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益方 《现代语文》2010,(6):138-141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例,根据Holliday的相关理论,探究了串联词的概念、语篇以及人际三大语用功能,并以此为契机分析了串联词的引导、介绍以及交流三种构成类型。从语用功能和构成形式来诠释串联词这种全新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2.
汉语会话交际中,言语行为标记语在不平等家庭关系中表现出多种语用功能。家庭中强势角色使用的言语行为标记语具有强调、警告和鼓励的语用功能;弱势角色使用的言语行为标记语具有缓解人际冲突的语用功能,其中包括拉近心理距离的功能和降低意见分歧对立程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在汉、英、日语中定义大致相同,其语用功能基本体现在避免忌讳、避免粗俗、表达敬意和礼貌三方面。但在表达方式上并非完全一一对等。英、汉语中没有完整的敬语体系,而日语却有着非常复杂、发达的敬语体系。了解、熟练掌握委婉语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难堪、尴尬的境地,达到缩短人际间距离、建立平等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境不同,不同的时体形式都能从其基本意义生成丰富的情感意义和语用含义。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和进行体在人际交流中由于语境不同,而产生的复杂的语用含义。  相似文献   

5.
语用预设与信息焦点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日常英语交流中,大致有三种突出信息焦点的方式,分别对以三种不同的方式突出的信息焦点和语用预设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和举例说明。最终证实了信息焦点随着语用预设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异议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不同的人际语用效果,如引发冲突或促进交际。以当代汉语日常会话中的异议为研究对象,来探析异议表达的具体情形,并从人际语用的角度来分析异议在表达过程中所体现的人际语用取向,以及这些不同人际语用取向对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尝试性地分析了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的主要人物之间的语用距离关系及其相关各方采取的话语策略。研究发现:各主要人物之间存在三种语用距离关系:积极语用距离、中立语用距离和消极语用距离关系。积极语用距离的话语策略主要包括名称呼、亲昵称呼、人称指示语等语言手段,幽默、感谢、道歉、真情告白等言语行为手段;中立语用距离的话语策略主要体现于官方头衔称呼;消极语用距离的话语策略主要包括反问、质问、讥讽、揭短、针锋相对、沉默等言语行为手段。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不同文化中的致谢语都具有表达方式丰富、回应策略多样和语用功能各异的特点。本文基于英汉致谢语在表达形式、回应语和语用功能方面的差异,探讨语言现象背后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跨文化研究价值,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主谓主语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句式,能够充当主谓主语句大谓语的结构类型非常有限,本文讨论关系结构充当主谓主语句的情况,把关系结构分为判断结构、存现结构、比况/比较结构三种类型,并考察每一种类型的语法特点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娟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6):133-135
一、言语交际中的TbI—BbI形式 言语交际中,交际的双方都要在建构话语时调节人际的亲疏关系和权势关系,哪怕称TbI呼BbI这种语用细节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从个体心理健康的独特视野看,大学生人际关系具有不同的概念和类型,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解决人际关系障碍问题,应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重塑个性。  相似文献   

12.
头衔称代在现今社会中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称代方式,属于一种权位性的称代。但其微妙的变化又反映出不同的人际关系距离,有时又含有同位性的因素。这种头衔称代与人际距离的互动关系,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有它的成因及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其宿舍人际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采用<大学女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量表>,通过整群随机取样对安徽科技学院各年级各专业的女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她们处理人际关系的主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福利院老人的生活质量与老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有着密切联系。福利院老人的人际关系敏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大类。采用归因理论分析老人的人际问题,提出改善老人人际关系的思路:改变自我归因与人际归因的模式,减少归因偏差。  相似文献   

15.
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从构建良好人际关系重要性出发,结合大学新生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类型及特点,介绍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遵循原则、使用技巧和方法,用于指导大学新生妥善处理现实人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程度及内部差异,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随机抽取东北地区三所高校700名师范类大学生进行现状调查。结果: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总检出率44.71%,其中35.43%的大学生困扰程度一般,9.28%的大学生困扰较为严重;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在量表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与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为困扰,并在性别、专业、年级等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元情绪二者之间的关系,重点考察了人际关系和元情绪之间的相关关系。共有265名福州大学的学生填写了特质性元情绪量表和人际关系诊断量表,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的元情绪及人际关系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元情绪在年级上的差异仅仅表现在元情绪的恢复维度上,而人际关系则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元情绪整体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元情绪的三个维度中,注意维度和辨识维度与元情绪的相关性显著,恢复维度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通过对人际关系和元情绪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元情绪中的辨识维度对于人际关系的预测作用最高,解释变异仅达到5%。  相似文献   

18.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t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ve Symptoms Scale (CES‐D‐SF), 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MSPS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ale (IRS) were administered to 1,573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re were four main findings: all three typ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ame‐sex peer, opposite‐sex peer,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had direct effect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was a mediato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prese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 three typ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xerted different effect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between adolescent boys and girls. Same‐sex relationships exerted the strongest effect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girls, wherea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exerted the strongest effect among boys.  相似文献   

19.
"兼爱"是我国墨家文化的核心概念,"兼爱"价值观强调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主动性、对等性、交互性和因果性。这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构在三方面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即:能动的人际态度;客观的人际关系处理标准;理性的人际关系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对孔子人际关系指导思想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对孔子思想有全面的认识,并希望对当前学校人际关系指导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