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瓜州总牙部又称:"瓜州族"、"总牙族"、"浪咱族"等,东迁前原牧居地在明代瓜州城及其附近,即今锁阳城。族属"西番"、"瓜州达种",属讲回鹘语的撒里畏兀尔,信仰佛教。正德年间总牙部东迁肃州后被安置在金塔的威虏堡、察黑包等旧堡,嘉靖年间又继续南迁至祁连山中,成为裕固族七部之一。  相似文献   

2.
裕固族传说称其祖先来自西至哈至,当今学界一般将其解释为西州火州(高昌)。稽诸该传说之原始,与今天的说法迥然有别。裕固族现在传唱的叙事民歌《尧乎尔来自西至哈至》是1963年以后的改编本,违背了原歌词的本意,歪曲了裕固族传说的历史记忆,误导了人们对西至哈至的解读与认识。结合史实,可证传说中的西至哈至实指沙州和瓜州二地,裕固族东迁就是分别从沙州千佛洞(敦煌莫高窟)和瓜州万佛峡(瓜州榆林窟)出发的,向东迁徙至酒泉一带。与之相仿的是新疆东部的哈密豳王后裔,在难以自立时也是东迁至至肃州一带避难,而这里正是蒙古豳王家族的大本营。有意思的是,不管他们来自沙州还是哈密,当遇到困难时,其民众都会东迁至酒泉西400里处的苦峪。这些迁徙虽然都是受到外部压力的结果,但在东迁过程中,却不曾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乃至战争。说明明代中叶裕固族的东迁实际上是在明政府支持下和蒙古豳王家族统领下,辖区内部有序而目的明确的民族迁移。  相似文献   

3.
裕固族专史《肃镇华夷志》中有最早的地方政府设立学校、延揽裕固族儿童就学的记载,此为裕固族最早的学校正规教育。其开启时间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决策者和推动者为时任肃州兵备道副使的张愚。张愚其人,《华夷志》所记简略。今根据方志记载,略为考证,以彰显其开启始功。  相似文献   

4.
元明敦煌与裕固族的历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必烈至元十八年(1281)以后,大批察合台系诸王及其部民涌入河西,并被安置在瓜州、沙州、哈密一带,从而大大改变了当地的民族成分。由于他们长期镇戍西部,在与中亚诸叛王的对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西西部逐渐成为他们的分地,瓜、沙一带为察合台之孙出伯的分地。过去,学界公认今裕固族是以明朝内迁关西七卫各族融合形成的,主源是撒里畏兀儿,蒙古族是汇入的最大支源。而我们的研究表明,蒙古族也应是裕固族形成中的主源。裕固族著名叙事民歌《尧呼儿来自西至哈至》中的“西至”、“哈至”就是汉语沙州、瓜州译成阿尔泰语系语音后再译回汉语的过程中音变的结果,沙州、瓜州是裕固族东迁的起点。而裕固族民谚“天下头目都姓安”,也说明裕固族东迁前的居地就在敦煌。  相似文献   

5.
宋元时期,回鹘佛教流行,文殊菩萨信仰和五台山崇拜在敦煌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的回鹘文文献和题壁中多有体现。13世纪后期,蒙古豳王家族入居河西走廊,成为河西回鹘的统治者。沙州、瓜州等地的回鹘人与蒙古人经过数十年的碰撞与磨合,至明代初期,在文化上逐步趋同,互相融合而成为裕固族这一新的民族共同体。明朝中叶,由于受到外来势力的侵扰,裕固族不得不由沙州、瓜州东迁至肃州一带。肃州原本是蒙古豳王家族的大本营,文殊山也成为蒙古豳王家族的皇家寺院,后来逐步演变成为裕固族佛教徒心目中的文殊道场。从文殊山发现的回鹘文碑铭、题记可以看出,元明清时代当地文殊信仰流行,裕固族先民所称颂、拜谒的文殊道场不是山西五台山而是今天酒泉的文殊山。此外,莫高窟第61窟和榆林窟第3窟也被裕固族先民视作殊道场。  相似文献   

