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方法——“饥饿疗法”对每个人都是适用的。著名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告诫我们,要想身体健康,每天要做到四个“八”——吃八成饱,睡八小时,行八千步,喝八杯水。其中的“吃八成饱”,就是所谓的“饥饿疗法”。在欧美一些国家,近些年还兴起了一种“热量控制”的新生活方式,许多人认为吃得越少寿命越长。长期从事热量控制研究的美国学者保罗认为,让身体长期保持饥饿状态,降低热量摄入,  相似文献   

2.
“吃(饭)”在粤语内部并存“食”、“吃”两种说法,两种说法的来源尚不清楚。本拟运用多点粤方言材料的对比,结合古汉语有关材料的分析,以厘清粤语这两种说法的来源,证明地道的粤方言口语词当是“吃”。  相似文献   

3.
说“吃”     
中国传统语言中有着“吃文化”的显著特点,吃有“口腔化”的倾向。这个“吃”字在语言文字中的确俯拾皆见。人们见面打招呼和日常生活用语,以“吃”字起头的话很多。例如,邻居或熟人见了面多是说“吃饭了吗?”家里有未成年的儿女或有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老百姓称为“吃闲饭的人”。民间百姓在家里宴客,入席落座后主人总是客气地说一句“今天没有好吃的,请包涵”。吃,衍化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吃文化”,与社会、文化、经济密不可分。古人“茹毛饮血”,帝王“钟鸣鼎食”,今人“吃讲营养”“吃讲科学”,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同时代…  相似文献   

4.
“吃饭”、“吃药”、“吃香”、“吃惊”、“吃力”等词语中都含有“吃”字。这个“吃”字在英语中,不能一概简单地都用eat来表示。“吃”,怎么“吃”,“吃”什么,都需要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下列各句中都含有“吃”这个字,若用英语完成这些句子,你觉得“吃力”吗?  相似文献   

5.
赵刚 《科技文萃》2001,(2):33-34
奥运会期间(9月23日)《北京有线电视台》播发了一条不起眼的新闻;在奥运奖牌大战如火如荼之际,澳大利亚新闻中心召开了一次以“绿色奥运”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在所有“绿色奥运”的实施措施中,最有趣味且耐人咀嚼的是“青蛙打败了政府”。建造悉尼游泳馆的过程中,当地居民和“绿色和平组织”为保护工地旁水塘中的青蛙,向澳大利亚政府提出了游泳馆必须搬迁的抗议。为了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和这一池塘野生动物,澳政府接受了抗议。就这样,政府向青蛙作了妥协,生活在都市中的悉尼市民又能够继续陶醉于充满大自然情趣的“青蛙大合唱”之中。这项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被当地媒体和市民戏谑地称为“青蛙打败了政府”。悉尼的青蛙是幸运的,它们并没有因奥运会而丧失自己的家园,也没有因巨大的商业利润而被人类侵扰与伤害。这件事不仅成为“绿色奥运”的典范,且成为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骄傲。 在庆幸悉尼的青蛙有着如此幸运的同时,笔者不禁想到了我们自己,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北京将会怎样?我们能为水塘中的青蛙而更改领导划圈决定的建设选址吗?我们能为尊重这些野生动物的生存权利而冒犯决策者的面子与尊严吗?其实不单单是领导决策层,我们每一个普通公民有爱护野生动物的环保意识吗?笔者不得而知。但是有一条却可以肯定,如果真有这么一池塘的青蛙,恐怕等不到搬迁,早就成了饕餮之徒口中的美食。这并不是要出国人的丑,而是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 放眼神州大陆,无论是富丽堂皇的酒楼餐厅,还是陈设简陋的街头排档,都不难发现被残杀剥皮的青蛙。为了吸引老饕们的食欲,不少地方还极具创造性地将青蛙叫做“田鸡”,以示杀之问心无愧,食之心安理得。中国人的嘴巴堪称世界第一,岂止是青蛙,什么样的野生动物也绝难逃脱这一“口”。这么说吧,越难弄的,越吃;越稀有的,越吃;越值钱的,越吃;越不让吃的,越吃,而且明着吃不成,就暗地里吃,这就叫:该出手时就出手,反正非吃这一口。品尝野生动物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解馋,而是一种“派”,一种地位和荣耀的象征。国人的筵席上早已流行“鸡鸭鱼肉轰下台,王八野味摆上来”。公款消费,财大气粗者,吃鲨鱼鳍,品燕子窝,饮狗熊的胆,食野鹿的鞭;私费小酌,不甘人后者,煲老龟汤,喝王八血,嚼毒蛇皮,涮孔雀肉。酒楼餐厅的菜单更是杀气腾腾,“活杀野味”、“生吃猴脑”、“油炸田鸡”、“一蛇三吃”、“红焖穿山甲”……一个赛着一个血腥、刺激!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对全国野生动物的状况所做的调查,吃过野生动物的,竟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6%,其中27%的人经常吃野生动物。就在这种狂捕滥吃的氛围中,曾为中国出口创汇,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极高的龟中极品“三线闭壳龟”,被国人吃灭了种。(《中国旅游报》2000年4月26日)据该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像野猪、果子狸、竹鼠等16种兽类,环颈雉、竹鸡等21种鸟类,印尼龟、虎纹蛙和各种蛇类等16种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共计53种野生动物,是目前国人口中最主要的受害者。而这53种野生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竟有 14种之多。 (《工人日报》2000年10月14日)  相似文献   

