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最终旨趣和一贯主张,社会批判理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的幸福与自由的执著追求。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方面表达了他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具体理解,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的自由解放理想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人的类本质问题。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可回归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原初态度——对人的类本质的消解。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的重要思想,常被西方学者批评为"抽象"、"先验"和"非科学"的"费尔巴哈主义人本主义"。事实上,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并不存在"费尔巴哈阶段",把"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正是马克思完全超越主观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地方,是马克思对人类现实劳动历史地位的科学抽象。同时,"劳动类本质"与"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并不冲突,"劳动类本质"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起点,"社会关系总和"论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熟的人本质理论,二者从不同角度规定了人的本质,在理论上各有偏重。  相似文献   

4.
在作为马克思的经典之作《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社会财富的源泉进行了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进行了界定,对按劳分配的实质和原则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今天这些经典理论对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乃至和谐社会建设仍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值得当代学者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思想的文本解读,并对它与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思想进行比较,说明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的思想不同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下的类本质思想,它对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有着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传媒批判思想是西方传媒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一次范式转变,为当代传媒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思考方式。这一思想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社会矛盾、问题和弊端具有纠偏和矫正功能,体现了传媒批判的哲学意蕴和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逻辑思路的分析,可以澄清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这一文本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基本思想的长期误解,从而指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思想转变——即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的根本转变,并由此彻底改变了他以后一生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9.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力量。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为准确把握当下人类的共同价值思想,认清"普世价值"陷阱,深刻揭示人类共同价值思想的实现条件以及影响因素提供了基本思路。真正的共同体是实现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场域,必须克服类本质的异化,实现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将哲学从天国拉回了人间,从关注神性回归到了人性。"类本质"一词则是他在揭露基督教本质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立场,引用并发展了类本质理论。二人都站在唯物主义的高度上,揭露了宗教神学的秘密,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是人本质的异化。但是由于当时时代背景和个人理论基础、及哲学目的等的不同,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类本质理论在概念内涵、理论目的、理论视域、论证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1.
魏晋之际个人意识的崛起 ,表现在两个方面 :社会价值批判与自我价值批判。嵇康立足社会价值批判 ,重在批判社会。阮籍立足自我价值批判 ,重在反省自我。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两人行为方式、作品风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逻辑思路的分析,可以澄清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这一文本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基本思想的长期误解,从而指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思想转变--即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的根本转变,并由此彻底改变了他以后一生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阐述了丰富的社会批判思想。本文试图从社会批判的缘起、社会批判的对象、社会批判的主体、社会批判的旨趣、社会批判的视野五个角度解读这部经典文本的科学内涵,以此来认知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最初构筑。  相似文献   

14.
15.
庄子把道看作世界万物的本原,从崇尚自然的世界观出发,认为人生应该师法自然,与道浑然一体,因此极力批判一切文明社会现象.同时,这与他假定人的天性绝对完美而绝对自由的观念是分不开的.他的社会批判思想固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但对于我们反思今天的现实生活也很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卢梭——马克思”是一条联系紧密的思想脉络。由于对如何实现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这一根本问题的共同关注,卢梭和青年马克思深刻批判了现实中市民社会的种种痼疾,并走向了克服市民社会问题的不同道路。这表明:一方面,卢梭和青年马克思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的精神共契。卢梭和青年马克思在异化、私有财产、人的自由、共同体等方面的思想碰撞,是他们精神共契的具体展现。另一方面,卢梭和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具有精神传承关系的同时,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卢梭并没有身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中,但他天才般地预见了市民社会的发展脉络,马克思则站在最前沿接受并深化了卢梭的思想。随着理论上的不断成熟,青年马克思后来同卢梭对市民社会的道德批判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问题的探讨为他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手稿》从肯定人是一种类的存在物入手,具体阐述了人的类本质的内容、依托、类本质的丧失及其复归等问题,最终将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解放联系起来。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也为后来成熟的马克思思想的诞生做了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8.
暴力革命思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的理论地位,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从革命的价值观逐步变为发展的价值观,提倡和平发展,倡导民主,暴力革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有人开始怀疑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革命思想,认为暴力革命不能给国民带来幸福,应该采取一种和平过渡的方式。本文主要是在当代人们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对暴力革命思想进行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3年春夏季节写于克罗茨纳赫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第260-313节的全面分析和批判(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马克思未能将其完整写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从理性主义立场出发,通过对黑格尔关于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原则的批判研究,第一次提出并郑重阐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市民社会思想,应当承认,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还不是在完全科学的意味上使用的,就其性质而言,还未完全突破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怪圈。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中深刻地孕育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的萌芽,为科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通了道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位置显赫,对它进行评析似乎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