6.
利用汉藏文资料及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佛教文献资料,对明朝中叶裕固族东迁之前各历史时期藏传佛教在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考证;并对裕固族东迁的宗教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藏传佛教在裕固族东迁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爱民 《课外阅读》2011,(4):266-266,259
本文主要从回鹘汗国的兴亡和裕固族东迁两个方面阐述了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目前的史学家一般都将甘州回鹘做为裕固族正源来看待,笔者对已有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判断,认为过去甘州回鹘大约就是今天西部裕固族的前身。东迁是促使今天裕固族形成以及其民俗文化形成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裕固族族群的社会记忆通过刻写体系和体化实践双重方式得到了保存与延续。东迁传说是裕固族民众对于先民东迁历史的记忆,是基于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而对东迁记忆的不断建构,作为典型的体化实践,民间文学将社会记忆通过传播与维持,对增强裕固族族群认同,族群整合起到了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河西走廊人居环境跨文化研究:历史与现状"研讨会专题之一,裕固族及其相关研究专题吸引了许多知名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学科出发,就裕固族命名文化现象、裕固族东迁前居住地、裕固族生态移民与文化重建、裕固族书面文学的文化释读、裕固族游牧文化的传承价值、裕固族生态观念与生存智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提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研讨会创新了传统知识生产方式,政府、业界、大学共同围绕具体问题进行跨学科、跨行业的研讨和交流,注重学用结合,对裕固族研究学者、地方政府而言均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性的形成,继承了裕固族先民在古代创造的灿烂辉煌文化。裕固人的先民最初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裕固族原始宗教的主体。东迁后,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又深受藏传佛教文化及汉族、回族文化的影响,构成了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肃镇华夷志》是裕固族重要的历史资料,其中记载了不少与裕固族生产、生活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透露了裕固族早期饮食的状况,是研究裕固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2.
裕固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人口约为1.5万。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变影响着民族的变异和进化,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变不仅使维吾尔族和裕固族走上不同的民族发展道路,而且使生活在黄泥堡和肃南的裕固族在进化过程上体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它是裕固族民族过程的深层次动因。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变影响着民族的变异和进化,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变不仅使维吾尔族和裕固族走上不同的民族发展道路,而且使生活在黄泥堡和肃南的裕固族在进化过程上体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它是裕固族民族过程的深层次动因.  相似文献   

15.
裕固族大头目部落原驻址在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西牛毛、巴音、康丰、红石窝等地。历史上裕固族文化受到周围各民族影响,形成多元文化特点。裕固族大头目部落丧葬仪式独特,通过分类描述和火葬仪式分析,可以看出裕固族大头目部落火葬仪式过程由"三次告别"完成且存在"二次葬"文化现象。其火葬仪式具有原始信仰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的复合特点,具有文化整合、继承发展、组织调节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安全经济学的视角对移民的迁移意愿进行分析发现,移民并不完全是"理性经济人",他们不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努力规避风险,追求风险的最小化。在新疆X电站移民安置案例中,移民出于对规划安置地经济收益、生计方式转换和文化传统维持的忧虑,而选择就近安置。在今后的移民安置实践中,要探索推进政府、企业和移民广泛参与沟通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明朝在肃州布置坚固的防御工事,形成了一个以肃州为中心呈辐辏状的军事布防系统,有效地保护了绿洲丝绸之路东段的安全和畅通。自中西亚经哈密至肃州,再由肃州经甘州至京师,是西来使臣朝贡明朝的必经之路。肃州位于东向进入中国和西向沟通外界的中转之地,是明朝西北“海关”式的城市。同时,肃州作为明朝的西北门户,还是东西方商旅的驻留地,他们在这里的贸易往来,共同促成了绿洲丝绸之路的兴盛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其历史活动上通隋唐,下贯宋元,一直延续到明代中期裕固族的东迁,不仅以瓜沙为中心建立了沙州回鹘政权,而且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沙州回鹘洞窟,为裕固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回鹘与敦煌》一书系统地论述了敦煌回鹘的来龙去脉与历史文化情况,堪称回鹘学、裕固学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19.
裕固族的直系祖先来自河西回鹘而非学界常说的西州回鹘,裕固族东迁传说中的西至哈至指的是沙州瓜州而非吐鲁番。元代蒙古豳王家族入居河西西端,与当地回鹘融合而形成裕固族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宋代以后见诸史册的黄头回纥,其实就是沙州回鹘之另称。对裕固族形成史的研究,应特别关注河西回鹘,同样地,对裕固族文化的认识,也需要与河西回鹘相联系。只有把裕固族历史文化置于河西回鹘大背景中来认识,将河西回鹘之源与蒙古豳王家族之流做通盘考虑,才能真正解决裕固学研究中的诸多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20.
《教师博览》2006,(6):F0004-F0004
钧窑是宋代五代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境内,古属钧州,故名均窑。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创始于北宋,盛行于北宋晚期。钧窑用的是一种乳浊釉,釉的着色剂主要是铜元素,当时烧成技术较为熟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