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国内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研究诸多,其间也形成了一些争论。通过对段忠桥教授和林进平教授观点的解读,可以发现他们都认为,正义是什么和实现的正义是什么是两回事,而他们各侧重一点,由此形成争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时间脉络,在充分对黑格尔和康德自由观认识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与以往旧哲学有本质区别的自由观——实践本性自由观。在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进行理性思考和批判之后,马克思否定自由只停留在精神层面,在深入研究现实境遇的基础上,以“现实的个人”作为实现一切自由的出发点,马克思自由观在探索的整个脉络过程中都贯穿着人文性和现实性。通过人的本质自由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将自由与现实结合起来,探索在现实社会实现自由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主题,休谟将正义置于人性中讨论,对正义的起源和规则进行了完整的论述,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补救性正义理论。马克思正义论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批判与继承中实现了对休谟正义论的根本超越。马克思肯定休谟正义论中资源相对贫乏和人性相对自私的论断,但否认资源匮乏与人性弊端的恒在性和正义根源于人性的论断,认为资源匮乏随着生产力发展得以解决,人性也会在历史的演进中被赋予新的内涵,正义则根源于失范社会制度带来的弊端。马克思主义正义论包括低阶和高阶两个阶段,低阶即为与现实社会相符的修正性正义论,高阶即为实现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超越性正义论,既包含了休谟正义论的现实性质,也具有面向未来的超越性质。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高等教育处于内涵式发展攻坚阶段和体制机制改革深水区。高等教育正义正朝向基于基本权利的正义方向发展,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的向往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要实现高等教育正义,明确高等教育正义内涵、目标及可能的实现路径是前提,马克思高阶正义思想正为我们回应这个时代问题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公平合理的问题时有发生,社会公平正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从社会制度上寻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路径。公平正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8.
正义是人类社会探讨的永恒话题,是人类公共生活的价值诉求,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制度是调整个体与集体行为方式和关系的一系列规则结构,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度结构承担着维护社会正义的功能。我们要在分析制度正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制度承担的正义功能及其实现路径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学术自由应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 ,确立学术自由限度的原则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要求 ,学术自由限度的标准应该视学术活动的不同方面区别对待。制约学术自由限度的因素包括政治、法律、学者自身、经济和道德等多个方面。学术自由的实现需要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支持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不仅强调要实现个体正义以促进个体自由、平等与全面发展,而且强调要保障个体正义的优先性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的个体正义优先理论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现代化等重要内容,对于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具有较为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从社会生产方式出发,通过对近代资本主义非人道和剥削的批判,致力于阐明资本对劳动的统治的不合理性、非正义性。马克思通过对正义存在方式的批判,把正义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历史范畴;对正义实现方式的批判,认为正义的实现必须经过革命建立共产主义制度;对正义内涵的批判,指出正义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公正观本质上是关于以彻底消灭阶级为根本要求的、所有人平等权利和平等义务相统一的、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条件的理论观点.马克思所指谓的社会公正,从价值主体看,是所有人共同享受的公正;就基本要义言,是平等权利和平等义务相统一的公正;依根本要求说,是彻底消灭阶级的公正;按价值旨归论,是保障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的公正.把握这一本质规定,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和谐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文本.长期以来,在法哲学的特定领域,我们考察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有意在伦理意义上将国家神圣化进行批判及其私人利益与国家理性之间的冲突.由此呈现马克思所说的关于物质利益问题的“苦恼的疑问”,但这个疑问的进一步和具体规定是穷人的需要与富人的财产诉求的冲突.国家在法理上无法整合穷人的习惯法与贵族的习惯法所包含的内容.问题的暂时解决并不取决于为穷人的需要在法理正义上的批判,而取决于这个疑问所必然展现出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正义观经历了一个转变与重建的过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中,马克思从早期的法律正义转向经济正义,解构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正义观,并从经济基础、实现路径和价值目标等维度重建了科学的正义观,认为经济正义是社会正义的本质内容,经济增长是实现正义的基本前提,公平分配是实现正义的根本路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正义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关于正义的概念,布坎南解释的基本路线是,马克思根本没有将正义的问题作为一种标准或者是模范去批判资本主义。换言之,就是马克思是突破了正义这个法权概念的,并创立了新的评判角度即共产主义的评价视角。所以,布坎南主要是围绕着这样的一个核心议题,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证明,进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正义应是一种具有缺陷性的、不完美的、拯救性的价值,是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公平观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公平理论为指导。当前大学生的公平感不是太高,因此要加强公平观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在公平观教育中必须尊重大学生群体,适应其生理和心理成熟度;要注重大学生群体的丰富性,使之体现出个性差异;还必须创新教育的工具和手段,构建一个合理的全社会连动平台。  相似文献   

17.
司法不公正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而司法不公正的原因主要在于司法人员认为“不必公正”、“不敢公正”或者“不愿公正”。因此,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提升司法权威,改革司法体制,提高司法队伍素质,让司法人员重视公正、敢于公正、愿意公正,真正使司法公正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最重要的防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18.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地"绿化"为一种生态理论,或者否定马克思主义包含的生态学思想及其价值,都没有全面、准确地把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思维方式,忽视了从方法论的角度反思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致思路径,包括由实践思维方式支配的哲学观、在生成着的过程中把握的存在论、主客体统一和互动中的历史辩证法等,而这些恰恰是理解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幸福思想体现了对人类追求幸福的终极关怀,深刻理解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内涵,必须从实践中把握:劳动是人获得幸福的基本方式,人的需要是人获得幸福的主要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价值指归。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理论是马克思幸福思想在当代中国新的表现形态,把马克思幸福思想基本原理和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史观的价值立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社会公平观是社会公平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飞跃,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平观本体论、公平观发展论和公平观方法论。以马克思社会公平观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平观问题上的人民主体性立场,引导全社会全方位、全视角地看待社会公平问题,反对空想主义和相对主义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公平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