6.
吃“请”一法江西王国彬吃“请”,在本文里是个比喻的说1法,意思是对古汉语中“请”字用法与课文的理解。“请”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请你做什么事,用作动词。另一种为表敬副词,有“请你允许我做什么”的意思。“请”字的两种用法.看似泾渭分明,其实在具体的文句中也...  相似文献   

7.
土豆,是一种团长有含淀粉的可食根而被广泛种植的南美植物,英语中的sweet(Spanish)potato指的是“甘薯,白薯”;white(Irish)potato指的是“马铃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喜欢吃土豆,而且还有多种吃法,在美国受欢迎的吃法是炸土豆条(French frled potatoes)和炸土  相似文献   

8.
吃水果     
1.冬冬、茜 西、方方三 个.)·朋友在 一起吃水 果。 2.盘子里 有香盆、苹 果、擂子三 种水果。 冬冬说: 备人只能吃 一种水果,效 、不吃橘子。” 5.方方说: “我知道我应 该吃什么水 果了。” 第31页“卡通数学”参考答案: 冬冬吃的是苹果,西西吃的是香蕉,方方 吃的是橘子。吃水果@木子 @王媛林~~  相似文献   

9.
多漂亮的植物呀!可它们是“吃肉”的家伙,你可要当心哟。当然啦,它们多数“躲”存潮湿的、土壤呈酸性的荒地、沼洋、泥岸,都是我们很少去到的地方。它们吃的也不是一般动物的肉,而是一些小昆虫,所以又叫食虫植物。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食虫植物约有400种,多数是绿色植物,既“吃”阳光,又“吃”昆虫。美丽的“陷阱”  相似文献   

10.
在主张“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饱吃好,很重要。有了这个前提,才能理解领导人对“掀锅盖”的热衷。国家领导人可以通过“进厨房,掀锅盖”的方式了解百姓生活的真实状况,以此体现对民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汉语义位“吃”词义扩展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分析汉语中义位“吃”的词义扩展,揭示汉语义位“吃”的词义扩展与认知的联系。在共同语中,“吃”、“食”、“磕”的派生具有历时层次性和不平行性。“食”的派生义主要发生在上古,“吃”发生在近代。“吃”、“食”从古至今派生出的义住有区别,具有不平行性。“吃”有许多派生义是“食”所不具备的。同时“吃”与“食”的派生义位又是“磕”所没有的。在方言中,“吃”、“食”、“磕”义位派生方向具有趋同性,而且“食”、“仕”派生时采用与“吃”相应的途径和方式.说明方言和共同语义住派生的共性。这种平行性和趋同性的原因.一是义住的传承,二是汉民族认知共性.三是方言义位派生都受共同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谐趣网文     
不吐槽 就捣蛋 万圣节,西方国家传统节日。万圣节的习俗是“不请吃就捣乱”,于是,孩子们提着南瓜灯挨家讨糖吃。中国人过万圣节.更多的是在微博上“捣乱”.  相似文献   

