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大曲》是唐代《燕乐》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由于它在艺术上的发展,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后世音乐、戏曲、说唱、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燕乐》中间包含各种音乐。声乐、器乐、舞蹈、百戏等,其中含有多段的大型歌舞的,叫做《大曲》。是综合器乐、声乐、舞蹈在一个整体中间连续表演的一种大型艺术形式。 唐代《大曲》是在民歌、曲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继承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相和大曲、清乐大曲并融合了西域音乐而形成的大型歌舞曲。《大曲》影响深远,它同其后的宋大曲、宋歌舞戏、宋元戏等等的渊原关系密切。 唐《大曲》的音调,从头至尾始终是—调贯到底。各遍的音乐,并不是同一旋律的反复,只有在同一歌词中,遇有重叠时,才算是一曲的反复。  相似文献   

2.
宋大曲以歌舞演故事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大曲是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就现存资料看,唐大曲和宋大曲在表现的内容和具体的艺术形式上都存在差异.其中,宋代大曲中,以歌舞的形式,演述故事的特征,尤为明显.本文试图描述宋大曲演述故事的种种情形,并注意这种以成套曲子演述故事的方式,与北杂剧套曲以歌舞演故事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始自西汉,汉武帝“文治武功”,派遣卫青、霍去病力克句奴,昭令张毒遁使西域。东汉时期,中原道教文化大兴,其经典《老子想尔注》,《老于化胡经,等沿“丝绸之路”西渐。唐宋至元明时期,则有平阳版《刘知远白兔记》、《四美图》,以及神仙遭化的歌舞戏、大曲、杂剧、传奇、南戏、影戏等乐舞戏曲,以及变文、宝卷、诸官调、驱傩辞等长驱直入西方诸国,促使华夏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4.
黔东北土家族花灯表演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极富土家特点,它的调式特点是:不完全的五声调式,音阶的构成有三音阶、四音阶,其调式主要以三、五度结构和四、五度结构为主,有的是以上两种调式形态的综合运用;曲式体裁较多,主要表现为歌谣体和歌舞体两大类;灯词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广泛、趣味、歌唱和原始性方面;表演形式上的艺术特点有:打座台、金钱年、闹子、锣鼓花灯等等。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     
《乐府诗集》是部什么样的书? 这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是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该书共一百卷,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所选作品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其中相和、清商、杂曲、新乐府诸类,有不少的优秀作品。全书共分为十二类。一、郊庙歌辞;二、燕射歌辞;三、鼓吹曲辞;四、横吹曲辞;五、相和歌辞;六、清商曲辞;七、舞曲歌辞;八、琴曲歌辞;九、杂曲歌辞;十、近代曲辞;十一、杂歌谣辞;十二、新乐府辞。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  相似文献   

6.
教学提示:《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后来发展成为民间歌舞小戏《小放牛》中的一段男女对唱,流传于全国各地。唱词语言形象、生动,还包含了许多神话典故和传说,曲调明快、流畅,表现一个村姑向牧童问路时的情景。两人一问一答,边歌边舞,富于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小放牛》采用五声徵调式,2/4拍。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第三、四乐句是第一、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整个乐曲通过明快流畅的旋律,与生动活泼的歌舞形式相配合,使民歌增加了活跃、风趣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周广荣 《家教指南》2001,(1):141-150
敦煌文献中有多种题名“悉昙章”的歌辞,性质为佛教布道时唱育的曲辞,对其涉及的诸多问题,前辈学者已作过不少讨论。本文主要从《悉昙章》传播的角度对这些歌辞的源流、内容、性质及形式作进一步考察,提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黄梅戏小戏因其社会生活气息浓厚被称为"黄梅戏生活小戏",民间歌舞则是其生成的根基和土壤;黄梅戏生活小戏从角色分工、表演形式、舞蹈动作三方面对民间歌舞进行了借鉴和化用,有力地推动着其表演艺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剧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现从有关历史文献来印证,最早的“滑稽讽刺”表演见于《史记》的《滑稽列传》,节目在宫庭里演出,由“弄臣”为国王表演滑稽节目,进行讽喻。这种滑稽表演,可以看做是中国戏剧的萌芽。从戏剧构成的三个要素(①音乐歌舞;②滑稽讽刺;③武打杂技)来看,这种由演员表演的单纯形式,还构不成完整的戏剧。武打杂技,源于汉代的角觝戏,表演类似于摔跤,据说从少数民族传来,也属于单纯的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0.
“巴渝舞”名号及曲辞嬗变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渝舞"为唐前极重要的一种歌舞,随着朝政更迭,其名号异代异称,其曲辞屡屡改变.汉世之前,名号为"巴渝舞",曲辞未详.两汉之时分为两个阶段:建安十八年前,其名号、曲辞皆袭前代;其后,因王粲创作新辞,名号曲辞均有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变易递增,情况复杂.隋代罢用"巴渝舞",史皆不载.唐代重视"巴渝舞",有文人模拟而作.唐后,渐次衰亡,翻览载记,忽焉似亡.  相似文献   

