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特点 ,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2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 ,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投影片、录像、部分昆虫标本。学具准备 :1 每组一套昆虫标本、当地常见易捉的各种小虫子(不仅仅限于教材中所涉及的)、昆虫盒。2 每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提出问题 :1 课前 ,老师让大家捉虫子 ,都带来了吗?(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调查一个学生是否真的去捉虫子了 ;二是看看学生带来了哪些虫子 ,带来了多少虫子。让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三册第72、73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学会用直尺画定长(整厘米)线段。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表述与交流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量、画定长线段。教具准备:米尺、学生用直尺、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卡片(课前发给小组长)。学具准备:每人一根学生用直尺、白纸若干张。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小组长拿出卡片…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 2.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对比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常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观察中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实习中,不少同学自己讲得多,学生观察少,教学效果不理想。我吸取大家的教训,在教学《昆虫》一课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上了一堂比较成功的自然常识课。 (一)走向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昆虫。昆虫的幻灯片是够直观的了,但终究抵不上实实在在的昆虫本身。我抓住学生喜欢捉丁丁虫(即金龟子)这一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星期天带他们到野外去,一边捉丁丁虫,一边要他们捉其他昆虫。然后要同学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长春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展开回忆,借助素材卡片再现照片里难忘的故事。2.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借助素材卡片再现照片里难忘的故事情节。教学准备1.学生每人准备自己最难忘、最喜欢的照片。2.教师制作课件。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九义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P37-38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 ,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建立 1千克的重量观念 ,知道 1千克 =10 0 0克。(2 )知道用台秤称物品重量的方法 ,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发展思维。教具准备 :9个台秤 ,每组一个 ,教师一个灯片 ,每桌10克、10 0克、1千克的沙子各一袋。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 2分硬币 ,每组每人准备 2个苹果 ,4个鸡蛋 ,一包盐 ,一捆面。课前准备 :为方便学生实践 ,以实践小组的形式 ,呈“八”形小组教学。  一、引旧探新师 :(手里拿着一个天平 )这…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0页。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梯形的特征和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懂得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梯形特征。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具准备:投影仪一台、自制投影片8张、学生每人准备两张两头不规则的等宽的长纸条(形如)、剪刀一把。教学过程: 一、复习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四边形?(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在投影仪上打出投影片,并陆续现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使学生学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形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集合思想和认真细致主动探求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具准备: 投影器、投影片、小黑板、学具卡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形及三角形框架连结处用皮筋捆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投影片1)提问: 1.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  相似文献   

9.
活动内容:小学数学活动课丛书《我+数学=聪明》(一年级)第118页教学目标:1.通过摆摆搭搭,直观感知立体图形的构成。2.会正确判断组成立体图形的方块数,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具准备:投影片、方块(若干)学生每人二十块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 l.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动物吃东西的一些方式,以及牙齿、口器的构造。 2.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状态下动物习性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学重点: 哺乳动物的三类牙齿和昆虫的口器。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动物吃东西的方式。教具准备: 蝗虫模型。猪、羊、狗、马等动物的头骨标本。介绍昆虫口器的录像带,放大镜若干。学具准备: 蝗虫、蝉、蝈蝈、天牛、螳螂、蚊子、苍蝇、蝴蝶等活昆虫。  相似文献   

11.
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感知、认识长方形、椭圆形,能正确说出图形名称和相似物体。 2、培养幼儿认识图形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创设“图形乐园”,准备两只小猴子(小猴身穿图形花衣服)。 2、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纸片和磁铁拼板,每人一套。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克和千克”。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l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2.使学生知道天平和盘秤的使用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操作和计算。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1克和l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具准备:天平、台秤,一个2分硬币、一些黄豆、15颗图钉、相关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学生每组准备一个盘秤,每人准备一个2分硬币和一些能称量的物品,如苹果、梨子、土豆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P56~P58。教学目标: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中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各部分名及知道分数的读法。2.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和初步的想像能力。3.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分数的形成,初步学会与人交流。教学重点:二分之一的认识。教学难点:理解分数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教学过程:一、分一分,认识121.平均分。师:把4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每人2个苹果的分法叫平均分)师: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2.认识12。(1)师:如…  相似文献   

14.
(适用年级:一年级第一学期)活动目标:1.多角度深化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培养以语言表达能力为主的多种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活动准备:1.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秋天的田野、天空,采集一些树叶、野花以及植物的种子。2.带领学生到果园去,了解秋天有哪些水果,每人准备一种水果。3.学生自己找一些有关秋天的小诗、短文读读。4.多媒体课件,秋姑娘头饰一个,小动物头饰(每生一个),幸运星若干(给学生的奖品)。5.将学生分成四组。指导思想:传统的语文课堂教…  相似文献   

15.
一、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春季的显著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到野外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你们知道春季有什么特点吗?今于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春天。  相似文献   

16.
活动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活动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千米”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能自行设计简单的旅游线路图 ;2 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活动方式 :全班分成4人小组若干 ,进行交流合作学习。活动准备 :l.每人自备交通图或旅游图一张 ;2 学生自备细线、直尺 ;3 教师准备投影仪以及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1)提问 :你到过哪些大的城市?计量路程的长度 ,通常用什么作单位?(2)情景创…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认识文章的"三环结构"法,培养学生用"三环结构"法解读文章的能力;2.借助"三环结构"解读文本,师生探究文本中的"胡同文化",在评价中再认识;3.以文化眼光审视胡同文化,在讨论与探究中认识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 一、教学内容:比较认识韭菜和葱二、教学要求:1.认识这两种蔬菜,知道它们主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了解其用处;2.丰富词:“清香”、“须根”;3.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三、教学准备:韭菜和葱若干,种葱用具每人一套。四、教学过程: 1.集体活动:帮助食堂理韭菜和葱。通过看、摸、闻、感知这两种蔬菜不同的外形特  相似文献   

19.
朱蓓蓓 《早期教育》2003,(11):32-3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时钟。 2.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处,尝试自己制作时钟,培养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示范用的时钟一个;示范用的钟面4个,时间牌4个。 幼儿:已初步认识过正点、半点;手表每人一只;时间牌多个。 A组:制作用的大钟面、长短针、大字卡、小花瓣、记号笔、双面胶,数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及繁殖的共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鱼的外形和繁殖特征。 三、教学难点 根据鱼的共同特征进行演绎推理。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鱼的挂图或投影片、装水的水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