13.
当人体从食物中摄取了Na^+、K^+等无机盐后,一部分被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则被排出。关于K^+排出的特点,高中《生物》(选修本)在“无机盐的平衡”中总结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而临床上往往将Na^+的排出特点归纳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如何理解这两种离子不同的排出特点呢?  相似文献   

14.
“剥一截,吃一截;吃一截,剥一截”是我国民间关于吃萝卜的通俗而形象的说法。笔者认为,这里实际蕴含着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即按顺序、讲步骤地解决问题的程序化思想,不妨称之为“吃萝卜战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该战术运用于解方程,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结合教材内容,具体谈谈,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植物吃动物”的主题是大家都感兴趣的,因为历来人们只看到牛吃草,兔子吃青菜,从来没有看见倒过来的情景。这里要向你介绍的并不是草吃牛或者是青菜吃兔子,而是一种很小的草,吃更小的动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刘亚兰 《初中生》2006,(9):86-87
汉语的“吃饭”、“吃药”、“吃香”、“吃惊”、“吃力”等,都含有“吃”字,但在英语中,却不能见什么“吃”什么,不能都用一个eat来表示。要真正理解“吃”字的含义.应选用恰当的词语和正确的句式——  相似文献   

17.
6种病人需当心:月饼有“圆”有“缺”月饼是我国人民中秋佳节的传统食品,因其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多数人喜欢吃。特别在中秋之夜,吃饼赏月,别有一番情趣,但是,有6种病人不宜多食或应禁食月饼。糖尿病人:因月饼含糖量高,患者如图口福,一次吃得太多,可使血糖急...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总是沉浸在“吃”的渴望中。父亲见我嘴馋,常常对我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少滋味”的道理,懵懂的我隐约感到这仅是父亲对生活无奈的自我慰藉罢了。长大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的丰富了,肠胃负担加重,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增多,使人有时感到“吃”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有人戏言,过去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如今是“饿汉不知饱汉难”。时隔多年,总能勾起我对往事的深刻记忆,“少吃”与“多吃”的话语仿佛言犹在耳。“少吃”与“多吃”看似一般的生活的感受,其实也蕴涵着一定的哲理,一“少”一“多”,其中蕴藏着无…  相似文献   

19.
说“吃”     
“食色性也。”吃,在人类生活中既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也是最高级、最复杂的。 古代文字中的“吃”,并没有“进食”的意思,而是指人说话结巴口吃。“吃,言蹇难也。”(《说文解字》)汉代有个著名的大臣叫周昌,《汉书》中记载“昌为人吃”,就是指周昌是个结巴,而不是被人吃掉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林业在经历了“两危”的磨难之后,国家又将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昔日的“砍树人”变成“种树人”,“林大头”如今成了“贫困户”。端惯了铁饭碗、吃惯了大木头的林区人在想些什么?带着这一问题,白河林业局工会在全局职工中进行了调查走访,感到很多职工对林业的发展前景存在着一些迷们和忧虑,思想上有“落差”,具体表现为:一是“等”。面对即将被打破的“靠山吃山,靠林子吃木头”的铁饭碗,有些人失落感很强,等待观望之余又显得无所适从。这一点在一线职工中尤为明显,他们说:“我们冬天爬冰卧雪,夏季蚊虫叮咬,没有功劳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