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人本自律论和文本自律论两大文论思潮弹奏了二十世纪西方繁复的文艺理论的主旋律。前者以“人”设论,单向地从文艺家的内在需求和生命潜能上破译文艺活动,评判艺术的价值,无视人本以外的因素对作品的制约和创造过程对主体的建构;后者则把作品本身的语言、结构、叙事方式等形式因素当作封闭的独立自足体,漠视并排斥作品文本以外的任何制约因素。这对立的两极文论,各执自己理论之牛耳,以自律排斥他律,以自因否定他因,造成了整个西方当代文论的偏激和“跛足”之势。在考辨和述评这两大文论思潮的理论短长的基础上,笔者还从社会历史基础,思想文化背景和文艺理论自身发展的时代走向上,探究了它们生成与起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文学本体”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文学作品有关的作家、思想、社会环境;二是指创作的存在方式,即文学的艺术形式.前者称作“文学他律论”或叫“文学人本论”;后者称为“文学自律论”,或称“文学文本论”.  相似文献   

3.
文本细读通常是指"对文本的语言特点、结构形式、艺术手法等因素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解读,即对文本进行细致、耐心、全面的分析推敲,不放弃任何一个细节,从语言风格、结构艺术等找寻意义的痕迹与线索,从而挖掘出文本内部意义"的一种文本阅读与批评方法,文学文本细读法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准确评价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刘鑫 《华章》2011,(29)
文学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内容美和形式美、自律与他律等多方面的统一体,其审美性和社会性是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了审美,文学的社会功能就无从实现.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动态过程,文学功能的实现是主客体的交流和对话.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对文学本体自足的追求是文学排斥其他实用性功能的渊源,其中政治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只限于纯审美的自律是一种狭隘的自律,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文学的功能不可能是纯然的超功利,于是政治倾向具有了自身的合理性。这种政治性要求的是一种独立的品性,是对现实的勇于承担,它是在形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文学自律。  相似文献   

6.
文本含义扣作品意味是文学意义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文学意义的接受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理解和解释、阐释与批评。理解和解释是对文本含义的揭示,阐释与批评是对作品意味的诠释。文学意义以文本含义为中心,文本含义以一种逻辑统一性或整体性制约着文学意义的显现。作品意味不可能是文化的漫无边际的驰骋,也不能是语言符号无始无终的能指游戏,文本含义使这一切都包括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本事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方式,主张从文本的外部对文本进行阐释,认为作者的意图决定作品的本义,而新批评派的意图谬见论则主张完全从文本本身进行研究,摒弃一切外部因素。从理论主张和阐释方法两方面看,本事批评和意图谬见论各有短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贾平凹《满月儿》之后至“商州三录”之间的“改革三部曲”为研究对象,讨论贾平凹与“改革文学”思潮的关系。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揭示的,不是通过贾平凹的创作来理解“改革文学”.而是讨论“改革文学”如何通过文学批评等方式“规训”贾平凹的创作以及以怎样的方式在其作品中得以呈现。换句话说,通过对一般认为远离“思潮”的贾平凹相关具体作品的分析.笔者试图揭示社会历史语境如何进入“文本”,以此重思“新时期”以来“文学”与“历史”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文本深读(deep eading)不同于文本细读(close eading)。文本细读随着“新批评派”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勃兴而为人所知。它通常是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文学阅读与批评方法。文本细读使文学批评的中心从文学的外部因素转移到内部要素,人们开始关注文学的审美性,关注文本的形式研究。  相似文献   

