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宝琴所作怀古诗的寓意向来是《红楼梦》研究者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这组诗是作者对后文情节的暗示。我们可从《梅花观怀古》一诗着眼,探讨薛宝琴在佚文中的命运。从中可看出,现存版本中的第六十四回到第六十九回的情节已被严重删改。  相似文献   

2.
薛宝琴是《红楼梦》中非常特殊的一位女子,她作为皇商之女自幼走南闯北,不仅有机会了解各地风土民情,甚至还能直接接触到外国器物、文学诗歌和各类人群,从她见多识广的眼界、才华横溢的诗情和艳绝诸芳的形象中,可以看到清代中国和外部世界相关生活器物、文学艺术以及文化思想交流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了众多娇美多姿的少女形象,薛宝琴就是这个芳香美丽女儿群中一个特殊的人物。在众女儿“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悲剧中,宝琴算是悲剧色彩很淡的一个,是一位集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气,有独特性格魅力的聚合了大观园中各出众女儿优点的女子,是红楼世界中唯一接近完美的人物。在她的身上体现了曹雪芹关于至善至美的人的最高体悟,表现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她是曹雪芹在缺失里营造的完美。  相似文献   

4.
明义《题红楼梦》第七首第二句是"不记金钗正幅图"。有人怀疑"正幅图"是"正副图"之误。钞本写的是"正幅"。《牡丹亭》里有"金钗"入"图"。对《牡丹亭.幽媾》的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风流幽会,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宝玉在梦中和金钗(小名"颦颦")的风流幽会。对《牡丹亭.写真》里的杜丽娘的题诗和柳梦梅的步韵,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了宝玉在梦中对金钗的题诗而步韵。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宝玉梦见的是一幅图,而不是多幅图(十五幅图)。明义可能运用了"正"与"整"通假的知识。宝玉、颦颦与柳梦梅、杜丽娘,皆为"情痴"。《石头记》第51回薛宝琴的《梅花观怀古》,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可能是宝玉写的"步韵"诗。  相似文献   

5.
明义《题红楼梦》第七首第二句是"不记金钗正幅图"。有人怀疑"正幅图"是"正副图"之误。钞本写的是"正幅"。《牡丹亭》里有"金钗"入"图"。对《牡丹亭.幽媾》的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风流幽会,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宝玉在梦中和金钗(小名"颦颦")的风流幽会。对《牡丹亭.写真》里的杜丽娘的题诗和柳梦梅的步韵,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了宝玉在梦中对金钗的题诗而步韵。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宝玉梦见的是一幅图,而不是多幅图(十五幅图)。明义可能运用了"正"与"整"通假的知识。宝玉、颦颦与柳梦梅、杜丽娘,皆为"情痴"。《石头记》第51回薛宝琴的《梅花观怀古》,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可能是宝玉写的"步韵"诗。  相似文献   

6.
<正> 《红楼梦》第十七回写了大观园里最后一次诗会。这次聚会以柳絮为对象分别选调填词。参加的共有六人,即史湘云、贾探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薛宝琴。这些人虽然歌咏的是同一事物,但反映的主题却各不相同。有的是曹雪芹替小说中的主人翁抒发理想(如大家一致重视的宝钗的《临江仙》),有的则是曹雪芹借小说中人物的笔来抒发自己的政治倾向。薛宝琴的《西江月》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在《红楼梦》七十一回中,明确提到了贾母的年纪"八旬之庆",而从《红楼梦》三十九回和四十七回中两次间接提及贾母的年龄等语及从清代婚俗制度等方面进行考证,"八旬之庆"实有明显的"谬误",应为"七旬之庆"才符合历史生活原貌。  相似文献   

8.
钗黛合璧众美归一——《红楼梦》理想女性的审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虽以真实为创作原则,但其中又不乏作者关于理想女性的审美构想。这个构想就是钗黛合璧,兼取众美之长。《红楼梦》的作者首先将这个构想落实到秦可卿身上,其次,又着落在薛宝琴身上。然而,构想终归还是构想,现实中的她们无一例外地都进入了薄命司。  相似文献   

