗实录》编纂者的笔误以及所依据的部分档案自身的不准确,该《实录》关于蒙古问题的五则记载有误,根据清代原始档案予以订正,以免传讹。  相似文献   

17.
《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这本书编得很有学术价值,其汇集了法、德、日、中、美、英等数国优秀学者对清代早期至清末数百年法律的研究,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探讨了清代立法、法律的运作及民族法律制度。尤其是魏丕信的研究视角独特、资料考证细致翔实;寺田浩明的研究,对律例作用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与综合把握,使得这方面的研究因结合美、日学者的相关争论而大大加深。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校档案的有偿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档案法》公布实施,规定了档案开放的范围,并从法律角度认可档案有偿服务的合法性。而《档案法》又明文规定档案不准作为商品买卖。对此问题便成为档案界同仁讨论的焦点。然而究竟把什么作为商品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档案信息,可是无载体依附的单纯的档案信息是不存在的,何况档案载体也是档案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学法学院张仁善先生的新作《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以下简称《礼》),近期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学术视野开阔的法律社会史力作。它将社会史方法引入中国法律史的研究,用“长时段”的眼光考察清代礼法与社会的关系,对中国社会由传统步入近代的内在动因也有独到的阐释与见解。  相似文献   

20.
《清代文字狱档》(增订本)是在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据馆藏史料所编辑档案资料汇编基础之上,予以整理、校对和补充而成。经过整理和校对,增订本在体例上前后统一,脉络清晰。经过补充的26个文字狱案档案,内容完整,基本能够体现清代官方对文字狱反应、处理的全貌。档案史料的增订,对于研究清代政治、经济、法制、文化和社会面貌有着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