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任     
上完本学期第一节课,我刚布置好课堂作业,同学们就问:“老师,我们组谁当组长?作业该交给谁?”有的同学说:“语文组长是选的,数学组长是不是也投票选?”我说:“这个学期,数学组长由老师来指定,好吗?”同学们表面上说可以,实际心里在滴咕:不通过公平竞争的选举,咋让人服气?  相似文献   

2.
本刊驻山东胶州小记者陈思远报道如今我们班越来越像“经济社会”了,无论干什么都离不开money。特别是班干仗着有点权,居然赤裸裸地以权谋私。我们班分为八个小组,每组各有一个组长,每天负责检查组员们的作业。谁没完成作业就得上黑名单,然后被teacher猛K一顿,再把作业补两遍,还得写检查,让家长签名,班主任还要抽时间让其当众宣读。正因为有这样强硬的措施,我们班的同学才变得非常小心,写完作业后一再检查,看看有无遗漏。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谨慎的人也难免落下一点儿作业。所以,那些手握“生杀大权”的组长们便按作业的数量和难度…  相似文献   

3.
抓阄     
开学第一天,春风和煦,阳光灿烂,校园里到处都洋溢着热闹和谐的气氛。可在六年(1)班的教室里,几个同学此时正争吵得面红耳赤,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书是我领回来的,这本书应归我!”副班长李超理直气壮地说。“别独断,书是按顺序发到我座位上的,谁也别想争去。”组长万华毫不示弱地说。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我在附小听了一位青年老师上的体育课——甩纸炮,我感觉到这堂课的准备活动也可以算是“精彩片断”。首先,教者用“集合歌”集合学生: 师:看谁站得好? 生:我们站得好,谁也不乱跑。师:看谁站得齐? 生;我们站得齐,谁也不乱挤! 于是,学生迅速地进入了教学情境。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开展准备活动: ①学鸟飞(关节舒展);由教师示范动作。  相似文献   

5.
【情景回放】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小组讨论。立刻。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各小组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由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6.
站队一法     
早上做操,孩子们因人小,站队老是乱糟糟,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站好。后来,我想到呼口号的办法,由一个小朋友领呼,众幼儿齐呼:“看谁站得齐”“我们站得齐,谁也不乱挤。”“看谁最安静”  相似文献   

7.
【情景回放】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小组讨论。立刻。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各小组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由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8.
刚开学,我那一组的老组长已经“远走高飞”了!于是,像我这样的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从一芥草民提升为“代理组长”。几天下来,我工作认真积极,整天跟在老师后面屁颠屁颠的,其目的在于新官上任得树立“光辉形象”嘛!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多“动”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应用,为了今天和明天的应用。教学应以“学”为主。学生不愿学,教师得教学生愿学;学生不会学,教师得教学生会学;学生学得不好,教师得教学生学好:教师的一切“教”的活动,都得适应“学”的实际,“学”的需要。一言以蔽之:以“学”为中心,为“学”服务。谁真正明白这一点,谁就会放手让学生“学”。只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学”,才谈得上教学过程真正以“学”为主。不妨看看四十五分钟内的课堂。该让学生熟读的课文,学生往往得不到熟读的机会;应让学生反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小组讨论,顿时,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由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尹军 《辅导员》2009,(21):7-7
先说“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教师呈现的教材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说,我们教师是“大厨”,为“食客”(也就是同学们)端上来业已加工好的“美食”——知识。今天吃什么?菜肴是如何制作?“食客”不必知道。谁吃得多,谁吃得少?谁爱吃甜,谁爱吃辣?“丰盛的美食”是否合乎“食客”的胃口?“大厨”也不去过问。唯一目的就是,“饭来张口,我做你吃”!  相似文献   

12.
晚上,组长家里灯光明亮。男人们皱着眉,抽着烟;女人们低着头,纳着鞋底。尤其是组长,衔着那没有半点火星的一截烟在屋子里转了好几圈。谁都没说话,屋子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许久,组长把半截烟往地上一扔,进出了几句话:“这事  相似文献   