9.
<正>曹雪芹笔下有众多惊艳的女子,有"一枝红艳露凝香"的宝钗;有"雨露枝头日生辉"的探春;有"自然富贵出天资"的湘云;更有"露染燕脂色未浓"的黛玉。人们更习惯于把聚光灯打在"十二钗"的身上,而较少的关注"十二钗"之外的薛宝琴和邢岫烟,而此二人又是一对具有可比性的人物。一、一个艳如红梅,一个清若水葱宝琴的美可以用冬日中耀眼的红梅来比拟,是"惊艳"的,从她的出场就可以看出。第四十九回中宝琴尚未现身,宝玉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众多内蕴丰富,深刻感人的文学形象。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描写众姐妹大设春灯雅谜。写道:“……宝琴走过来笑道:‘我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众人听了,都说:这倒巧,何不写出来大家看一看。”薛宝琴写出来。但大家却猜不着。这十首怀古诗成为《红楼梦》一大悬案。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某些情节和文字可从前人的小说、诗文中找到来历,有些还在前八十回中出现过,这应该是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能作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不是同一作者的"理由"。相反,后四十回中出现前人写过的情节却胜过前人、超越前人;有些情节看似同前八十回重复,却是前半部作品的发展,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水平,说明整部《红楼梦》只能出于同一作者。  相似文献   

13.
刘文琼 《文教资料》2021,(2):18-19,9
赵姨娘,《红楼梦》中描写的荣府二老爷贾政的妾。她身份低微,生有一子一女,言行无状,常惹是生非。贾探春,荣府贾政的庶出女儿,生母赵姨娘。本文以《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赵姨娘和探春的言语行为为语料,分析她与探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和性别研究以及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以史湘云、薛宝琴为中心,跳脱出人物单纯的生物性别,重点把握人物更深层次上的社会性别,对人物的性别视角进行多方位解析,探讨并重新阐释《红楼梦》中众多女性形象身上特殊的文化意义,并在特定角度概括《红楼梦》中“女性的男性气质”这一超越人物所处时代的人格特征,揭示出其超越生物性别的独特性,从而展现出作者曹雪芹卓越的艺术追求和人文创作  相似文献   

15.
崔玲玲 《时代教育》2012,(7):139-140
王熙凤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她作为大观园里的管家奶奶,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事情,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为了能够让自己始终处于掌权的状态,她有一套自己的交际方法。在此,作者主要整理了《红楼梦》前四十回中王熙凤的所有对白,分析研究了她的语言特征。并且作者结合了美国语言学家Grice(1967)的合作原则理论,从王熙凤的语言特征角度试探会话含义的类型和设置会话含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第四回中,“葫芦僧”给贾雨村一张“护官符”,介绍了金陵地区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七十回中的五篇《柳絮词》不仅语意丰厚而且饱含深蕴。它们出自六人之!zr却同写一物,同述一物又各有不同,在“柳”与“我”之间的变换过程中呈现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曼妙情境。这组词中“韶华”与“东风”两词的反复出现,不仅表现了黛玉和宝钗赛词的“对撞”,而且加深了读者对宝琴、黛玉和宝钗三人写作水平及其异样情怀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薛姨妈是《红楼梦》中的陪衬人物之一。然而,她既不同于攀亲上门打秋风的刘姥姥,也有别于母女双双来京投靠邢夫人的邢嫂等人。在全书中她承担着一个较为重要的角色。薛姨妈最初携带子女搬进荣国府,并不是象某些论者所说的“薛家有财无势,或者是宝钗为了爬上宝二奶奶位置就赖着不走了。”而是奉今上旨意特进京送女待选“才人赞善”之职而来的。当时,薛姨妈的胞兄王子腾系京营节度使,后升任为九省统治的封建大吏,将薛姨妈嫂夫人留在京都。薛姨妈家在京中有几处房舍,自然是不愁没有宿处的。他来荣国府后,因贾母、贾政的热情挽留,并且也能和胞妹王夫人朝夕相处,共叙家常,这才在荣国府住下来。  相似文献   

19.
据《人民文学》杂志网站称,今年第四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将重点推出《刘心武续红楼梦》。该刊第四期将发表《刘心武续红楼梦》28回中的前14回,这是整个续书中的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20.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老年妇女,形象生动,在《红楼梦》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她是慈祥的母亲,为儿女的生存扯下了自己的尊严,勇敢地去乞讨;她是一名知恩图报的农妇,尽自己所能"带着精挑细选的果蔬"来还情;在贾府危难时刻,她善良、勇敢而有谋略,成功救出"大姐"。她的形象塑造衬托了贾府的掌权人,纵情享乐的贾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