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华外国记者的报道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外国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屡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报道往往涉及某些争议性议题或新闻事件(诸如2008年西藏“3·14”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新疆“7·5”事件)。以是之故,此类新闻报道的生产者,也就是外国媒体特别是西方主流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学界与公众的视野,它们的新闻理念、报道立场、关注议题与生产模式,时常受到国人的争议乃至批判。  相似文献   

2.
阴良  张志安 《新闻实践》2010,(12):47-49
从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到北京奥运会,从新疆7·5骚乱事件到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世界的聚光灯下,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倾向也根据特定议题呈现出不同特征,但总体上以负面题材为主或正负面相结合基调为主。  相似文献   

3.
最关注什么问题 "我最关心的是中国经济问题,要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从我所在国家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容易,而且全球金融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3月5日上午,驻华两年的法国<巴黎竞赛>周刊记者艾乐思在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这样说到.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08,(12):5-5
一部以记者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影片《致命报道》,日前在郑州举行了首映式。据制片方介绍,《致命报道》以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记者王恒为原型,讲述了电视台记者陆恒和实习生高兰在采访途中遭遇车祸,后面汽车上的女子林燕被甩出车门摔在路上,林燕丈夫被卡在车里,肇事司机匆忙逃逸,陆恒下车拍摄了车祸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3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突出媒体融合元素,用线上线下直播互动与演播室现场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媒体融合的传播效果。本文借此提出,新闻从业人员应不断适应媒体融合大趋势,向全能型记者转型。  相似文献   

6.
由央视纪录频道首播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豆瓣评分高达9.4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这些代表着中国文明智慧的文物被纪录片缜密记录并放大其中基因,传递其中文化内涵。纪录片每集5分钟,短小精悍,以精致化的故事构建,观照现实的情怀表达,贴合当下的语言文字,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成功讲述了中国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7.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重大主题报道是地方媒体的"富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讲好城市故事是新时代的要求.本文以《连云港日报》重大新闻事件报道、重大主题报道为研究对象,剖析地方媒体如何借助新闻人物讲好新时代城市故事的典型案例,展现在中国故事传播中的地方媒体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传播方式中,没有哪种方式能比现场直播更令受众有身临其境、身在其中的、真实的感受。广播的现场直播具有传播及时、现场感强、双向交流等显著特点,同时也打破了对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常规思维模式.树立了电台的形象和品牌,成为各级广播媒体采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报道方式。运用好现场直播,充分发挥其优势.记者的现场报道成功与否是关键环节之一。笔者认为。做好现场直播,广播记者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祝璐  张建春 《新闻实践》2005,(10):51-52
综合类报纸的财经报道,如何兼顾其权威性和可读性,成为业界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在这两极的摇摆不定中,我们不禁追问,理想的财经新闻究竟是怎样的?权威性和可读性难道真的犹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综合类报纸的财经新闻如何才能在这两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一、讲述生活中的经济学理想的财经新闻应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0.
西方媒体和日本媒体的关注点不一样。西方国家更注重民主、人权问题,日本也会关注这些,但没有他们那么注重。日本媒体从历史来看一直是批评政府的,特别是二战以后,媒体对政府的批评很多,一直站在在野党的立场。采访两会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前照相,作为一个旅游者可以,但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感觉有些不专业。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07,(24):118
在改革开放50年即将来临前夕,一本纵向回望50年新闻业实践轨迹、横向呈现多元化职业意识的深度报道新著《记者如何专业 深度报道精英的职业意识与报道策略》近日由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  相似文献   

12.
《封面故事》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在新闻周刊悄然占据纸质媒介市场一定份额的今天,研究深度报道在这种媒介形态中的得与失,对于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实例,主要分析封面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深度报道在新的媒介形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封面故事》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在新闻周刊悄然占据纸质媒介市场一定份额的今天,研究深度报道在这种媒介形态中的得与失,对于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实例,主要分析封面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深度报道在新的媒介形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封面故事>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在新闻周刊悄然占据纸质媒介市场一定份额的今天,研究深度报道在这种媒介形态中的得与失,对于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实例,主要分析封面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深度报道在新的媒介形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的话:201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兼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郭光东和<南方周末>时政煽辑李梁,就深度报道和评论的相关问题,与大众报业集团的编辑记者们进行了讨论.本刊对讨论内容作了综合整理,以问答形式呈现如下,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此次伦敦奥运会,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团队前往报道,人数之多,阵容之强,手段之先进前所未有.伴随着中国健儿的摘金夺银,大量精彩的赛事报道传回国内,振奋国人;然而与此同时,却有更多的外国媒体加入到质疑中国的和声中来,把对中国的负面评价(诸如举国体制、金牌至上、将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对立起来等等)传向世界、误导世人.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中国报道团队的兴奋点大都集中在赛事本身,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我们常常陷入缺席审判的被动境地.  相似文献   

17.
韩卫娟 《视听》2021,(5):26-27
故事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人们通过不同的故事讲述方式来传播文化、引导价值观念.《故事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该节目让影视经典照耀现实,运用全新方式演绎经典故事、传递节目情怀和价值理念.本文从内容和节目表现方法上分析该电视节目的叙事策略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刘珊 《传媒》2021,(11):27-29
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开辟特别微视频系列报道——《中国24小时》,全景讲述中国发展7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传递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深深激起了国人的爱国之情和赤子之心.该系列微视频运用实景拍摄和动漫特效等手法,俯瞰华夏百态,近观百姓生活,震撼的视效场景和精美的国漫风格征服了不少海内外网友.宣传方面,人民日报走出了一条"接地气"的路线,打通多个社交媒体"大动脉",联动各地各级媒体,主动对外宣发,让优质内容以最快速度进入受众的视野.本文结合人民日报《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的创作宣传实例,分析融媒时代中国发展故事的全景式叙事与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融媒传播时代,受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精致化的特点。在策划组织主题报道时,自觉运用融媒视角,实施多维度采制、多平台播发,对于提升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具有重要意义。《霞光铺满象泉河》是一次运用融媒视角、讲好援藏故事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的中国博物馆界,讲好中国故事成为重要的任务和使命,策展人和设计师都在积极地拥抱叙事的概念。2021年12月《故事的力量:博物馆叙事展览的结构与建构》出版,从理论上明确界定了叙事展览,对比了展览与其他叙事媒介如电影、小说、戏剧等在传播模型和结构上的差异,同时也为展览的实践领域提供了故事讲述的方法与技巧。全书对展览叙事的讨论分成两个部分。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讨论了叙事是如何发展为一种展览模式,叙事展览的内在结构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