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中老年人健身热潮波及全国,凡有“晨练点”的地方,就有练太极拳的,凡有太极拳就有简化太极拳,简化太极拳已在练拳群众中普及,但其健身功效果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修占,出生于1947年5月1 6日,吴式太极拳传人,多年来在山东致力于吴式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每天清晨,在公园里,人们都可以看到他辅导学生练拳的身影;每天晚上,他又转战广场,在那里指导学员们习练器械。在修占的小院里,经常有五湖四海前来学习的学员练习推手……修占站在院子的角落里,看着一丝不苟练拳的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修拳要注意的四大环节 1、过分拘谨,违反了"周身适得其中"的要求。这样练拳,虽然很认真,但是,却容易使神不明,意不灵动,气呆滞,形体不自然。如是练拳,则面部表情严肃,眼神无神,形体僵硬,从而使太极拳之松柔艺术的称谓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4.
路迪民 《武当》2000,(10):44-45
在深圳荔枝公园晨练队伍中,有一位太极拳名师,以传授“杨班侯太极拳”著称。“班侯拳”的传授场地,还有香港的一些学员每周前来学拳,这在深圳大概是少见的。这位名师叫苏学文,1966年生于杨式、武式太极拳故乡——河北省永年县,现任河北省永年杨班侯太  相似文献   

5.
目前,太极拳运动正在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演练 队伍星罗棋布,一 派生机,成为社会 体育的一大盛景, 参加的中青年人员 明显增多。而且演练太极拳的国家 越来越多,已经逐渐走向世界。特别 是“太极拳好”的思想意识正在广 大人民群众中逐步增长,给进一步 继承和发展太极拳事业带来了很 大希望,太极拳运动定会弘扬光 大。但据了解,演练太极拳的,习拳 架者多(这是对的),学拳理者较 少。以致不少人虽练拳多年,但拳 架未能充分体现拳理,成就不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同志对学习 拳理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6.
刘德增 《武当》2010,(3):49-49
太极拳拳论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意气君来骨肉臣”。明确指出,练太极拳的最终目的是益寿延年,意念和内气对练拳延年的意义。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拳友只关心拳套和姿势的规范,忽视益寿延年的效果。太极拳有益寿延年的功能,但是任其自然练拳养生与用意和气积极行拳祛病两者效果显然不同。太极拳继承了道家内丹术,融合了中国古代吐纳、  相似文献   

7.
学拳增悟     
太极拳属于学问的范畴,孙式《太极拳学》这本著作的书名,直接明澈地告知练拳者,它是一项系统的专门知识。学好祖国的传统文化中这门知识,不花费一定精力和一番功夫,是难以学到手的。我们几位学友经过个人的长期努力学习,体验到钻研太极拳要心静意专,信念坚定,结合本行业特点勤学常练。  相似文献   

8.
拳谚,是太极拳的精髓,它精炼形象,易懂易记、给人以深刻印象,针对性地选择拳谚指导练太极拳,能理想地收到强身健体葆青春的效果。我通过阅读《太极拳全书》《太极拳研究》《太极拳入门》《太极拳运动》以及报刊杂志,收集了太极拳谚语歌诀200多条,并针对自身情况,选用6条指导练拳,不仅使缠身多  相似文献   

9.
古典拳论曰:“麻麻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不空。”在众多演练太极拳的人中,在组织竞赛的个人与集体的太极拳演练中,不难看到许多虚实不明、双重并在的问题。根据自己练拳的实践体会和学习古典拳论的道理,仅谈一下太极拳架中的虚实双重问题。  相似文献   

10.
荣获第1名的女拳友合影。前排由左至右依次为姜晓颖、王丽梅、李秀花李艳艳、常丽华。后排由左至右依次为由伟、康淑芳、任秀玲、王静香。其中王丽梅和李秀花两人各得3项第1名。李艳艳还于2003年2月香港太极拳竞赛中荣获2枚金牌。、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公园西广场的哈市太极拳协会第44辅导站是2001年才成立的晨练站。今年7月在上百个站500多运动员参赛的哈尔滨市第二届太极拳比赛大会上,有51人参赛151个项目,荣获14项第1名、14项第2名、9项第3名、74项进入了前8名,并以527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团体总分第1名。第44辅导站取得的好成绩与站长刘德增的…  相似文献   

11.
吴冲锋 《精武》2008,(6):58-58
桩步又称桩动,也有人叫“站桩”,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这句谚语,形象地指出了桩步的重要性。太极拳常用的桩功有浑圆桩及夹马桩。浑圆桩适宜于老年体弱者或慢性病患者,当然身体强壮的人作为保健或练拳的基本功也可以,但年轻力壮者练夹马桩进步较快。  相似文献   