11.
地灯是信阳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小戏,其唱腔部分叫灯歌。灯歌由运用加衬句、加锣鼓、人声帮腔、跺句到抢句子等各种艺术手段,发展成既有抒情性、舞蹈性,又兼备叙事性的具有戏曲特点的复杂灯歌形式。从简单的民歌形式演变为一种复杂的具有戏曲特征的歌舞小戏,展示了灯歌向花鼓灯、花鼓戏音乐演变的轨迹。灯歌在豫南花鼓灯音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舞剧,顾名思义,即舞蹈的剧,是剧就必然要有事,无事形不成剧,而这事是什么样的事,怎么说这个事,却似乎是舞剧最关键又最困难的一件事。笔者认为目前大多数舞剧对于这件难事解决得确实很"难",而且由于难而解决得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来说就显得有些相形见拙,不那么"个性"和"有意味"。本文从舞剧所叙之事和怎样叙有情感之事来说明舞剧是有意味的情感形式,由带有个人情感的个人观点和视角产生独特而个人的舞剧结构、形式和风格,即我们常常说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喜剧是古希腊戏剧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喜剧论纲》(Tractatus Coislinianus)的佚名作者根据古希腊喜剧发展的历程将其分为旧喜剧、中期喜剧和新喜剧。其中以旧喜剧最有特色。旧喜剧多为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取材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但情节荒诞,语言粗俗,歌舞狎昵,风格狂放而极富娱乐性,带有强烈的非理性色彩。古希腊戏剧源于狄奥倪索斯崇拜的祭仪,它所具有的非理性色彩也应当与此有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从对狄奥倪索斯崇拜的研究出发,探求旧喜剧的非理性色彩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诗与歌之辨     
艺术起源于劳动,原始时代的艺术是以诗、歌、舞三者结合的形式出现的。回顾中国诗歌发展史,无论是汉乐府,还是唐诗宋词,很多诗篇都曾作为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颂。诗寓于歌声之中,歌寄生于诗之上,诗与歌相伴而生、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本文从诗与歌的关系入手,分析诗与歌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提出当代诗与歌创作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二人台是流传在晋西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和张家口一带的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艺术,它的形成发展深受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方言土语的影响。河曲二人台产生于交通闭塞、偏僻落后的自然环境中,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植根于当地的地域文化土壤中,演唱的是劳动人民中间的事,听起来亲切动人,极易引起群众的共鸣。从文艺生态学的角度对河曲二人台这一民间演唱艺术以及蕴藏其中的民众情感,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揭示二人台产生、发展、传承流变的根源及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喜剧是古希腊戏剧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喜剧论纲》(Tractatus Coislinianus)的佚名作者根据古希腊喜剧发展的历程将其分为旧喜剧、中期喜剧和新喜剧,其中以旧喜剧最有特色。旧喜剧多为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取材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但情节荒诞,语言粗俗,歌舞狎昵,风格狂放而极富娱乐性,带有强烈的非理性色彩。众所周知,古希腊戏剧源于狄奥倪索斯崇拜的祭仪,那么旧喜剧所具有的非理性色彩也应当与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试图从对狄奥倪索斯崇拜的研究出发,探求旧喜剧的非理性色彩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文体学的角度,考察英文流行歌曲中歌词的词汇变异情况。通过分析所收集的语料中的词性转换、词义变异、非常规搭配以及拼写变异等词汇变异现象及其文体效果,总结出英语流行歌曲歌词的变异原因大致分为情感表达需求、节奏把握需求以及彰显歌手身份需求。这些需求与歌词本身作为一种特殊文体的文体特点相呼应。  相似文献   

18.
流行歌曲随着曲风及歌词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受到社会上各种不同年龄的人的喜爱。而歌词这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是修辞运用的最活跃,最广泛的领域。本文从修辞这一角度去浅谈流行歌词这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大多由优伶演出的优谏戏、滑稽戏、参军戏、戏弄戏乃至傀儡戏、宋杂剧、金院本等,主要是一些具有喜剧幽默感的话剧小品,它们多用文言对话和适当动作为表现方式,以玩笑、嘲弄、取闹来达到讽刺警戒之目的。这些话剧小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过于简单,与真正意义上的话剧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即便其中有一些话剧因素,也只能说具备了话剧的雏形,而不宜以话剧视之。中国古代话剧小品的演出在本事、演员敷演故事、剧场、演出技巧或表现手法、最终以“笑”或“惊”结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模式.这种演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古代话剧小品向大型现代话剧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在宋金戏剧、元杂剧中有一类医药剧,其或出现与医生相关的艺术形象,或用药名做唱词和念白来表达人物特质。元代社会的医学水平已经十分发达,戏曲又是一种舞台艺术,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为了迎合当时的群众心理,剧本通常会因为观众的反响而不断修改和重创作。因此,这些医药剧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貌以及其时代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