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中国青基会于 1998年 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如今已有 2 9个省、市、自治区的 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活动越到后来家长们越认为 ,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 ,气质也高了 ,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古文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主任陈越光与中科院院士杨叔子于 2 0 0 0年 11月 2 9日的谈话语 )。紧接着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 (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 0篇 ,含课文 ) ,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 80首。再紧接着 ,下发…  相似文献   

2.
诵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诵读训练,这是提高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势利导养成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诵读与思考结合,与写作结合,口脑并重,心手相应,对学生语文功底的形成,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如何将语文教学同经典诵读有机结合,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经典诵读的语文教学价值出发,认为经典诵读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关注经典诵读,在经典教学时,可采用情境法、美读法、熟读成诵法,将经典诵读与学生的日常语文学习相融合。  相似文献   

4.
浅谈诗歌的诵读与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宋群 《学语文》2002,(5):18-19
诵读是我国古代私塾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诵读的好处很多,而且早已被人们了解和认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精读、多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读书破万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根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可以增加积累,培养语感,从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诵读过程也是一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娴熟的诵读技巧及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薛剑峰 《现代语文》2005,(5):104-105
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诵读.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就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前人的学习经验,今天仍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教师须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诵读中培养语感,加强对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学习与记忆,以逐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9.
诵读是一种学习方法,也适用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学者都重视读在语文中的巨大作用,朗朗的读书声也被看作是语文课的象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对中学语文教学朗读的关注度是极高的。  相似文献   

10.
诵读教学,是针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全面整理和学习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秀理论和经验,并以新课标为指针所提出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有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常见的是教师进行文白互译和古汉语语法知识的讲授教学,有时教师也会在组织教学时请学生朗读或亲自进行范读,但文言文育读学习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语言依赖于习得,虽说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为了用文言句式去交流,但育读量不够,会导致对语言没有整体的感悟。当然,在今天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杨海琼 《师道》2004,(11):33-33
时下许多语课都变成了语分析课,一篇原本活色生香的佳作,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下,被机械地肢解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生字词、精彩章句。这样做,不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失了血液,没了活力,变成一堆让人生厌的杂碎;不仅败坏了学生学语的胃口,而且扼杀了学生学语的兴趣,更别说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了。  相似文献   

13.
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许多老师虽然都意识到诗歌诵读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一)力度不够。设计教学法时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到了诵读法。但课堂上却很少着力,或昙花一现,或浅尝辄止,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或醉翁之意已忘洒。(二)生硬无趣。课堂上有读书声,但声非琅琅,是扯天扯地的喊读。是梗着脖子的硬读.是不得不读,是“应景”读,投有创造性,与诗歌的本相失之交臂。渐行渐远。面对中学生日见式微的读诗热情和日趋单薄的传统化底蕴。我们不禁反思:如何让学生爱上诵读?如何让诵读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  相似文献   

14.
诵读欣赏是一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素养,具有良好的语言示范效应,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诵读欣赏却呈现出一派凋零喑哑的景象。语文教育理论家往往相信并习惯于视觉阅读的强大的信息提取能力,却忽视了文本听觉阅读对处于心灵孕育期的学生的重要性。而工作在一线的许多语文教师,其教学目标是直接指向各级考试的,而此类考试并没有设置听觉阅读的评价与考核,只关涉文字的书面阅读和文字的填写,诵读欣赏当然就不会列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内容当中。  相似文献   

15.
要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教学中去,就必须重视诵读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能力,课改才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诵读的过程有“四步曲”:初读——咬文嚼字:再读——庖丁解牛;熟读——进入情境;背诵——回忆再现,四步曲是由高到低,由慢到快,由点到面,由语言到篇章结构的阅读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大学毕业后走上讲台开始,就觉得语文教学有些不对劲:“满堂灌”“一言堂”的问题非常突出,教师讲得如痴如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从那时开始,笔者就着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尝试,笔者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加强诵读教学,努力找回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着重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1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诵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及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语文教材中明确规定了高职学生诵读的篇数。这说明了诵读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在高职语文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这个问题,并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谈谈我的认识和一些做法。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此法创设历史久远。古称“讽诵”,最早见于《周礼》。郑玄注释:“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讽,“背文”,即背诵;诵,“以声节之”,就是朗诵。时至朱熹,倍加强调:“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然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今人王力教授也主张:“只有熟读一二百篇古文,然后感性知识丰富了,许多书本上所未讲到的理论知识,都可以由自己领悟得来,这样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才能真正地掌握古代汉语。”这样看来,诵读法就是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字,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训练读书技巧,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记忆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