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璐 《现代语文》2006,(7):57-59
重读《雷雨》,鲁侍萍、繁漪等人的悲愤、压抑的形象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她们对周朴园所进行的愤怒的谴责和仇恨似的审判,也总在我的耳边回荡。毫无疑问,在她们看来,周朴园是她们人生悲剧和不幸命运的制造。在评论界,周朴园也一直被作为家庭悲剧和社会的罪魁祸首而被批评、审判。可我却想,周朴园不也是悲剧的受害吗?当我们在同情鲁侍萍的不幸、繁漪的病态和扭曲的时候,难道周朴园就是幸福快乐的吗?鲁侍萍和繁漪对自己的不幸都能找到该谴责和批判的人,而周朴园的不幸又去谴责谁呢?是谁让周朴园变成了周朴园?是谁让他放弃了鲁侍萍而选择了有钱有门第的富家小姐?是谁让他为了牟取暴利淹死了二千二百名小工?到底是什么让这个男人如此凶狠、残酷、专横和自私?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我展开了对周朴园精神谱系形成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韩美娜 《丹东师专学报》2002,24(Z1):71-72,81
繁漪的悲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产生了深刻的悲剧意义,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从女性角度来看繁漪的悲剧,把繁漪看作一个普通的女性,写她的不幸遭遇,写她的反抗精神.她性格中的"魅惑性",使我们看到了她对人性、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3.
李世林 《文教资料》2008,(24):14-16
繁漪和娜拉分别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雷雨>和挪威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著名的两个女性形象.易卜生创造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对中国作家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新女性形象--娜拉,她的出走震惊了全世界.激起了无数妇女为争取个性而进行反抗.当她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曹禺先生在其代表作<雷雨>中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娜拉"形象--繁漪.作为娜拉反叛精神的一种后继者和追随者.繁漪和娜拉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两人身上的新女性特质.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就决定了繁漪不可能是娜拉的"翻版".本文拟从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入手,从而让读者对这两位经典的反叛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的一座丰碑,人们在不同时期对《雷雨》给予了不同的理解和再创作。而关于周朴园对鲁侍萍感情的解释更是莫衷一是,其中有"少爷对丫鬟的玩弄说"、有"虚伪说"、"抛弃说"。无论哪一种都没有真实地反映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在否定以上几种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情实感说,提出周朴园是爱鲁侍萍的,并且爱得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5.
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通过学作品的本可以更集中更完整也更直观地反映出来。本对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雷雨》中的繁漪进行女性主义的个案分析,关照被逼疯的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揭示女人用疯狂作为手段与策略抵御男权化围剿的真相。  相似文献   

6.
李波 《学语文》2003,(2):16-16
《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写了周朴园与鲁侍萍邂后相识的过程,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未认出鲁侍萍。他认出鲁侍萍的经过,要让我们来写,可以写得非常简单:在周朴园问对方“你贵姓”时,即可让侍萍自报家门。而作者却舍简就繁,用了洋洋近千字的篇幅,写他们的相识。作者之所以选用繁笔,是因为它具有多方面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7.
《雷雨》是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名作。作品从繁漪的爱情角度分析了其悲剧的必然性。在周朴园的封建专制下,繁漪得不到爱,与未来前妻的儿子周萍的爱又受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的阻挠,繁漪的爱情悲剧是无可逃避的。  相似文献   

8.
宗法制度维护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秩序,其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主义成为其领导核心,周朴园性格中的夫权主义思想是形成他性格的主要因素,这种夫权主义摧毁了他生命中的两个女人鲁侍萍与繁漪的一生幸福,同时他的男权主义造成了《雷雨》中众多人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用"三一律"结构形式写成的多幕剧,采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在矛盾冲突接近总爆发的时刻回溯和交代复杂前因。全剧有多重戏剧冲突线,贯串始终的主要冲突是繁漪和周朴园、周萍父子的冲突,以繁漪、周萍的冲突加强繁漪、周朴园的冲突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周宅的母子乱伦事件是周朴园的家庭专制造成的。众多矛盾冲突与主要冲突彼此交织向前发展。该剧还成功地运用了"发现"与"突转"、"悬念"、"巧合"等结构技巧。《雷雨》艺术生命力百年不衰,和它缜密严谨的结构艺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教《雷雨》的时候,我们对周朴园三十年前的私生活感情该如何评价?教参上的观点认为:三十年前的周朴园就是一个无视道德无视品格的阔家大少爷。他诱奸了鲁侍萍,鲁侍萍在受尽了侮辱以后被他遗弃了。他们之间根本不曾有过“爱”。 事实上,这有违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扭曲了作品要揭示的人物思想、行为发展的轨迹,不能准确地挖掘出人物灵魂深处的潜藏。请看,在第二幕戏里,作品已间接的表现出三十年前的周朴园是爱鲁侍萍的,鲁侍萍当年不是被诱奸,她也曾刻骨铭心的爱过他。在作品中,且不说从场景  相似文献   

11.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纠葛是《雷雨(节选)》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之一。在两人的对话中,周朴园对自己的称呼、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称呼、鲁侍萍对周朴园的称呼都发生过变化。称呼变化背后反映出的是周朴园个体的矛盾性、人性的复杂性,鲁侍萍传统思想和反抗意识的交织。  相似文献   

