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挫折和困难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但是,经常遇到挫折且得不到及时疏导的学生,自信心受到伤害,从而使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减退、激情丧失,这种心理现象的出现对数学的教与学都是可怕的。帮助他们从这种消极情绪状态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就必需增强他们的耐挫力。所谓耐挫力,包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不仅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能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进取、明智的心理机制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根据挫折的内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耐挫折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李韦 《广西教育》2023,(4):29-32
本文立足小学生挫折体验匮乏的现状,通过研究耐挫力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分析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耐挫力不足的原因,从学生、教师、家庭三个方面探索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耐挫力的培养策略:首先,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树立挑战数学难题的信心和决心;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耐挫力的培养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家长要以家庭为实践场,张弛有度地对孩子进行耐挫力训练。  相似文献   

3.
唐生梅 《湖南教育》2003,(16):20-20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作为一个生活的强者,应该勇于克服障碍,增强耐挫能力。但是目前学生的耐挫能力普遍令人担忧,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学校对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尤其是许多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分宠爱,不仅没有对孩子进行耐挫能力的培养,还唯恐孩子受到挫折。他们只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事情都替孩子做得周周到到,让他们免受一切挫折,以致使孩子缺乏生活的锻炼,养成依赖心理和养尊处优的不良品格,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极差。还有些离异家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家庭,他们的孩子根本就…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时期,学生思想敏感,情绪波动大,耐挫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差。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心里脆弱,独立能力差。学习生活中一旦受到挫折,如不及时对其加以引导和教育,他们就容易走上极端。所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摆在我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经受许多挫折.受到挫折后要学会冷静分析受挫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变挫折为激励.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增长才干和取得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辉 《教师》2011,(31):63-63
青少年时期,学生思想敏感,情绪波动大,耐挫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差。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心里脆弱,独立能力差。学习生活中一旦受到挫折,如不及时对其加以引导和教育,他们就容易走上极端。所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上好挫折教育这一课,必须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作.其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一样,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那样学好数学就很容易了。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很好的基础,要多让学生训练,多做些基础题,遇有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不然,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就会让学生兴趣减退。有些学生学不好数学,就是因为遇到难题就闪过去,久而久之让数学变得更难学。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遇到难题要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俗话说:"勤能补拙。"培养学生多练、多问,就一定能学好数学。一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数学开放题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学教学新模式的追求,是人们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上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探索.[1]好的开放题进入课堂,可以活跃思维、激发探索欲.今年三月,笔者有幸在浙江省观摩了三堂充满生气的开放题课.课堂主题为"钟面数字问题",即如何在1~12共12个数之间添上加减号使其和等于零.这是收录在由戴再平教授主编的<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里的一个课题.这三堂课分别是在小学五、六,及初二这三个年级进行的.老师们反映这道题很具启发性.三位老师的授课十分精彩,而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参与性和探索能力更是让人惊喜.  相似文献   

9.
班会主要是针对学生意志薄弱,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表现不积极,状态低迷;或是耐力不够,做事虎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等现象而设计。旨在通过故事的感染、经历的分享、情境的表演来激发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促其正确认识挫折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耐挫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也应注意●耐●挫●教●育●郭从晓挫折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可能遇到的。然而,面对挫折,有的人能够受到教育,从“挫”中悟理,执着而进;而有的人却不知所措,灰心丧气,对学习产生畏惧感。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耐挫教育,使学生遇“挫”而不“折”呢?1....  相似文献   

11.
耐挫力又叫挫折的耐受能力,是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对于提高其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与失败.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由于审题不细而丢分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和学生都将其归结于审题能力差,或粗心的毛病上.如"除"和"除以"屡次骗倒学生;"糖"和"糖水"混淆不清等.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些文本中的关键字眼没有正确的判断和理解能力,不懂得从图、题中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他们的数学能力是相当薄弱的.针对现状,我们尝试将"数学阅读"作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数学阅读"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教A版数学必修1首页上"主编寄语"中提到"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要求我们崇尚自然,回归问题的本原性.综观一些高考题标准答案真是"神来之笔",老师和学生有时很难想到,若老师上课时照搬标准答案讲评,学生只能"望题兴叹",啧啧称  相似文献   

14.
论耐挫力     
关于“五力”(适应力、承受力、耐挫力、抗诱力和调控力)问题,我曾写两篇文章,分别讨论了适应力与承受力。在这第三篇文章中,专门讨论耐挫力问题。一、耐挫力的基本涵义(一)什么是耐挫力顾名思义,所谓耐挫力,就是人们耐受挫折的心理力量;或者说,它是主体在耐挫过程中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现在汉语词典中,对"动"的解析之一是"使用即使起作用.如动笔、动手、动脑筋."一、不"动"的原因(一)心理调节不当.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和焦虑与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密切相关.这类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一心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想在课堂上解答较为困难的问题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的宠爱和重视.一旦表现自己失败,或一次测验成绩不理想,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  相似文献   

16.
李政 《考试周刊》2014,(48):181-181
<正>耐挫力又叫挫折的耐受能力,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具体做法如下。一、中学生受挫心理主要表现及原因一是因家庭变故而丧失信心,轻则精神变异,重则丧生。一位女生平时学习成绩非常好,待人真诚、热情,但从未经历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耐挫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合理的锻炼而得到培养、提高的。首先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克服挫折的信心;其次,教师可运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心理素质较为脆弱,社会适应能力差。学习、生活稍不如意,便灰心丧气;偶遇委屈,便觉天塌地陷,不能正确对待种种困难和挫折。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呢?教师要积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白挫折具有普遍性。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要让学生有应付挫折的思想准备,不至于一遇到逆境、挫折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而是坦然地正视。同时,要使学生看到挫折的两重性,有利有…  相似文献   

19.
正大多数高中生对数学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又不得不学.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很多人便单纯的认为要学好数学就是要多做题,见的题多了,做的题多了,自然就熟练了,成绩就提高了!于是,"题海战术"便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然而数学题是做不完的,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还是要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工夫.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一切有用条件,进行对比、联想,采取一题多解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对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王蓓 《考试周刊》2009,(20):149-150
学生挫折承受的能力已日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挫折承受能力亦即耐挫力,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尝试从明确耐挫与耐挫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体育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的优势,重点从教师操作层面,探讨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