13.
快期中考试了,我和备课组长一起研究考试命题。在讨论一道题的答案时,我俩发生了争执———“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这里的“圆规”是借代还是借喻?我认为应该是借喻,因为前面已经说杨二嫂瘦骨伶仃像圆规,这里便只用喻体“圆规”来指代杨二嫂。可是,备课组长却说是借代。争论了很久,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本来,作为年轻教师应该尊重老教师,尤其是自己的指导老师。可是我这个人从来就认真,也很天真,总觉得即使我的答案不对,与老师争论也属于“学术问题”,与“礼貌”无关。然而这位老教师恰恰不这样看,他认为我不…  相似文献   

14.
Bank Bash     
4月1日。可是不容错过的“整人”大好机会哦。这一天。大家可以尽管开动脑筋、充分发挥,看看究竟谁能“整”得过谁。谁让咱过的是“愚人节”昵。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写尊敬佩服的人,奇老师讲了三个话题。首先是关于“写谁”的问题。奇老师又出语惊人:“写谁都行。”我们不解地问:“谁都值得我们尊敬佩服吗?”奇老师虽只“嗯”了一声,听起来却十分肯定。他告诉我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自然是大道理。奇老师同时指出,虽然只要用心去发现,谁都有可取之处,谁都可以成为我们敬佩的主角,但也不能太过随意地写。得写我们最了解、最熟悉、交往或相处最久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写得顺手,写得真实感人。奇老师说:“如果你不是编故事的高手,就省点力气,从父母、老师和朋友写起。”其次是关于“如何写”的问题。奇…  相似文献   

16.
单源鑫 《作文》2023,(9):5-6
<正>我哼着小曲儿早早地来到学校,打开书包时,发现竟然忘带作业了。瞬间,快乐的心情被“乌云”遮挡。“交作业了,交作业了!”可偏偏这时,组长来收作业了。我紧张得额头都渗出了汗。组长可不好说话,在交作业方面,她更是铁面无私,“开后门”是行不通的。可是,如果我给妈妈打电话让她送的话,回家肯定少不了一顿“竹笋炒肉”。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只要态度诚恳,老师心情好了,说不定会原谅我呢。我抱着一线希望。  相似文献   

17.
运动狂     
谁说世界变啊变,变得俗不可耐?谁说社会发展啦发展,发展得没人愿意动?我身边就有那么一群“运动狂”,狂得吓人,狂得不可理喻,狂得非常——可爱。  相似文献   

18.
沈静 《现代家教》2002,(4):43-43
在幼儿园中,组长是每个幼儿骄傲的代名词。当上组长,也成为幼儿的一种成绩的肯定。以往,组长一般都由老师挑选每组能力较强或是乖巧的孩子来担当。可是,有谁知道孩子对组长存在着一颗渴望之心呢?一天放学后,当我推着自行车走出幼儿园时,对面牛奶店里的家长匆匆跑过来喊住了我。在与我交谈了几句后,她有点神秘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家晴晴一直想当组长呀。”“噢,原来是这样。看来想当组长的幼儿还真不少,芸芸的妈妈也曾对别人说过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以这样说,谁抓好了作文教学,谁就控制了语文教学成功的制高点。可谓是得作文者得天下。  相似文献   

20.
顾客即是“上帝”,在世界上凡是有商业活动的任何角落,这句话被所有市场经济弄潮儿奉若圭臬。谁为“上帝”考虑得最周到,谁就能讨得“上帝”的欢心,谁就能赚大钱。“上帝”喜欢“新教堂”西方把商店、商场喻为“上帝”光顾的教堂,经商者以为,把商场建得宽敞高大、富丽豪华,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上帝”才肯掏腰包买你的东西。如今,这条经验不那么灵了,设施建造得像英国王室一样富丽或水晶宫一般高雅的商店、商场、百货长廊,生意较之七八十年代,突然冷清了许多。曾几何时,世界上最早兴建的超级市场,令“上帝”备感鼓舞。尽管那时的“超市”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