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玲 《中学文科》2006,(3):81-82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中国网民的数量已超过2000万,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约中五分之一。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优点、又有信息量大,传播及时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有助于中学生认识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变化。上网学习、娱乐、获取信息、沟通情感,成为中学生课余生活的新时尚。  相似文献   

2.
学生品德不良主要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经有轻微的犯罪行为。作者分析的是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措施。大量教育实践证明,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得到矫正或改善的,关键在于根据有关心理学、教育学有关理论采取符合学生心里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点的教育措施矫正学生品德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学生吸烟的现象比较普遍。通过与中学生的广泛接触和交流,我了解了学生吸烟的动机和吸烟的目的,发现很多学生的吸烟行为并不是思想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我们平时过多关注对学生品德行为的矫正,而忽视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报纸上曾经登载着这样一件事:某重点中学的一名学生,暑假期间迷上了玩电子游戏,受到母亲的严厉批评,其母在盛怒之下骂道:“你去犯罪嘛!”第二天,这名中学生还想着母亲的话,你说我会犯罪,那我就犯吧!于是,抢劫路上行人的包,被警方抓住。这就是一起典型的由逆反心理引起的违法行为。 所谓逆反行为,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的语言和行动。逆反行为是逆反心理的表现,从表面看,它是一种对抗行为,即不服从或者有意违抗教育者的说服和命令,而且这种反抗行为往往有一种盲目性,当然,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行为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生理的日趋成熟与他们的能力、社会经验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使中学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通过对学生中相对来说更容易产生,对学生影响较大的行为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希望能够帮助教育者(教师、家长)正确恰当地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防止行为问题的恶性发展,同时,帮助学生预防行为问题的发生,正确认识、处理已发生的行为问题,从而使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性格可塑性较大,只要教师弄清学生不良思想的具体情况,了解清原因,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我认为.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可以从以下阶段和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7.
结合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通过深入了解和仔细分析存在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中学生的诸多案例及其主要特征、家庭背景和成长过程,与学生推心置腹的心灵沟通,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采用了解情况,弄清其成因;表扬奖励,促使其醒悟;劝导批评,促使其转变;信任激励,促使其自新等策略对存在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诸多中学生进行教育、转化和矫正,并附以具体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越来越重,可是作为英语教学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听”它的教学却使人忧心。下面,笔者将对这一现象作一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赵秀珠 《江苏教育》2022,(56):39-40
通过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学校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干预策略。学校要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策略,预防其他学生出现模仿行为,从而有效地应对学生的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群体,其思想品德形成、心理发展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他们愿意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对高科技电子游艺、互联网络,更愿意去接触、学习。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民约有2000万人,其中青少年占74%。而互联网上大约50%的无益信息和不健康内容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侵害。  相似文献   

11.
国内中学生"网恋"专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16所中学的调查发现:有两成左右的被试有网络恋爱的经历;多数中学生"网恋"的方式仅限于在网上聊天、见面;在选择网络恋人时,中学生倾向于"人品"、"容貌"和"只是感觉";大部分中学生只把网恋当作一种感情游戏.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其薄弱环节。无论是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的选择,还是评价方式,都不利于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改善科学教育的具体措施为: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中形成科学精神;课程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体现科学发展动态;施行以倡导科学精神为主的学习行为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疏导与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突出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严重,人际关系紧张,自我意识过强,心理行为偏执,情绪起伏不定,极端心理严重等.对中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疏导与干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抓住心理健康课程这条主线,建立心理预防干预体系和学生自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课堂中教师发怒现象普遍存在。应客观、辩证地看待小学课堂中教师的发怒,不能简单地把教师的发怒行为定性为一种非理智的“反教育”行为。教师发怒的诱因来自两个方面:学生方面的诱因和教师方面的诱因。教师发怒的结果可能产生有害于教育活动的负面影响,也有可能产生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正面功效:教师发怒结果的性质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发怒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因具有同一社会心理而发形成的共同体,它与正式群体共同构成学生人际关系的总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成效。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学生非琥式群体,对于加强教育的有铲性和实现党校的培养目标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生近视率的调查,分析了中小学生的近视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之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一些“防近”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耳他中小学生"SEBD"现象正呈上升趋势,这种状况与马耳他中小学采用的以呵斥、顺从、奖惩等为基本手段的专制式管理模式,以竞争、淘汰、成绩等为基本特征的非依附式培养模式,以甄别、归类、定势等为表征的贴标签式管理机制有着密切关系。鉴于现实状况,马耳他创设了一个多层次、跨系统的全国性管理架构,在下上联动、校地结合教育机制的保障下,通过主辅联合、专代协作的运行体系的合力作用,缓解学生的"SEBD"。  相似文献   

18.
在陶行知丰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有大量关于教材的精辟论述,如教材是满足一定目的、能够使用的、生活的工具;各级教育部门要有教材建设规划;教材编写者必须了解儿童生活,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编写的程序和体例要灵活,要具有特色;学校有对教材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教材评价重在教材的精神价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赋予教师一定的教材选用权,倡导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应在生活和社会的广阔空间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等。这些思想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材建设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礼记》中除了某些繁文褥节不合时宜及有些思想是唯心糟粕之外.大部分内容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某些思想光华。对治国安邦起良好的教谕作用。尤其“入世”思想更显可贵。《礼记》指出礼对“入世”的人具有积极意义,该书教导人们如何行礼处世.指出“入世”行礼旨在使国家大治久安。礼是一种思想意识,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与制度。对《礼记》思想进行扬弃,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遗产的唯物主义态度。在全国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中.《礼记》一书不失为有益的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网络生活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江西省从4个城市抽取了8所1056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为样本,从中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中学生网络生活情况、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等3个方面,对中学生网络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测试。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和检验.发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和特点,并由此得出相关结论:中学生对上网有强列要求;上网成了人际交往新动向;要正确引导——宜“疏”不宜“堵”;要创造适当条件;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