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教师的作用,是把物理科学“转移”为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或课程、把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或课程“转换”为学生的物理科学的学习活动。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在价值,就是使高师物理系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这些“转移”。由于现行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目标价值,造成其内在价值难以被未来教师认知和实现。因此,必须以实现“转移”为我国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目标价值,改革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2.
对布鲁纳“发现教学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柱  夏欢 《教书育人》2002,(1):10-11
布鲁纳(J·S·Bruner,1915—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任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注重研究学习心理学问题,其学习理论是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又叫认知、发现说。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也就是“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因为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进行学习的方法。用发现法进行的教学叫“发现教学”。以下将从实施要求、公认的优点以及被认为是缺点的表现三方面对…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师的作用 ,是把物理科学“转移”为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或课程、把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或课程“转换”为学生的物理科学的学习活动。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在价值 ,就是使高师物理系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这些“转移”。由于现行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目标价值 ,造成其内在价值难以被未来教师认知和实现。因此 ,必须以实现“转移”为我国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目标价值 ,改革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4.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cognition)、情感(feelings)和动作技能(action skill)领域。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我们的教学大纲就是在参考这个体系的基础上编制的。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睛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对布卢姆教育目标的继承与发展。本文分别探讨了这两种目标的内涵并比较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然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在以往的教育还是在目前的教育中,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往往把复杂的教育活动简化为“教书”,似乎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全部教育的真谛,这种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新课改提出,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才能使所学的数学“活”起来,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注重课堂知识的延伸与科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教师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德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教学中笔者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契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教师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8.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数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需要由主动的认知活动内化而来。数学认知的核心是数学思维,只有把学生的思维启动起来,作为客体的数学知识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就是重视知识产生的思维过程。如果缩短或压掉这种过程,学生得到的只是孤立、零散的知识,而不能使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扩充和改造。数学知识是思维的产物,但是反映到教材中是不…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说“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的确,从物理发展的历程看,物理知识是人类在长期不断的探索中获得和发展的;从个体认知事物的过程来看,主动探究可以说是个体的天性。如果认为物理教育必须遵循物理知识产生、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规律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标准》中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其实质就是一种回归物理和儿童本性的教育追求。在物理教学中,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其现实途径之一就是用“表现性学习活动”来提升物理课堂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对世界现当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教学的主要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的教学,除了基础知识外,还要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激发出反法西斯的情感,达到掌握知识和思想升华两个目的。为使学生接受、贮存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以便转换和使用,应把“二战”的基础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认知结构上,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教育的脚手架,以利学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攀登。使学生经过意义学习的过程,习得新知识,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黎加厚 《上海教育》2006,(8A):11-12
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故事 教育叙事是从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所谓“叙事”(narrative),就是叙述故事。在西方的叙事学(narratology)定义中,是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从人类认知和学习的角度看,“叙事”本身就是一个大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即在语言字训练中,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日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即尽可能创造优美抒情或感人动情的气氛,把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激情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中作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实现“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达到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01年8月江苏省中小学物理教研室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和相关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由刘炳升和李容任教材主编,开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下)两册,于2002年10月经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苏科版”),并于2003年9月进入全国各课程改革实验区,目前正在江苏省五个市的实验区开展教材实验。“苏科版”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全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并努力实现着“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因此,“苏科版”教材的编写避免了把教材作为知识传承的唯一载体,担负起了更多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课堂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那么,物理课堂教学如何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呢?在教学中注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物理课堂教学是以思维加工为中介,通过物理环境与物理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使物理认知结构重新组合,最终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把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机器,采用“填鸭式”教学,因此,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创新意识。而在创新教育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采用“引探式”教学,使其自觉、主动地…  相似文献   

15.
物理课程标准中将“过程和方法”列为具体目标的一维,其目的是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科知识系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学习其中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科学方法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将教材、知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育,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也就是如何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欣 《教书育人》2006,(8):80-81
一、ITILA模式的定义 (一)ITILA模式的定义 “多维一体主题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即“Integrating Theme-based Instruction with Learner Autonomy(以下简称ITILA模式)”,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旨在通过采用多维一体的主题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将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填充式教育转变到“我要学”的主动求知创新式教育中来,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强调任何语言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熏陶法作为品德教育的基本形态是指受教育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氛围式事件中受到无意识的感染,启示、教育,从而潜移默化地向教育目标转化的一种教育方法,熏陶法把教育目标融入环境,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在德育中常常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按形式和内容划分,熏陶法一般分为环境熏陶法、情感熏陶法、行为熏陶法。这三种方法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统一起来正好符合青少年品德的形成过程,因为青少年品德教育的过程实际就是社会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内化为青少年个体道德品质并体现出稳定倾向性的过程,熏陶法的运用使这个内化过程变得自然和谐,使个体品质倾向性变得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8.
电大教师的知识扩展能力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扩展能力”的涵义及其构成“扩展能力”,英文为“OpenCompetence”。早在1981年6月在曼谷召开的“APEID”(亚太地区教育革新和开发计划)第七次地区协商会议上就提出了这一概念,在这之后召开的许多国际地区研讨会上多次强调了它的重要性。虽然对“扩展能力”这一概念的说法没有统一,但基本的含义已为教育界所接受,就是迅速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变化的综合性能力,即将现有知识重新组合为新知识的能力(所谓知识的重新组合,就是把原来几种知识联系起来合成为一种综合知识,或者把一种知识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以新的…  相似文献   

19.
武任恒 《职教论坛》2002,(21):57-57
如果说对于“教育本质”问题的研究,是关于教育“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对于“教育目的”问题的研究就是关于教育“为什么”的问题。职业教育目的,就是回答职业教育为什么的问题。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的目的,离不开对教育目的的正确理解和对当今时代发展的变化的把握。只有把职业教育放到教育这个大的坐标系上去考虑,我们才不会使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教育活动偏离目标和方向。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人的活动。对这一定义的理解,人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会把目光的着眼点放在培养职业所需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不断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认知”、“做事”、“生活”、“生存”是一个整体,强调了个人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身体各方面要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化和整体化,这就把教育、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打破了传统教育仅把学生封闭在学校、固定在课堂培养,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记诵能力的培养的模式。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成人培训必须进行改革,在培训目标、模式、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因为培训是成人教育中一种时间短、速度快、成本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