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制度一直是政治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传统制度主义以制度为中心来考察历史.新制度主义是在批判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反对把个体行为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重视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新制度主义又可分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又称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个理论流派.目前,它已在西方政治学尤其是美国政治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历史回顾与现实观照两个层面上,试图勾勒出西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完整画面: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什么?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解决了政治学中的哪些问题?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3.
政治学视野中的社会学制度主义学派: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学制度主义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对于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理解政治组织的行为,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描绘出社会学制度主义学派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它所关注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一种新兴范式。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马奇(James G.March)和约翰·奥尔森(Johan P.Olsen)的《重新发现制度:政治的组织基础》在具体分析了当时政治研究范式(主要是理性选择理论和行为主义)不足的基础上,以制度为核心,从制度与文化、制度与行为、制度与偏好等方面分析了政治行为、政治制度等的发生和发展逻辑,初步勾勒出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研究取向,构成社会学制度主义研究乃至整个新制度主义的经典。其中,关于政治制度的本原、变迁与设计的探讨是该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制度主义因其独特的方法论特征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独树一帜,并与以比较方法运用为学科特征的比较政治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两者共同的研究旨趣与问题意识使得他们之间围绕制度的重新发现、历史比较方法的运用以及中层理论的构建等方面实现了紧密的结合,解决了比较政治学在行为主义范式下面临的困境,从而推动了比较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检视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主要流派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论整合的必要。在理论运用上,我国学者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用于分析国有企业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与企业关系、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整体性政治经济变迁以及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和当代制度建设。在理论研讨上,我国学者主要是将制度变迁理论与马克思的国家观相比较,并提出了区别于新制度主义中层组织决定论和个体行为偏好决定论的整体主义的制度范式理论。  相似文献   

7.
2007年末涤荡开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地区主义极有可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解释地区主义的政治学理论根植于地区主义的发展进程.通过系统梳理这些理论,可以发现它们的演进逻辑和持续改善,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卓越  张珉 《教学与研究》2007,3(11):80-87
新制度经济学批判新古典理论过于抽象,但自身也未能很好地解决制度研究的现实性、历史性和社会性问题.在新制度经济学陷入困境的同时,政治学领域兴起了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浪潮.本文从制度观,制度对行为的影响,制度变迁理论、历史、社会背景和文化在制度研究中的地位等方面,对政治学新制度主义三个流派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蓬勃发展可能为新制度经济学走出困境带来的启示及其对我国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的重要分支,在制度内涵及核心假设方面都有其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末被应用于欧共体/欧盟研究以来,其学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它对欧洲一体化为何制度化以及如何被制度化提供了一个比较精细的理解,受到学界关注.本文试图概括分析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基本特征及核心假设,阐析其对欧盟制度运作的经典解释,并就其理论解释优势及局限性进行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制度研究是政治学的基础。新制度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全新理论,绝不是旧制度主义的简单“回归”。本文回顾了政治学中的旧制度主义,在论述新制度主义产生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对旧制度主义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组织从三个层面被“嵌入”中国高等教育“组织场域”:社会规范层面主要由教育部所制定的强制性政策法规进行构建;社会关系层面在独立学院与社会的博弈、独立学院与普通民办高校的博弈及地方政府的“推力”下进行构建;文化一认知层面通过“嫁接”公办高校与坚持“非营利性”组织两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2.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在对传统政治学与行为主义政治学结合基础上的扬弃与超越。它经历了一个兴起、运用与总结及反思的发展过程。从制度与作为政治主体的个体关系这一角度看,在政治学的发展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研究视角的转变,即古希腊城邦政治中人与制度的原始互动观——向中世纪神学政治中人是制度的被动接受者的观念的转变——再向近代政治观中强调个人对制度的设计主导作用的转变——最后向行为主义革命后现代政治学对制度的反思及制度与个体关系的重新思考的转变。经历第三次转变后的个体与制度的关系,是一种多维的、立体的良性互动关系。对这种关系的清楚认识,有助于个体在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政治学: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治学发展的系谱上,既有革命性反叛也有连续性继承。古典主义政治学所确立的政治学传统是整体主义视野下的制度中心论以及制度与价值的合一性;作为反叛政治学传统的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则是个体主义视野下的行为科学;而以制度为中心的新制度主义则兼具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特征,从而为整合政治学提供了可能并是通向新古典主义政治学的桥梁。新古典主义政治学包括制度中心论、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以及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温格斯坦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月军 《教学与研究》2005,12(12):64-70
温格斯坦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了制度的生成因素、维系与演化过程与影响,并把结论运用到民主制度的稳定性、有限政府、民族国家兴衰、经济增长等问题的研究,认为不同环境中的制度选择与制度结构对博弈结果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燕 《江苏高教》2006,(2):14-17
本文是对大学排名的一种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考察。文章阐述了大学排名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市场指引制度在美国的兴起与构建,及其该制度在向中国传播时所陷入的误区、由此带来的制度后果。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新制度主义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教育社会学体系中的新、旧制度主义分析的理论,认为新制度主义分析不仅拓展和深化了“制度”的概念,而且通过对旧制度主义分析的规范一制度体系的完善,形成了规范-组织-制度这一新的分析体系。这不仅有助于突破旧理论的边界局限性,而且与我国目前正经历着的激烈的教育制度变革更具有理论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专业伦理困境是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实践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及行为选择。制度被认为是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困境的重要成因,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正式制度,忽视了价值观、规范、习俗和惯例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视角,采用参与式观察、叙事访谈和实物收集法对2所幼儿园和26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制度情境中遭遇了儿童优先与集体利益优先的忠诚冲突,工作时间在保教儿童与行政事务之间拉扯的责任冲突,尊重儿童自主与遵守安全规范和时间秩序、坚守保教公正与服从人情面子的立场冲突。制度情境中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欠缺,导致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偏离初衷,成为引发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困境的根源。为摆脱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伦理困境,建议增强规范性制度供给,规范行动者的实践选择;培育管理者和幼儿园教师的伦理意识,以文化—认知观念发展倒逼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主义为治理理论在公共事务治理实战中的运用提供了一种途径,推动了治理理论的发展。制度分析框架及其方法作为新制度主义途径下治理理论的典型,为公共事务的治理方式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模式。当然,治理理论与新制度主义的结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制度主义视野中的制度与行为关系——一种比较的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制度与行为关系的分析,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构成了区分新制度主义内部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标准。新制度主义三个主要理论流派,即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都从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对制度与行为关系展开了分析,并在理论内容和分析途径上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理论流派之间存在差异的同时,也为它们进行相互学习和理论整合提供了某种可能。而新制度主义各流派之间的理论交流,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这一过程的初步展开。  相似文献   

20.
纵览20世纪美国教育社会学发展史,我们不得不承认,70年代是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活力四射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二战以来一直占据美国教育社会学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理论,而且有对结构功能理论猛烈批判的冲突理论横空出世,甚至聚焦于学校教育过程的符号互动论也是在此时崭露头角。这种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