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只竹鸡     
雄竹鸡羽毛艳丽,叫声又洪亮又好听,"扁罐罐……扁罐罐……"它们一口气可以连续叫上几十声,不到筋疲力尽不会停下来。所以,人们往往把它们抓来关在笼子里,欣赏它们艳丽的羽毛,听它们洪亮的叫声。在一个春天里,有两只雄竹鸡就被人抓去关在了笼子里。甲竹鸡自从关进笼子后,就不再鸣叫,而且还趁人不在的时候,把艳丽的羽毛在笼子上擦得乱蓬蓬的,看上去像个  相似文献   

2.
我和画眉     
我的外公养了几只画眉,它们身上披着泥土色的外衣,胸前配着几朵红色的胸花。一双圆溜溜的眼睛骨碌碌直转,显得又调皮又敏锐。它们像顽皮的小孩一样,一有机会就打闹,有时互相啄得遍体鳞伤,因此外公只好给它们分家,把它们分别关在几个笼子里。各立门户的小东西们生活得倒挺悠闲自在的,有时站在竿上“180度转体”,有时在笼子顶上“倒挂金钩”,有时还来个“空中连滚翻”呢。看着它们活泼机灵的模样,我常常哈哈大笑。不过,画眉最吸引人的不是它们的样子,而是它们的歌声。它们的歌声美妙动听,变化多端:时而悠长,时而短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它们还…  相似文献   

3.
<正>例题1青青不小心把家里的大鹅和兔子关在了一个笼子里,他数了数,笼子里一共有10个头、26条腿,请问,这个笼子里有多少只大鹅?多少只兔子?这道题是典型的“鸡兔同笼”类型题,只不过是把鸡换成了大鹅。低年级小朋友初次接触这些问题有可能会不太理解,所以,我们采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小朋友解答。  相似文献   

4.
正在数学的发展史,总有一些经典的题型、故事,寓含思维的哲理,启迪着人们的智慧,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在这众多的题型、故事当中,"鸡兔同笼"便是其中之一。相传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从现实的角度来考虑,谁会把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呢?这样的题型仍是"无聊之举";即使它们关在同一笼子里也不必要通过头和脚的数量来算啊。那为何在当代很多  相似文献   

5.
夜莺     
《小学语文教学》2006,(9):57-57
从前有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夜莺。每天傍晚,主人都把笼子挂在敞开的窗口,天黑了,夜莺就唱起动听的歌来。一天夜里,一只蝙蝠落在窗子上头的壁架上。“你干吗在夜里才唱歌呢?”蝙蝠问道“,我从来没在白天听你唱过歌。”“我从前在白天唱歌,”鸟儿伤心地说“,其实,我是在一天早上愉快  相似文献   

6.
开心味道     
《红领巾》2003,(9)
彼得的母亲下班回家,彼得向她诉苦:“妈妈,爸爸今天揍了我两次!”“他为什么揍你呢?”“第一次是因为我给他看了写满2分的记分册。”“那第二次呢?”妈妈着急地问。“第二次是因为爸爸发现那记有个醉汉回家用钥匙开门,弄了半天也没把钥匙插进锁眼。一名警察刚好经过,走过来说:“我来帮你开门,好吗?”“谢谢你。”醉汉回答说,“不过,只要你能固定住房子,别让它转来转去,我自己就能打开。”把分册是他中学时候的。”(陶子)原因房子固定住“咱们别出去,就在你家玩耍。”“玩什么呢?”“玩游戏。我扮演动物园的猴子,被关在笼子里。现在你来逗猴…  相似文献   

7.
邓友祥 《湖南教育》2004,(10):18-20
一、一则教学片断引发的思考前不久,笔者听了一节关于“11~20各数的认识”的研究课,下面是本节课中的一个片断。出示问题(思考题):有两棵树,一棵树上有16只小鸟,另一棵树上有10只小鸟,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使两棵树上的小鸟一样多?生1:16比10大6,6的一半是3,从小鸟多的树上捉3只小鸟放到另一棵树上,两棵树上的小鸟就一样多了。生2:如果小鸟都关在笼子里,将小鸟多的笼子里放飞6只小鸟,两棵树上的小鸟就一样多了。生3:如果小鸟都关在笼子里,就再买来6只小鸟,将它们放在只有10只小鸟的笼子里,两棵树上的小鸟就一样多了。生4:如果小鸟都…  相似文献   

8.
寓言人生     
逃出笼子的鸟一天,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趁主人不注意,逃出了笼子。逃出笼子的鸟,一边飞向天空,一边欢呼:"我自由了!我自由了!""你是怎样获得自由的呢?"一只鸟忍不住问。"过去,我一直被人关在笼子里,现  相似文献   

9.
一只熊呆呆地坐在动物园的笼子里,我们暂且只称它为“一只熊”。什么?他的名字?——噢,写在笼子外面的一块牌子上——“热带雨林棕熊”。然而熊自己却永远看不到,因为他一直被关在笼子里面呢。“那我该叫什么名字呢?”熊每天坐着苦想,像在搜索从前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孙云晓 《小读者》2013,(5):79-80
生活中,有些孩子看起来“很乖”,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警惕了,因为您的孩子很可能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研究动物时发现,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相似文献   