10.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对现代文学理论具有极大的影响,形式主义文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阐释学都从索绪尔那里吸取过养料。从语言入手来进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于以前那种以作者为基点的研究方式。它启发了这样一种思潮:文学研究可以从作者对作品的控制中解脱出来,把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沈从文有意识地实践着各种文体形式,尤其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独创性。在其作品论中,大量色彩鲜明的文学词语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文学批评文本的面貌,形成沈从文独特的语体风格。另一方面,沈从文对现代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文体层面的评价,表现出对文体方面的高度重视。批评的文体和文体的批评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学批评有关文体特征的两个相辅相成的侧面,两者从同一个出发点分别指向主体和客体,构成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创构新教材纲目的方法论首先考虑到研究对象以点带面的可行性,其次为了做到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作家作品的重新评价而质疑本质决定论,同时还要质疑思潮流论,认为同一思潮流派的作家,其具体文本有时其实具有极大的不同,相反倒是不同思潮流派的作家,其具体文本有时并非没有很大相通.最后在分类方面质疑包含与被包含的分类方法,借鉴佛教文化的分类思维,注意到文学现象与作家作品的生态学批评.要以形象为依据重构小说体例,以意象为依据重构诗歌体例,以冲突为依据重构戏剧体例,以手法为依据重构散文体例.  相似文献   

13.
心理能量文艺学是一门建立在审美生理学基础之上并从文艺心理学中衍生出来的、尚处于探索之中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重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其学科特征是以心理能量为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文学本质论、文学流程论、文学功用论、文学模型论、文学经营论和作品文本例论等六个部分。心理能量文艺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并为未来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某种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以往的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中,从作品内容中揭示出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内涵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从被视为纯粹的"审美"或者"形式"中发现政治意蕴却是比较少见的。事实上,一种审美趣味以及文体、修辞等文学形式与社会政治状况密切关联:一方面社会政治状况是审美与形式生成与演变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审美和形式也以特有的方式发挥着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功能。六朝士族文人对五言诗的青睐以及以品论诗、历代儒家士人的复古主义或者退化论的文学史观,从表面看主要是形式问题,实际上都是某种政治诉求的文学表征,因此,探讨"形式的政治"就成为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5.
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周围,与文学为伍就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中,让人轻松、超脱、幸福、充满希望。领略文学之美就是要细读文本,知晓思潮,纵览文学发展史,以立体的方式了解文学殿堂,走进去,与文学巨匠面对面地交流。  相似文献   

16.
旨在传授对英文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而翻译就是要加强英文文本的阅读能力。对于学英语来说,transactional语言是关键。McEldowney(1996/74)认为,transactional语言不论形式上还是词汇上都是可以判断的,习得是最直接的;而一旦掌握,就会成为学习语言的介质。作家风格决定着文本风格,作品风格传达艺术语言,而在理解这种艺术语言的时候,读者和翻译肯定要将自身的经验参与进去。因此,文学文本就其性质来说,需要加入的释义和翻译因素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语第一册所选的《篱笆那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狄金森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形式短小,全文仅9行,64字。语言简朴,意思好像十分浅近、透明,但诗的绕有兴味的开放式的结尾,无疑给读者提供了大量想象的空间和某种解释的暗示。那么,到底应怎样读解这首小诗呢?在此,笔者试图依照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从文学、哲学及美学三个认识层面来对文本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作品的内涵和主旨的进一步认识。一、文学层面的读解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第一步是形象感知、想象。在审美感知中,读者是以审美直觉去观照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结构等因素构成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的阐释功能主要包括对文学文本内容的阐释和叙事形式的阐释两个方面。关于生态批评内容的阐释,批评家虽然要以生态意识重新观照中外文学经典,但更要关注的是立足中国现实写作的"生态文学";关于生态批评叙事阐释,应该认识到小说叙事形式本身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是"有意味的形式",应坚决反对生态文学创作和生态批评的运用的"语言工具论"色彩,要更注重对小说叙事形式的打磨,以促进中国生态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招投标文件是贯穿国际竞争性招标活动的指南和法律依据。根据功能派目的论三原则,以目的语文本为导向,综合考虑招投标文件英汉互译的语体、语言及文化因素,满足译文读者的期望,有助于指导译者摆脱传统“对等论”的束缚,为了充分实现此类应用文本的翻译目的和功能,宜突破原文表层的语言形式限制,积极主动地制定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早期创作从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受到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但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他开始步入坚实的传统文学沃壤,传统文学对白先勇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忧世情怀,也在人物、形象塑造、气氛渲染、意境营造及小说的语言等诸多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