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精英化和大众化阶段后,进入普及化时期,而美国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在这三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特色。通过分阶段的论述,尤其是对当前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为后发展的中国提供制度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日大学招生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主要是“综合选拔制”.而日本的大学招生制度主要是“高考制”。美国和日本的大学招生制度各具特点,互有区别。但也存在一些普遍的规律。研究这两个国家的大学招生制度及其特点.对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招生对象涵盖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分为普通中等教育毕业证书考试和中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招生录取包括限额专业录取和非限额专业录取。本文从招生对象、招生考试及招生录取三个方面分析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招生制度,可以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招生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陈卓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3):98-104
关于大学制度变迁的研究,除了宏观与中观层面的性质和动因分析,微观机制研究也十分必要。本文以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二战后哈佛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变迁。围绕着“学业资本”与“品位资本”之间的角逐、“贤能主义”与“世家优先”之间的较量,从变异、选择和遗传三个方面,揭示大学制度变迁的微观机制。“变异”意味着产生关于特定大学制度安排的(新)观念;大学制度变迁的“选择”环节包括政治动员和权力斗争两个阶段;大学制度变迁的“遗传”阶段也可被理解为对特定制度安排的选择,它包括规则的制定及其合法化、稳定化和复制。“为承认而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哈佛招生制度改革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5.
由高中毕业证书考试和大学招生录取两个部分组成的澳大利亚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具有"多元而又统一"的特征。其中,"统一"是指各州大学考招制度的总体框架与运作机制相似;"多元"是指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各州的考试评量方式复杂,大学录取途径多元。澳大利亚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可以在"考招分离"、学生学业成绩评量、大学招生社会化管理、考试招生制度与中、高等教育制度之间的联系等方面,为我们带来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以维多利亚州为例)的高中课程体系与大学招生制度的调研,分析了两国大学招生制度中,学生高中课程修习与大学志愿专业的相关特点,并就完善我国大学招生制度提出若干建议:强调大学招生制度设计的基础教育立场,关注考试评价标准与高中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促使高校招生的功能从"学力选拔"转向"专业选择";统一制定高校大类专业的高中限定修习课程目录,加强大学专业与高中课程修习的相关性,建立沟通职业生涯发展的高中课程组合等。  相似文献   

7.
简论台湾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台湾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中央教科所柳芳台湾高等教育招生运作采取的是大学联考制度,该制度是从1954年开始试行的。在试办过程中,台湾“教育部”1976年改革了联合招生体制,成立了大学招生常设机构——“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40年来,大学联招只在1...  相似文献   

8.
大学招生制度是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系统中是大学与中学相互衔接的中间环节。它对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和中等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改革大学招生制度是一项至关紧要的工作。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以来,不断地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使我国高考制度日臻科学和完善。现将发达国家大学招生制度进行一些比较,或许可以从中学习国外的某些有益经验,作为我国招生制度改革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研究韩国各个时期大学招生制度入手,着重分析现行的招生制度,从而探索其科学性与不足,力图对我国的大学招生制度改革有所借鉴.一、1994学年度大学招生制度针对大学招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韩国政府一直力图制定一个更加合理的方案.从1985年4月起,韩国有关方面就开始研究招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问题.1985年4月至1987年12月,韩国教育改革审议会对教育改革方案进行了审议.1988年5月至1989年10月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组织了两次公听会、四次讨论会,征求大学、教育厅、高中等各方面的意见.1989年12月至1991年2月,中央教育审议会  相似文献   

10.
王昕 《文教资料》2008,(9):83-84
教育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美国力求将"公平"体现在大学招生制度上.本文分析了美国大学招生制度中的公平性的特点,希望对我国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下称西德)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历史上进行了许多次有名的教育改革。1812年洪堡德改革中,建起德国的大学入学招生制度,延继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西德大学招生制度有许多值得世界各国注意的特点。一.大学招生制度西德大学入学考试不是采取竞争性的选拔考试,而是采用资格考试制度。完全中学  相似文献   

12.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自主招生与招生考试专业化、常规化是高校入学制度选择的重要趋势。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其自主招生考试模式上的差异,是大学招生与考试形式不同组合的结果。复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进程。  相似文献   

13.
韩国大学招生制度第12次改革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战后韩国的大学招生制度进行了数次改革。本文通过对1996、1997 两学年度韩国大学招生制度的比较与分析,揭示了其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正处于改革中的大学招生制度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大学招生采取证书制度模式,其招生条件、招生程序等具有明显的特点。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德国高等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种改革对学生申请进入大学学习的情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德国的高等院校的招生制度对我们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主招生制度是大学准入制度的核心之一,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受政治体制、法律传统、社会形态的影响,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制度各有千秋。在招生机制上,哈佛追求学术独立,复旦注重政治功能;在招生标准上,哈佛强调能力,复旦侧重水平;在招生程序上,哈佛崇尚自治,复旦偏重法治;在招生来源上,哈佛取向开放,复旦看重地域;在招生考试上,哈佛主张多元,复旦倾向统一。总体而言,哈佛大学自主招生体现出大学自治的特色,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则具有政府主管的倾向。通过对二者的比较,为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作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几经变迁,17世纪到19世纪的大学属于精英教育,大学和申请者的数量都较为有限,招生制度体现为自发零散的个校筛选;进入20世纪后的百余年,加拿大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招考制度也变化迭出。二战前的各省多采取省级统考制,学生在高中阶段通过参加"初级入学资格"和"高级入学资格"的考试获得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入学资格;二战后加拿大的高等教育迅速步入大众化阶段,省际间学生流动频繁,对国家统一外部考试的呼声日高,加拿大于1969年进行了历史上首次全国性的统一考试。然而由于缺乏信度和效度等原因,全国统考制仅维持了3年。此后,加拿大高校开始了综合选拔制的实践,即以学生的高中成绩为重要录取依据,选拔性招生与开放入学并存、高校自主招生与省内集中申请并行。目前,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深入发展的阶段,如何在现有招生制度的框架内确保高校入学机会在社会阶层、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合理分布,成为政府和高校需要携手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考试经历了自主招考、统一招考、自主招考和大学联考并存等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立大学一直秉持选拔国家精英、促进公平竞争的基本理念。影响大学考试招生理念形成的因素不仅有学校的办学宗旨,还包括大学管理者的人才观和考试观。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考试招生理念影响着学校的招考实践,对当前大学自主招考改革也留下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中枢神经",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对各级各类教育都有重要影响。大学自主招生是现代大学的共同特征,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点。日本与我国同处亚洲,同属儒文化圈,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轫期曾深受日本影响。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最终形成以"大学自主考试招生,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审议会引领社会参与"为特点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较  相似文献   

19.
民主革命时期,解放区大学的招生方法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改变。本文试图分三个历史阶段来分析它的演化进程:从开始招生方式的随意,到大学招生考试的出现,直至与现代大学招生方法的完全接轨。通过这种分析展现解放区大学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的招生政策是高等教育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大学的招生政策奠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基础,对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完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以民国各个特殊时期为出发点,研究各个历史时期高校招生政策,从而探索出对当代高等院校招生政策具体可行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