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元英生命科学名师培养基地的培养模式是"在基于课堂、课程的课题中发展",即以课题推动教师发展,以科研提升教师素养,以研究来形成教师的特色。首先,基地通过大量展示课的课堂实践,来帮助学员认识自身,找到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特长,从而找到自己在专业上的突破口,接下来通过课题的形式,确定自己的发展重点和方  相似文献   

2.
顾志跃 《上海教育》2007,(11A):26-29
10月17日,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基地首批学员结业典礼隆重举行,分属23个基地的319名学员在主席台上接过了鲜红的结业证书。据悉,2006年5月18日,首批学员开学典礼标志着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基地进入了正式的培养阶段。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各基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养活动,在任务驱动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结业典礼上,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志跃代表名师基地管理组作了总结。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和继光高级中学教师陈寅分别代表基地主持人和学员发言。他们在发言中表示,一年来的基地培养成效显著,意义突出,不论是学员还是主持人自身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种提高结合理论和实践,不仅表现在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上,也体现在职业精神的进一步深化和养成上。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对基地培养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师素质的竞争,因而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其水平和效果取决于个人的禀赋和素养,因此,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要靠培训,名师基地的培训方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骏修出席结业典礼并指出,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名师基地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平台,促人发展的平台,助人成功的平台。通过名师基地一年来的努力,上海教育的人才高地在逐渐形成,普教领域的学科群体正在形成,教研文化正在为大多数学校所接受。 5月24日至8月27日,在基地培养的尾声阶段,名师基地管理组对名师基地进行了考核。考核情况显示,基地培养总体情况良好,学员的满意度较高。本栏现刊出此次考核的总结报告,便于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从中借鉴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卢雁 《上海教育》2006,(7B):26-26
在博客鼎盛的今天,社会上关于明星、名流、怪才、偏才的个性博客充斥着我们的眼球,然而,多元的社会并非由担当这些社会角色的人群所组成,被人们普遍认同为国计民生之本的教育,以及教育领域的主体——教师,从某种意义上,他们的作用在社会上的彰显决不在他人之下。于是,“教师博客”这个新名词进入我们的视线,各种因为种种平台应运而生的反映教师的博客群落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不,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基地博客群就这样开通了。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07,(11):19-21
2007年10月17日,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首届学员结业典礼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举行,会议由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处长周国明主持。会上,名师培养基地管理组负责人顾志跃总结了名师培养基地一年来的经验和成果,提出了一种新名师培养模式——基地培养模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李骏修肯定了名师培养基地的努力并对下一届名师培养基地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刊根据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基地的总结报告,选编了一些名师培养的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陶小青 《上海教育》2006,(6A):28-28
继今年年初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培养基地正式启动,5月18日,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基地也迎来了首批300位学员。[编按]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上海市普教系统校长、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上海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制定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2007,(1):18-20
2006年11月23日,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管理组与本刊就“如何观课、评课”这一话题在上海市进才中学联合举行会议,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骏修出席并作了讲话,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上海市各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各位专家就“评课是评价还是评议”“学科特征与评课标准”“评课标准是否必须全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几期中,本刊对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区县中心组高级研修班的培养经验做了报道,总结出了一些名师培养上的经验。如今,本届高级研修班的工作已基本结束。那么学员们的培养实效究竟如何呢?在与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区县中心组办公室的交流中一,我们发现了主持人与学员的成长笔记.发现在其中记录着学员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本期,我们将这些记录呈现出来,让读者能与学员一起体验成长。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2007,(11):22-22
洪东府、陈基福化学名师基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采取集中学习和按需施教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践相结合,按公共、专题、实践和自主发展四个模块分别配置菜单,开展名师培养工作:一是深入了解学员特点需求,制定四个模块的培养方案。基地详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基地自出世以来,就以为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稀缺的通识平台为宗旨。经过一期、二期的实践,基地逐步明确了跨学科名师教育内容应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早在中学阶段就已奠定的基础教育;二是司空见惯的专业教育;三是非常稀缺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卢雁 《上海教育》2007,(1A):34-35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培养工程展示暨杨浦区“三名”建设成果展上,就“现代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论题,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杨浦区四位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于漪、康士凯、陈小英、张治以及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进行同台交流。[编按]  相似文献   

12.
名师培养是一场“造星”运动,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的内涵。名师培养也是一种发展指向,它包含三层意义:一是朝什么方向发展,二是发展什么,三是怎样发展。三者中,朝名师方向发展已经清楚,需要解决的是后两者。笔者以为,与发展什么相联系的应该是促进教师“高阶能力”的发展;而怎样发展的问题,拟结合上海已启动的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工程,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也提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回顾一年来美术名师培养基地的工作,我们在这一年中反复思考的问题就是:何谓美术名师?怎样成为美术名师?由于话题很大,在此只能简略地谈一些我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基地主要采取了针对学员个性化特征,实施专业的精细培养方法去造就明天的名师。基地学习虽然有较完整的培训内容,学员能获得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但如果培养出的学员千人一面,这并不意味着成功。基地活动的小班化使得针对个人特色进行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基地通过导师对学员的"说课""说案"和"说文"三种途径去引导学员攻克自身弱点,获得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08,(6):22-24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论怎样估计都不为高。这个意识对于康士凯老师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四十年特殊的教育机遇时时强化着他的这种意识,并竭力付诸行动,而且这个意识也影响着康士凯数学名师培养基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教育公平呢?  相似文献   

17.
在培训教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英语教师在经过出国培训之后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教育理念也有了转变,他们迫切希望把国外学到的方法和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但是经常处于迷茫之中,不知如何在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之间建起一座桥梁,也不知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在现行的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教学条件下是否可行。因此,在教师培训中,我们思考是否可以通过中外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比较研究探索出教师培训的新路,来帮助教师解决这些困惑。  相似文献   

18.
当下流行的评选考核与集中培训两种模式,在推动中小学优秀教师高端发展方面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中小学优秀教师高端发展的根基应该是在在课堂,应把课堂研究的重心从技艺层面的打磨转向对教学理性的追寻。根植于自身实践、追求教育个性的课题研究,能够实现实践、反思、阅读、研究、写作之间的有效串联,是中小学优秀教师高端发展的载体。基于共同理想的专业团队,可以创造出友好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师生态文化,支撑中小学优秀教师实现高端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钱君端 《现代教学》2007,(12):13-14
"立足之地"可以解释为现有的基础与水平。美国学者爱德华·埃弗里特·黑尔就曾对年轻人说:"在你立足之地提升自己",希望年轻人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获得自身的发展。教师的"立足之地",就是我们永远难弃难舍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学科内培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师专业视野的窄化。教师在本学科中钻得深,甚至对教材的“边角料”也如数家珍,但缺乏对其他学科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框定在狭窄的范围。二是教师创新后续力不足。创新是一个教师专业生命的源源不绝的动力。长期耕耘于一个学科中,教师的学科创新空间日渐减少。因此,寻求教师专业创新发展的新突破口,需要我们打破原有学科内培养的固定形式,尝试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