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文学所当代文学研究员朱寨,在2005年11月因贲门癌做了手术。虽然身体虚弱,每天要吃中药、打针,但他仍然坚持读  相似文献   

2.
梅重 《文化交流》2016,(12):18-21
正遵义湄潭有一处近现代史迹——浙江大学西迁旧址。湄潭是深山小县,往昔无名。抗战全面爆发,浙大一路内撤,于1939年到达贵州,在遵义设校本部,第二年在湄潭设分校,从此,湄潭把浙大视为骄傲,浙大把湄潭视为神圣;66年后,国家把湄潭浙大旧址视为科学教育史的象征,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是,我一直想去看看。到湄潭的时候是傍晚,阴阴的天晴了。小憩之后信步而至浙大广场。广场不见得特别,灯影中有一块做出来的像  相似文献   

3.
谭进 《文化交流》2010,(1):62-64
笔者初识阿富汗小留学生三龙是在2009年“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我走进义乌市五爱小学的美术教室,一群中外小朋友正在埋头画画。“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来,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自由活动。我注意到其中动得最起劲的是一个英俊帅气的外籍男孩。美术老师张怀清说,他是四年级学生三龙,10岁,2007年随在阿富汗喀布尔市的母亲来到父亲创业的中国浙江省义乌市,2008年9月转来本校。  相似文献   

4.
正阿富汗是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和重要邻国,也是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中阿两国具有良好的政治关系和深厚的传统友谊,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阿友好合作年"、高校校际交流等文化和人文交流也日渐活跃。与之相比,两国在传媒领域的合作还比较欠缺。为此,本文对阿富汗媒体的生态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探寻增强对阿传播效果的途经。一、阿富汗媒体基本情况自从20世纪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阿富汗国内局势持续动荡,媒体行业发展缓慢。特别是塔利班执  相似文献   

5.
忆姜椿芳     
芮敏 《对外大传播》2002,10(11):28-31
中国翻译工作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我不禁想起中国译协创始人姜椿芳同志,他于1987年12月17日逝世,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作为中国译协办事机构的普通工作人员,我有幸在姜老领导下工作过,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姜老却有高山仰止之感。  相似文献   

6.
忆姜椿芳     
中国翻译工作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我不禁想起中国译协创始人姜椿芳同志,他于1987年12月17日逝世,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作为中国译协办事机构的普通工作人员,我有幸在姜老领导下工作过,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姜老却有高山仰止之感。  相似文献   

7.
忆赵丹     
你们问中国还会再产生赵丹吗? 我说:中国已经产生、还会再产生十分出色的艺术家,举世无双的艺术家,远远超过赵丹的艺术家;但中国不可能再产生赵丹,赵丹就是赵丹.赵丹一生扮演了近百个人物,人称"千面怪"、"演啥像啥".我想,很难有人能胜任扮演赵丹.  相似文献   

8.
新塘忆趣     
浙江桐庐深澳的明清古建筑群为古村赢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荣誉,而古村不同凡响的地下水系布局,更为深澳争得了“南方坎儿井典范”的美誉,分布在深澳村水系之上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沟、渠、澳、塘,不仅维系和承载了千年古村生命的延续,也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对深澳老街上那些“澳”、“八亩塘”、“长塘”、“营口塘”、“新塘”的美妙回忆。  相似文献   

9.
再忆邓丽君     
舒姝 《文化交流》2017,(2):34-35
正"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一曲由三毛撰词的《橄榄树》,曾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扉,勾起了无数离乡人的乡愁,她的文字和才情也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其实这首歌也同样寄托了三毛对故乡浙江舟山定海小沙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0.
联苑忆丛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08,(5):174-180
一20世纪40年代,我就读于医巫闾山东麓一个偏僻乡村的私塾。这是一座家塾,由我的一位绰号"魔怔"的堂叔创办,学生只有他的独生子和我两个人;聘请了名闻遐迩的饱学  相似文献   

11.
在杭州宝石山下一个大院里,生活着一对身份特殊的耄耋伴侣:一位是曾担任过浙南游击纵队副政委、括苍支队政委,解放后历任浙江省农业机械厅厅长、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邱清华;一位是曾担任过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政治指导员解放后历任《浙南大众报》总编辑、《浙江日报》副总编辑的张雪梅。然而,这对革命伉俪却出身于敌对营垒里的显赫之  相似文献   

12.
我与柔石都是浙江宁海人.1929年我11岁时到上海读书,与比我大15岁的大哥王育和、比我大16岁的柔石一同居住在横浜路景云里23号.景云里23号原是鲁迅租住的房子,他搬走后让给柔石,柔石便让我大哥和他一起住.……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初,当我自中山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外文出版社工作的前夕,恩师詹安泰  相似文献   

14.
伟人辞世,举国同悼。在这令人极其悲痛的日子里,哀乐伴随着如潮的思念,我不禁回忆起11年前一个难忘的春天:小平同志亲切接见爱泼  相似文献   

15.
岁月匆匆,屈指算来,今已年过九十。俗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像我这把年纪,比诸“古稀”之人,确实老了许多。说来也怪,年纪大了,一些年轻时的经历,特别是儿时的一些事情,不断地浮现在眼前。于是,我也学着一些风云人物的做法,选些精彩片断,也写点“回忆录”,供人于茶余饭后一阅。  相似文献   

16.
17.
"郁伯伯大概不会想到,那个经常去他家里玩的小男孩,有一天居然会为他的铜像揭幕。"上世纪90年代,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毛昭晰受邀为富阳的郁  相似文献   

18.
大概是云南边地的古风相承,我年轻时“支边”呆过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小尖山林场,户户有狗,有的温驯,有的凶猛,有的碌碌平庸,有的落落不凡,各有千秋。这都是我在林场度过三年多的时光屡屡目睹的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钱塘江流域文化庙会展示百种传统手工艺文化奔腾的钱塘江给浙江人民留下了富庶的生活印记,也留下了不朽的文化。推动钱塘江流域发展,让钱塘江流域成为文化建设发展的大舞台,保护传承是一篇重要的大文章。作为第二届杭州钱塘江文化节重点文化交流类活动,"最忆钱塘"钱塘江流域文化庙会在钱塘江畔城市阳台开街,充分展现了钱塘江流域的文化传承,包括传统工艺、民间  相似文献   

20.
我于1952年2月来北京参加《中国报道》的工作。那时的《中国报道》使用新闻纸印刷,8开8版。由于纸张粗糙,印黑白照片都不大清楚,为了活泼版面,只好经常采用木刻和剪纸作装饰,颇有些艺术情趣,很受读者欢迎。那时新中国建国初始,一切从简。我们这些编杂志的同志们就挤在一间20多平米的屋里办公。经过许多年的战乱,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都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