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震云长篇新作《故乡面和花朵》创作时间历8年之久,长达200万言,最近由华艺出版社出版。《故乡面和花朵》,是中国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长篇小说”,还是现代长篇小说文体的一次有意义的试验。小说瑰丽丰  相似文献   

2.
对故乡的关注一直是刘震云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这条感情的流脉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中,这为我们探究其创作心理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向度:他怀有怎样的一个故乡情结?又何以表达这一故乡情结?文章以刘震云从初入文坛的创作到三部“故乡系列”长篇小说这一向度作为切入点,力图对其创作进行一些深度的探悉。  相似文献   

3.
自年初扩版以来,《人民文学》走势一路坚挺。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2、3期连载)和张翎的《金山》(4、5期连载)两部长篇大戏一直挺进年中,中短篇也不乏出色之作。可惜缺少长篇压阵的第6期,中短篇也缺压阵之作,显得稍弱。  相似文献   

4.
北大评刊(2009年第6期)——看《人民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最后一期的文学期刊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民文学》第12期的"海外新华人作家专号"。近几年来,新海外华人的创作实力逐年上升,上年度的中短篇佳作已与大陆文坛有分庭抗礼之势,本年度无论长短篇都几占半壁江山。"专号"是其实力的集中展现,其中,陈谦的《望断南飞雁》(中篇)、陈河的《沙捞越战事》(长篇)、袁劲梅的《老康的哲学》(中篇)都堪称力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部洋洋洒洒四卷本二百余万字的《故乡面与花朵)}的横空出世,刘震云着实令1998年的中国文坛大吃了一惊,这是那个曾经写过《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被誉为开创了新写实主义小说先河的刘震云的作品吗?怎么会这么难读?那些奇里古怪的名字,荒唐怪诞的事件,汪洋恣肆的语言,不象是刘震云的风格呀!然而,疑问归疑问,这的确是刘震云历时六年烹制的一碗内容佐料都怪异的“故乡面”。刘震云曾经谈到,他以前的作品都是写实的、具体的、距离生活比较近的,事实上这部分内容仅仅占到人们生活中时间的20%到30%,而有70%到…  相似文献   

6.
1982年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1983年中篇小说《斑竹林纪事》1984年长篇小说《崩溃》1985年中篇报告文学集《征夫泪》1986年中篇小说《战争的天平》1987年长篇小说《哀军》1988年中篇报告文学集《我不敢画出自己的眼睛》1989年中篇纪实文学《父与女》1990年中篇小说《九头鸟夜歌》1991年长篇小说《重庆谈判》(上部)1992年长篇小说《重庆谈判》(下部)1993年长篇纪实文学《三峡工程议案是怎样通过的》1994年中篇纪实文学《黄埔投军记》1995年中篇纪实文学《还是这门…  相似文献   

7.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是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以独特的民间视角,向人们讲述了一段正史掩盖之下的独特民间史。从“历史循环论、欲望下的人性以及女性命运”三方面可见刘震云笔下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8.
强化昏暗:一种“削平价值”的小说智慧──评刘震云的《故乡相处流传》李万武一刘震云写《故乡相处流传》(载《钟山》1993年2期,下称《流传》),显然把一些评论家对“新写实”的“理论规范”.钱肢解了:他不再接受“写实”的约束而转向玩怪诞,却强化了对“丑恶...  相似文献   

9.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西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  相似文献   

10.
一八八八年一月,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已负胜名的契诃夫,欣喜地写信告诉他的朋友:“我是在着手写大东西”了。他所说的“大东西”指的是中篇和长篇小说。素以文笔简炼著称的契诃夫,后来曾构思过几部长篇,但终究没有实现。这一年,契诃夫费  相似文献   

11.
我只写短篇小说,因为我只会写短篇小说.或者说,我只熟悉这样一种对生活的思维方式.我没有写过长篇,因为我不知道长篇小说为何物.长篇小说当然不是篇幅很长的小说,也不是说它有繁复的人和事,有纵深感,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长卷……这些等等.我觉得长篇小说是另外一种东西.什么时候我摸得着长篇小说是什么东西,我也许会试试,我没有写过中篇(外国没有“中篇”这个概念).我的小说最长的一篇大约是一万七千字.有人说,我的某些小说,比如《大淖记事》,稍为抻一抻就是一个中篇.  相似文献   

12.
在刘震云的创作生涯中,9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是他非常重要的作品,不仅标志着刘震云长篇小说创作的开始,也是他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战略性转移,跳出反映生活细节的写实表达方式,进入自由的虚构空间,以故乡为基本空间展开  相似文献   

13.
茅盾的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和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呈现出的是“经验了人生而写作”。中篇《虹》则是由“经验了人生而写”向“分析了人生而写”的转变。《子夜》、《林家铺子》、及“农村三部曲”,是茅盾创作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学发展的丰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中长篇小说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出现的长篇“说话”,它是我国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元明之际诞生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最早的长篇小说。明代中叶以后,又相继产生了《西游记》和《金瓶梅》两部巨制。上述我国旧说部所称“四大奇书”  相似文献   

15.
刘震云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创作了一系列中篇小说和两部长篇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引起了许多批评家的重视,被认为是“新写实”作家群中实力最强、成就最高者之一。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刘震云小说的论述多散见于对“新写实”小说的研究之中,很多文章从“新写实”之类并不成熟的概念出发为刘震云作理论定位,难免削足适履。本文将试图避开上述作法,改由作品出发,对刘震云小说(主要是中篇)从思想内容到美学风格方面的问题加以探讨,为今后的理论概括作些基础性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余华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于文坛的代表作家,早期的文学作品通常以中短篇为主,这些作品通常都描绘一幅冷漠无情的世界,体现着人门对社会、人性的厌恶。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余华的写作开始转向长篇小说,例如《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呐喊》《活着》等著名的长篇作品。基于此,主要研究余华的长篇小说,通过余华早期的写作经历来分析余华思想转变的过程,进而分析余华长篇小说的特点和小说中的叙事技巧,以此来全面地解读余华长篇小说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故乡天下黄花》到《故乡相处流传》再到《故乡面和花朵》,刘震云的故乡系列小说带给文坛的不只是对生活和历史的戏谑和反讽,更多的是文本中蕴含的平民历史意识自身具有的独特文学价值,这种历史意识体现在文本中表现为作者与读者间、作者与笔下的人物之间平等的交流,平等的面对。这些平民的活动构成了正统的历史,而平民的历史意识让被载入史册的过去呈现出另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刘震云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部长篇标题解说、创作动机、心理论、创作类型阶段论、作品主题意蕴论、作品叙事修辞论、创作缺陷困境论及有关《故乡面和花朵》多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刘震云小说的研究情况作了全景式扫描和介绍,并进行了综述式评价.认为刘震云小说的研究,揭示了刘震云小说的思想内涵,肯定了其艺术表现的个性魅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指出了刘震云小说创作的艺术局限和困境.  相似文献   

19.
刘震云长篇小说《故乡相处流传》按照民间“固有的尺度”对历史观念进行解构,放射出民间艺术的神奇光芒,彰显了民间叙事风范的自由精神及其魅力。 贯穿文学全程的“情结”:论施蛰存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0.
齐向党 《现代语文》2006,(2):124-125
河南籍作家刘震云是新写实主义作家的主要代表。从最初的《塔铺》、《新兵连》到后来洋洋洒洒的二百余万字的《故乡面和花朵》,刘震云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了—种非常自由的叙述取向。因而,其作品很难被所谓的“新写实”界定。如果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