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透视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论,也是生活与教育关系的进一步说明,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的实施原则。陶行知这一理论命题对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实施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创造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至今仍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本文围绕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献身教育"与"教学做合一"理念探索聋校的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其生活教育思想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现阶段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缺乏针对性、忽视对象特殊性、未能形成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脱节、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对此,借鉴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念,指出体育院校要提高认识,建构全员育人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知行合一,发挥实习、实践、服务的教育功能,旨在为体育院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体育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晓庄师范是陶行知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见证。重温“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理论及其实践 ,领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乃是教育之真谛。  相似文献   

5.
拜人民为师     
学习课文《陶校长的演讲》,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关心我们少年成长的陶行知。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早在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他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倡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拜人民为师。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教学做合一”理念,本文探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意义,首先挖掘“教学做合一”的深刻内涵,接着对当前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对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1 地理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和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学科本身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充满生活味.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涵“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中职物理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物理观念、模型构建、科学思维、教学方法的培养;特别强调教师要“做中教”、学生要“学中做”。这正是和陶行知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完美统一,也体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和时代意义。本文将从物理课堂入手,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阐述在中职物理课堂实施过程中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创造活动。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的“真善美之三德”。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美育尤为重要。当前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重视美的教育。修订后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带来诸多问题。受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力"等生活教育思想的启发,适当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生活的衔接,用大语课解决学生实际需求,强化课程的实用性;在教学方式上,促进大语教学的生活化和实践化,将有助于化解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怀特海和黄炎培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教育家,两者的教育思想都包含了丰富的职业教育观。怀特海认为,职业教育的理念是工作、生活、娱乐三位一体式,职业教育的内容为人文、技术、科学水乳交融,职业教育的过程即浪漫、精确、综合应用三阶段螺旋式上升。黄炎培以“谋个性之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理念,认为职业教育的内容应注重普职融合,在教育过程上推崇“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从教育之理念、教育之内容、教育之过程等三个维度分析比较怀特海与黄炎培职业教育观异曲同工与各树一帜之处。启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要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实现“通专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三基”教学在我国学校教育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课程教学思想,有研究显示,尽管“三基”教学具有广泛的认知度,但是关于学校体育课程“三基”教学的文献十分少见,相关观点零星见于各类学校体育思想论著中,并且尚未形成一个共识。运用内容分析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学校体育课程“三基”教学的思想流变历程、学理阐释与研究聚焦3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后认为:1)学校体育课程“三基”教学思想流变历程呈现出“三基”教学思想与体育课程教学相结合到融入体育课程再到由旧“三基”向新“三基”转变的主要脉络。2)学校体育课程“三基”教学思想的学理依据是本质主义知识观;学校体育课程“三基”教学思想的本质体现了体育学科特性;学校体育课程“三基”教学思想的实践准则是精讲多练与讲练结合。3)学校体育课程"三基"教学思想研究中聚焦的问题:使用“基本”或“基础”时的“三基”概念内涵不明;“三基”的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辨析;学校体育课程中运动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旧“三基”教学向新“三基”教学转变未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领域出现的主流体育教学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对当时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价值及其历史局限性,提出:体育之所以存在于学校教育之中,源于体育的独特教育价值,即对“健康向上、不懈奋斗”体育精神的追求,这是体育教育之根本。体育教学的最基本任务是授予学生实现这一追求的基本工具———运动技术。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确立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最基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的视角对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认为学校体育已经远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扭曲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赶超型”体育导致我国体育项目和民族生活的不相符;提出让体育还原生活,从生活中提炼体育,使学校体育教学理念贴近生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试论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科学教育哲学所提出的适应与转化这一教学基本原理去研究、阐述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指出“明确意义,增强兴趣”“逐步深化,周期跃迁”“掌握结构,培养能力”这三条原则是武术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是知识社会中的产物,通过系统深入的透视,揭示其体现出的身体力行与实践的接触、从实践中感受体验知识的思想与教育中的“一致性”认知理论的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个体发展的实现是实践中的意义建构和社会实践中人际的交往、合作。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实践教学,发展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重视学生知识的转化、创造;交互合作促进个体发展。对此,面对知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时,去知识“魅化”,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改“通才”理念,培养应用型、行业性人才;破“孤独与自由”,构筑合作生活。  相似文献   

17.
诚信作为当前社会最需要的道德品质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诚信教育刻不容缓,但现实中诚信教育脱离了生活基础,被灌输,被拔高。校园童谣来自小学生生活,贴近小学生生活,反映小学生生活,通过童谣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目标定位,实现童谣与德育合一;深入钻研,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注重教学原则,创造"无痕教育";进行教学评价,保证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宗旨之一。生活化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取向,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建构生活化的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缔造适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建设等途径,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融通,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生活化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9.
“创建安全学校”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的基础,也是普通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搞好“创安”工作,不仅有利于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秩序,更有利于深化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创安”工作首先要确立“稳定压倒一切”的中心思想;其次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第三要采取“打击、防范、宣传、教育、管理、建设”等手段,多管齐下,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各种综合治理机制。在“创安”工作中,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计划,明确职责分工,严格规章制度,立足重点要害部门,合理统筹协调。具体而言,要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倡导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理念,并强调本课程教学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生活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活动,其中包括机体,也包括环境;既包括人们所做的、所追求的,也包括人们怎样活动和接受活动……”儿童是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