12.
《雷雨》的经典之处在于它提供了多种解读角度。本文从文本研读出发,还原情景氛围,对周朴园与鲁侍萍、周蘩漪、鲁大海三组人物关系中提炼的性格聚焦点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教文学作品要注重传授分析人物的方祛。如在教《雷雨》时,要重点分析人物的特征。如周朴园这个人,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也可能有过“真”的感情。周朴园不仅仅是个资本家,但同时也是一个“人”。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作为一个“人”,他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希望在家庭生活中有精神寄托。特别是当他从繁漪身上找不到“爱”后,为了寄托他空虚的心灵,就自然地怀念当初年轻、漂亮、贤惠、温柔的梅小姐。因此,我们可以说,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不是没有“真”的因素的。但这个“真”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决不能影响他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曹禺的四幕话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周繁漪,是一个不同于以往所有文学形象的人物,一个封建与资产阶级性质同时具备的角色,一个渴望被爱、孤独、有复仇心理的女性。正是因为如此,繁漪所产生的悲剧力量震撼了当时乃至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雷雨》中的繁漪是不同于曹禺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她是自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其鲜明特色在于爱与恨两种极端相结合的性格,其复杂蕴涵则在于封建书香门第的等级观念与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共存,因而深切地显现出人性的矛盾性。在此,我们将对独一无二的繁漪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语文知识》2005年2期刊发了孙凯先生的文章《<雷雨>人名小考》。作者对《雷雨》中两位女性侍萍、繁漪之名作了分析,认为她们都是用了丈夫的姓,而没有用她们自己的姓。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而且侍萍、繁漪并非个例,类似现象在同时期其他文学作品中也有。现以鲁迅、曹禺先生的作品为主将女性称谓大体作以下分类:  相似文献   

16.
<正>《雷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与探索。曹禺曾说过:"一部《雷雨》全部是巧合。"的确如此,《雷雨》剧中存在着诸多的戏剧巧合:如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的再次相遇;周萍与四凤之间血缘关系的巧合;鲁大海与周朴园之间的父子关系;周冲与周萍两兄弟都喜欢上四凤;蘩漪与周萍之间的不伦关系……还有局部的小巧合:例如时间点上的巧合、人物年龄上的巧合等等,这些巧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建起作品的框架。巧合的应用,既是戏剧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艺术反映生活的必然,并且对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结  相似文献   

17.
繁漪是经典文本《雷雨》中的女性悲剧形象。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观照,存在主义移植性影响孕育了繁漪“雷雨”特质的性格;封建意识与存在主义思想对人的合力作用产生的悖向性导致繁漪人格变异;存在主义某些观点与繁漪个人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精神特质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是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肖慧 《考试周刊》2007,(31):113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与曹禺笔下的繁漪在其各自不幸的家庭中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作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安娜与繁漪都是家庭中的最不幸者;作为争取真正爱情生活的"勇士",安娜与繁漪又都是对旧秩序的最积极的破坏者。二人如"前驱"和"后继"闪闪发光于世界人物长廊中,引人探究。  相似文献   

19.
繁漪是《雷雨》中最具特色个性鲜明的人物。本文从繁漪对爱情充满憧憬勇敢追求幸福,到嫁给周朴园变成一个"像死一样的女人",而造成性格的扭曲,终于走入乱伦的深渊,终成为被爱情伤得最体无完肤的女子。  相似文献   

20.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相识是一个必然的错误。 三十二年前,周朴园爱上了他认为年轻、贤惠、规矩当然也美丽的鲁侍萍,鲁侍萍也爱上了英俊又有才学的周家少爷周朴园。他们的爱是真诚的。也许是顾及周家的名声,也许是木已成舟,周家默许了他们的关系,这是第二个儿子得以产生的原因。然而,这桩只有爱情的婚姻对于周家来说除了给了他们后代以外,没有任何好处了,他们需要和能给周家带来才财富和地位的家庭联姻。于是,周朴园只能娶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于是周朴园只能选择放弃鲁侍萍。鲁侍萍,该是一个勇敢的姑娘,她不是要一笔钱,她也不是默默地离开,她肯定抗争过,但她失败了,所以,她被逼着在年三十的晚上,冒着大雪,离开周家。在这件事上,周朴园是怎么想的呢,他该负什么责任呢?在爱情和利益的拉锯战中,利益胜利了,他最终选择娶那位小姐,他默许甚至赞同了父母的决定,用鲁侍萍的话说,他是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但周朴园的决定不是他个人的决定,赶鲁侍萍出周家门的不是“你”,而是“你们”,这“你们”包括谁呢?当然有周朴园,也包括周朴园的父母,甚至包括那小姐的家庭,也许那小姐家才是一切的根本原因。试想,若那小姐家可以容忍鲁侍萍,她又怎能痛离周家。但周朴园真爱的唯有鲁侍萍一个而已,那小姐能给他金钱和门第,但给不了他爱情,那小姐的早逝和他对她的冷淡不无关系吧。这也可以从他将繁漪娶进门却让她因为得不到爱情而处于病态的生活中看出。我们甚至可以这样假想,那小姐也爱着一个穷书生,但迫于家庭对金钱和门第的需要,她只能嫁给周朴园,而她也不愿给他一丝的爱,她在苦苦的思念中黯然离世。但总之,周朴园的爱情没有梅开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