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推崇的学“轻逸”风格在古今中外的学艺术作品中普遍存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躲避沉重和困苦,往往在学艺术中凭借智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寻求一种摆脱,于是“轻逸”风格的作品便应运而生并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不说“画”而说“写”,这是很有意味的。“画”指向客观对象,是从再现的角度看问题;“写者泻也”,发自主体的心录,是从表现的角度看问题,表现是心性的表现,情意的表现,所以必然重情意的报写而轻形貌的描绘。人的心性和情意在本质上追求自由,而“逸”是自由的纯粹境界。  相似文献   

3.
读书,思想的远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书。思想寓意的逸行。它心绪自由,意境自然,随时随地,随性随意,所谓“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它追寻的是思想与书卷一路同行。  相似文献   

4.
“逸”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逸”是一种人生态度与艺术审美的自由创造,而“逸”在中国画的形式审美取向上则主要体现在于对程式化的画法之逸出或超越,脱略规矩方圆,超越一般的艺术表现程式,进入一种审美创造上的自由天地。“逸”虽然最终发展成为中国画的至高品格和绘画美学的一种境界追求,但由于不同时代的审美思想变迁,“逸”的审美批评话语在各个时代中的美学内涵也随之发生不同程度上的变化或侧重,具有一种历史性衍化迁替的话语特征。同时,“逸”的表征形态不是惟一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重新梳理研究的,厘清这种审美思想衍化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规律,对于我们思考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心”是嵇康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可以理解为“越名任心”,任“心”而为即可有精神之自由。嵇康之“心”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超越,自然,自由。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于三个概念中:清、远、逸。嵇康关于“心”的思想对于意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真”是和庄子人生自由的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真”就没有人生自由,也没有美的产生和存在。庄子“真”的美学观,是他的人生哲学思想的延续,是对礼乐文化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的批判,其实质是追求人生与“道”和谐的大美境界,对后代有着多方面的思想启迪意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人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或者一种绘画美学思想 ,自宋代以后在中国传统画坛一直操执牛耳 ,充当盟主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价值取向 ,本文通过从审美创造和艺术风格入手的“逸”到转变和扩展为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层面的“逸”的分析 ,着重阐述了“文人画”审美价值取向的主调——“逸格”境层的创构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推崇的文学“轻逸”风格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普遍存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躲避沉重和困苦,往往在文学艺术中凭借智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寻求一种摆脱,于是“轻逸”风格的作品便应运而生并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9.
“自由”.一个多么庄严神圣、高贵诱人的字眼。为了她,陈毅吟出“取义成仁今日事”的绝命诗,陈然唱出“我愿把牢底坐穿”的动人曲:为了她,毛泽东叩问“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主宰,抒写“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如今,历史进入了新时代,“自由”给予人们更多的思考。郑培民为山区村民的生存自由积劳成疾,鞠躬尽瘁;任长霞为登封百姓的安居自由殚精竭虑,以身殉职;当然,也有人因纵权而失去自由,有人因贪欲而囚禁终生。于是,珍爱“自由”这一严肃的话题又摆到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绘画重“神”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苏轼的文人画形神论开其端,汤壁的“写意”说和倪瓒的“逸气”和“逸笔”说发展之,石涛的“神遇迹化”论和“不似之似似之”论为其巅峰。  相似文献   

11.
日语里,“无案内”既可写作“不案内”,也可读作“不(ブ)案内”。“不”在日语中以读作清音的“フ”为常式。什么样的词,在什么情况下,接头辞“无”、“不”可自由替换,并使“不”可读为浊音为“フ”?本文采用分类、定量统计等方法,将《大辞林》中带否定接头辞“不”、“无”的词语分为“混交”“和制”“纯粹”三类,又将这些词置于《汉语大词典》、《大汉和词典》中进行调查比较,得出“不(ブ)”、“无(ブ)”可自由替换者大多为和制汉语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是一个具有自由精神的伟大的历史学家。这种精神体现在《史记》的字里行间,具体表现为:对具有自由浪漫精神的人的热情赞扬;对儒家繁文缛节的批判和对清静无为政治的推崇;写法的多变、语言的不尽合规范和风格的奇逸;“舒愤懑”的文学观。父亲的影响,壮游的经历,时代精神的熏陶是司马迁自由精神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人本质”不是“自由”,故而“自由美学”不足为训,应予解构。“人本质”是“自我”,从“自我’’出发解释“美本质”,建立“自我美学”,也许正构成21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必然选择和真正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4.
学术自由原则,是高等学校办学和管理中最普遍的价值信念之一,作为一种学术价值观,它是学者长期追求的理想,也是现代大学组织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保障学术自由的实现,有利于知识发展。本文试图从学术自由的内涵和历史惨痛教训来说明建构制度对保障学术自由的实现的必要性。建构保障学术自由的制度既要完善“刚性”制度,同时也要注重“柔性”制度。  相似文献   

15.
“自由生发,自由讨论”是京派作家为争取话语空间所提出的一种文化理想和策略。它的形成与实施既具有20世纪20年代末期以后特定的政治历史原因和语境,也是对“五四”文学人道思想和自由传统的继承和追寻,同时还受到了中西文化中“对话”精神的启发和影响。而自由平等的“对话”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京派特有的“太太的客厅”与“读诗会”,二是他们的“对话体”和“谈话风”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育的新纲要新课程特别强调要还孩子以“自由”。“自由”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在一定社会普遍认可的法律法规约束下的自由,或者说是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的自由。幼儿教育中的“自由”,说到底就是要确立孩子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自宋代以后,文人画就一直占统治位置。文人画作为一种绘画风格,就必须有它品评的标准。“逸品”一方面是文人画家在人格上的逸,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就是一种图式的逸,图式也就是相应地要求题材,造型,章法,构图,形神,笔墨等具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让我们从庄子说起,因为正是他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个人自由和精神解放奠定了“诗意性”的观念基础,而且也以自己的行动为“士人”树立了一个榜样。有关庄子的“自由”问题,大家已经进行了不少讨论。在此,我们将以庄子所说的“游”这一观念为中心,展开论述其“自由”意识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不说“画”而说“写”,这是很有意味的。“画”指向客观对象,是从再现的角度看问题;“写者,泻也”,发自主体的心灵,是从表现的角度看问题。表现是心性的表现,情意的表现,所以必然重情意的抒写而轻形貌的描绘。人的心性和情意在本质上追求自由,而“逸”是自由的纯粹境界。  相似文献   

20.
《逸周书》考辨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逸周书》史料价值颇高,然存在问题不少。亟待弄清的问题主要有:汲冢到底有没有出土《逸周书》?《逸周书》的篇名有没有“解”字?两篇《大匡》究竟哪篇篇题有错?注孔晃的时代与述情况怎样?弄清这些问题,对深入研究《逸周书》与先秦史,无疑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