11.
三只小麻雀     
去年暑假,一场暴风雨过后,我和弟弟在树下捉了三只小麻雀,关在笼子里,挂在了屋檐下。第二天,我们发现两只大麻雀在我家房前转来转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想:大麻雀是来找自己孩子的吧?便和弟弟商量:“要不,咱把它们放了,让它们去找自己的妈妈?”弟弟眨巴着眼睛说:“不行吧,这小麻雀的翅膀还没长硬呢,现在放了,包准让咱家的‘欢欢’(京巴狗)给吃了。还是喂大了再放它们吧!”  相似文献   

12.
各中小学现在非常流行关门管理。所谓关门管理就是制定一定的制度,把教师与学生最大限度地限制在学校里。我们都读过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郁闷而死的故事,如果失去了自由连小鸟都会郁闷而死,更何况是人呢?虽然教师与学生不  相似文献   

13.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在没有电击时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1975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兔子、夜莺还是乌鸦,如果长期把它们关在笼子里,不让它们出来活动,只给予他们足够的食物和水,使其打盹睡觉,它们的生命活力就会因此萎缩。等到把它们放出笼子的时候,它们就会表现出异常的结果,兔子刚  相似文献   

15.
在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里,人们通常认为多喝冷饮、开大空调、睡地铺、喝绿豆汤就可以达到防暑的目的了。尤其是躲在那些有空调的房子里,真是凉风阵阵,心旷神怡。但是,你知道吗,如果防暑不当,不但你解不了暑,还会患病呢。我们把这种病叫做“空调病”。患这种病的人是什么症状呢?患这种病的人不仅会经常感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会觉得浑身乏力疲倦,做事力不从心。因此,一般人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感冒,其实呀,这正是“空调病”的症状!那人们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原因是由于夏季外界温度高,湿度大,人在这种情况下,汗排不出去,热量也散不出去,就会为了图一时的痛快,赶紧躲到一个较冷的环境里,哪怕就是“冰屋”!就这样,人的汗毛孔禁不住冷热的刺激马上闭上了,因此汗也就排不出来了。结果就是:体温升高,血管收缩,供血不足。因此,你不觉得晕晕乎乎的才怪呢!  相似文献   

16.
小女孩的名字有点怪:卡兰度列娜,显然她不是中国人。不是中国人,她的故事也不会发生在中国。那会在哪儿呢?在一个奇怪的地方。这个地方属于巫师的领地。卡兰度列娜刚到的时候一点也不知道。她只觉得这个地方跟平时见过的有点不一样,走了好久好久,一个人也没有,一棵树也见不着。当她看到一幢敞开门的房子的时候,想也没有想,就跑了进去。房间里有一个巨大的笼子。笼子好像刚刚才编好,竹子的气味还很浓。可笼子里的一只猫却像呆了很久。这只猫不是站着,而是像鸟一样倒挂在笼子半腰的一根棍子上。“你好,我叫卡兰度列娜,可以坐在这里休息一会儿…  相似文献   

17.
天天用积木搭了一座小桥,一幢房子,一个花园,还搭了一个游戏乐园。天天准备睡觉了,“哗啦——,哗啦——”天天把小桥推倒了,把房子推倒了,把花园和游乐园全推倒了,天天还大叫着:“地震啦,地震啦!”爸爸让天天整理好积木再睡觉,可是天天最不喜欢整理积木了。天天问爸爸:“我可以不整理这些积木吗?”“当然不可以。”天天装作没听到,没有整理好积木,就开始往床上爬。“反正我明天早上起来还要搭的,就让它这样放着吧。”爸爸又把天天从床上抱了下来:“那可不行,晚上小老鼠会把它们拖到洞里去,积木可以成为它们的小床的。”“小老鼠怕什么?”天…  相似文献   

18.
大树     
大城市有很多的高楼,还有很多的矮房子。小小幼儿园就在这很多的矮房子的中间。小小幼儿园什么都小,几间小小的房子,一个很小的院子,孩子们是小小的不用说,几个老师个子也不高。怪不得要叫“小小幼儿园”呢!可是,幼儿园小小的院子里,有一棵很大很粗的大树,比房顶还高。  相似文献   

19.
剥蚕豆     
放学回家,我就看见了爸爸今天买回来的菜,它们都是蚕豆的绿房子——豆荚。许多看不见的蚕豆们还在绿房子里面睡觉呢。爸爸见我对豆荚产生了兴趣,就说:“喜欢不喜欢吃?”我说:“喜欢。”没有想到就上了爸爸的当,爸爸指着一堆“蚕豆的房子”说:“喜欢的话就给我把它们剥了。”爸爸还给我示范了一下,他就去忙其他的事了。  相似文献   

20.
猴子     
公园的笼子里有一群猴子。它们究竟被关在笼子里多久了,已经无人知晓。我们说那是笼子,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它更像网状的大房子,猴子们在里边享有较充分的活动空间。在那空间里,它们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