12.
徐言平 《中华武术》2006,(10):42-43
太极推手科学地综合了太极拳运动中的精华:棚、捋、挤、按。它将人体各部关节和各组肌肉的活动与呼吸相配合,吐纳养生,强身健体,进而可提高技击对抗技术。 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广泛开展,太极拳爱好者在掌握高层次单练技艺的基础上,对练习太极拳推手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总结多年来学习太极拳的体会,我认为太极拳运动是先辈们在研究击打技术的过程中产生的,在练拳架的同时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武术以训练击打技术为重点,于是产生了太极推手运动。  相似文献   

13.
周英南 《武当》2011,(6):13-14
杨振基先生是杨式太极拳始祖杨露禅曾孙,一代宗师杨澄甫次子,为杨家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宗师5岁从父学拳,后又跟随其兄守中(振铭)一起练拳传拳。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老家河北邯郸。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应邀并调入河北省体工大队,任太极拳专职教练,开始了他的教拳生涯。杨振基先生幼承庭训,矢志太极,在家学渊源的熏陶下习练拳术技艺,扎根传统,较为完整地继承了杨氏家传太极拳之精要。在教拳中,  相似文献   

14.
林泉宝 《精武》2004,(1):29-29
赵堡太极拳的特点较多,如重视不贪不欠,动作上既不能过大,又不能不到位。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有“无过不及”之语。要做到“无过不及”,首先要明三事,即先做到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随后逐步做到内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不管是练拳还是推手,如果做不到外三合,必重心偏移,失去平衡,怎么练都是不准确,也容易挨打。赵堡太极拳经  相似文献   

15.
吕春亭 《中华武术》2005,(11):32-33
笔者常年与老年拳友在一起晨练太极拳之余,大家几乎从未间断地相互矫正动作外形,至今仍有说不完的话题。这使我深深感到太极拳的外形犹如雕刻艺术,需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功。习练太极拳第一道关就是外形关,过不好外形关,将一套好的拳打成“歪拳”,不说拳不像拳,就连健身成效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要练好太极拳,人人都需要下一番苦功,首先雕琢好自己的外形。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月5日上午,在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隆重开幕之际,由哈尔滨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和市太极拳协会等联合主办的太极拳走进社区庭院健身沙龙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风光秀美的松花江畔九站公园广场隆重举行。盖如垠、朴逸、才殿国、张显友等省、市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7.
我练太极     
今年72岁的黑龙江省富裕县退休干部李谦,鹤发童颜,步履矫健,是一位深受老年朋友羡慕的健康老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体魄健壮的老人,在二三十年前却是一个疾患缠身的病汉子。早在1968年,李谦曾患假性脑瘤,鼓胀的包块疼痛难忍,几乎使他双目失明。就在这年,他做了头部“降压窗”手术。真是祸不单行,1980年,心肌梗塞的病魔又找到了他。这年秋天,他到哈尔滨太阳岛去疗养,学会了88式太极拳。老李如获至宝,回家之后,坚持习练,四季不辍,每日晨练一两个小时,下午除了练拳之外,还散步。太极拳总是施惠于那些锲而不舍的苦练者。几度春秋的锻炼,他…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练太极拳,每次必须练好预备式(又叫太极起式)呢? 答:太极拳是“动静相兼”、“身心双修”的功夫。太极拳要求在“静”的条件下进行运动。以达到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练拳开始,先练一个预备式,主要是排除杂念,使头脑安静下来;其次为的是作好周身松净,气沉丹田,以便于用意识引导动作。过去这个式子的站式叫“无极式”,就是指集中精神周身松  相似文献   

19.
陈昌棉 《武当》2012,(4):29-30
三从一、从青年时,开始学习太极拳人的青年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那时候学什么都容易,也是记忆力最好的阶段。青年时代是学习太极拳的黄金时代。太极拳不仅是肢体运动,也是锻炼大脑神经的运动。青年时期学习太极拳,也更有益于年轻人的身心成长。太极拳套路是由几十个动作组成的,而每个动作又是若干个上下肢动作的活动组合,故在每次练习中,先要记住动作名称,再练这个动作的组合,这就要求练习者在练拳时,首先要排除杂念,一心一意地练拳,这样,才能记住动作的名称和动作组合,然后一招一式地按步骤习练。二、从基础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很重要,各门派的太极拳又有不同的要求。故初练太极拳的人,首先应选定太极拳的门派,然后再学习该门派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20.
我叫姜研,今年九岁。在安徽省固镇县实验小学上四年级。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我爱打太极拳,舞太极剑。我是怎样爱上太极拳的呢?这要从头说起。听妈妈说,我在幼儿时,身体非常瘦弱。我也恍惚记得,我已上小学了,还为不愿吃药打针而哭闹过。我身体不好,学习不好,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当他们为我犯愁时,胡启贤爷爷创编的“原地少儿太极拳”开班教学。妈妈听说,跟胡爷爷练拳的孩子身体学习都很好,就赶快给我报了名,于是我就成了这个学习班年龄最小的学员。当妈妈对我说让我学太极拳时,我问妈妈什么是太极拳?妈妈说:“早晨广场上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